慷慨激昂的诗篇(3000年前的一首诗慷慨激昂)

武汉疫情还在继续,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驰援湖北,兄弟省市尽己所能驰援湖北:河南农民送来亲手拔的大葱、四川送来折耳根,内蒙古运来牛羊肉、重庆农民送来刚摘的橙子、山东的白菜萝卜一车一车赶往湖北、西藏送来了牦牛和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根植在中国人内心的准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3000年前,有这样一首并肩作战的诗,正好用来形容此时各地驰援湖北的情景,那就是《诗经》中的名篇《秦风·无衣》。

慷慨激昂的诗篇(3000年前的一首诗慷慨激昂)(1)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一首慷慨激昂、同仇敌忾的战歌,体现的是士兵团结互助、共同御敌的精神。

谁说我们没有衣穿,我和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如果发兵去交战,我就修整戈和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有衣服穿,我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如果发兵去交战,我就修整矛和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有衣服穿,我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如果发兵去交战,我就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这首流传在秦国的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与“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慷慨激昂的诗篇(3000年前的一首诗慷慨激昂)(2)

《无衣》一共分为三部分,句式重叠复沓,结构一致,但其意思,却是层层递进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第一章是统一思想: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第二章,统一行动: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投身到征战中。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与子偕行。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

全诗表现了士兵同仇敌忾、共同御敌的大无畏精神。

慷慨激昂的诗篇(3000年前的一首诗慷慨激昂)(3)

这是秦地的一首民歌,史料记载,秦地尚武,当时的秦人部落实行的是兵制,有点儿像是民兵制,平民成年男子平时耕种放牧,战时上战场就是战士,武器与军装由自己准备。

在当时,成年的秦人男子,是自己有战袍、戈矛的,只要发生战事,拿起来就可以上战场了。

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

慷慨激昂的诗篇(3000年前的一首诗慷慨激昂)(4)

“岂曰无衣?”以问句开头,却非常具有感染性,每每读起,热血沸腾。

谁说没有衣服,我与你同穿长袍,君王发兵交战,我与你同持武器、同上战场 。

这句诗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同仇敌忾的精神。

每每听到这一句,身上似有无穷的能量,在任何困难的时候,总有人同袍,总有同胞说:没事,我们一起共同抗敌。

一如12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全国各地支援汶川,重建家园;再到如今的武汉疫情,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兄弟省份运物资,有钱捐钱,有物捐物。

这不正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真实体现吗?

慷慨激昂的诗篇(3000年前的一首诗慷慨激昂)(5)

“岂曰无衣?与之同袍”距离现在已有三千年了。千年前的秦人,唱着这首战歌,一呼百诺,团结友爱,协同作战,所向披靡,秦国成为了秦朝。

而今,我们要对武汉同胞,对湖北同胞说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我们是同胞,共同御敌;我们是兄弟,生死相依。14亿同胞同心同德,同仇敌忾,一定会胜利。

慷慨激昂的诗篇(3000年前的一首诗慷慨激昂)(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