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最后为什么能调动兵马(助司马懿上台的两个小人物)

一个年少失去双亲、一个起身于官宦之家

孙资三岁的时候,丧双亲,后来由兄嫂抚养成人。长大后进入太学进修,受到同郡人王允的赏识,被举荐为县令。后来曹操任司空时,孙资被征辟为官,那时恰巧兄长为人害,他不顾后果,成功刺杀仇人后带着家人逃亡在他乡异所,不能赴任为官。后来,孙资友人贾逵对他劝说了好久,才答应出仕,历任功曹、县令,参丞相军事。当时曹氏集团首要谋臣、尚书令荀彧曾赞叹道:“北方承乱丧已久,谓其贤智零落,今日乃复见孙计吏乎!”不久,曹操上表任命孙资为尚书郎,但孙资以家境困难为由,回到河东郡。

司马懿最后为什么能调动兵马(助司马懿上台的两个小人物)(1)

刘放是汉广阳顺王的儿子西乡侯刘宏的后代,曾在郡中担任纲纪官员,被举为孝廉。依附过本土割据势力渔阳王松,曹操平定冀州,刘放劝说王松结交曹操,刘放替王松写了答复曹操的信,文辞很是华丽。曹操既很赞赏,又知道了他劝说王松的那番议论,因此征召了刘放为官。 后任命刘放参司空军事,历任主簿记室以及郃阳、祋祤、赞县三处县令。

司马懿最后为什么能调动兵马(助司马懿上台的两个小人物)(2)

与黄金搭档共繁荣

曹操成为魏公之后,孙资与刘放成为了曹操的“左耳右目”,共同掌管机要文书。曹丕继承父位后,谋划篡汉,孙资与刘放为其得力心腹。曹丕称帝后,改秘书省为中书省,任刘放为中书监,孙资任中书令,孙资被赐爵关中侯。中书监居中书令前,但中书监、中书令地位同班,共同执掌朝政,开中书省长官为宰相之先河。魏明帝曹叡继位,孙、刘仍任中书令、中书监,权势益重,倍受宠幸。孙资与刘放掌权几近二十年,尤其是曹叡在位的十余年间,处理日常政务、出师用兵等大小事,都由他们二人亲管。朝廷决议大事,也经常让他俩决断是非,择定而行。中书省的权力极大,官员们一听“中书”之名,都奉行不敢违背。

司马懿最后为什么能调动兵马(助司马懿上台的两个小人物)(3)

力荐曹爽成为大将军、司马懿辅政

明帝曹叡大限将至,自感时日无多,弥留之际,为曹氏江山稳固计,便想起用叔父、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以领军将军夏侯献(夏侯惇族人)、武卫将军曹爽(曹真之子)、屯骑校尉曹肇(曹休之子)、骁骑将军秦朗(曹操养子)为辅,凭借宗亲的力量,共同辅佐幼主曹芳。在这些人中,夏侯献、曹肇对孙资、刘放长期专权心怀不满,曾指着大殿前的一棵鸡栖树借题发挥说,“这也太久了,看他们还能活几天!”孙、刘闻知,非常惧怕,决心阻止他们掌权。

司马懿最后为什么能调动兵马(助司马懿上台的两个小人物)(4)

为求自保,在明帝面前利用多次推让上位的惯例,说曹宇等人不堪重任,百般阻止曹宇等人上台。同时但考虑到明帝想重用宗亲的心思,二人便将与自己关系尚可的曹爽捧上台,建议让他做大将军,并提议征召司马懿共同辅政。明帝起初同意这个提议,但明帝深知曹爽素无才学、软弱易制,而司马懿心机似海、阴狠刚戾,这种组合风险性很大,便下令停止先前所议之事,再召曹宇辅政。孙资、刘放获悉明帝改变主意,于是再次觐见,并力主维持原议。此时明帝病榻之上,被扰的心力俱疲,便再一次答应二人所请。孙刘担心夜长梦多,趁机请求皇帝立刻下诏,但被明帝以疲乏不能书写为由拒绝。刘放见此也顾不得君臣礼节,竟然抓住明帝的手让他勉强写下诏书,并马上出宫昭告天下,不仅罢免曹宇等人的官职,并将他们立刻驱逐出宫。

司马懿最后为什么能调动兵马(助司马懿上台的两个小人物)(5)

在《军师联盟》电视剧中对此情节有详细描写,初看难以置信,史上确有记载。因此,曹爽、司马懿之所以能上台,孙刘二人之功不可没。

司马懿最后为什么能调动兵马(助司马懿上台的两个小人物)(6)

余日晚年岁月

待魏帝曹芳在位前期,大将军曹爽专权自恣,避开中书省、尚书台。不得已,孙资、刘放以年老的名义让位,仅在每月朔望之日以列侯的身份上朝,位特进。高平陵之变后,孙资在司马懿的请求下一度官复原职,但次年便再次逊位,同年刘放薨逝。一年后,孙资与司马懿在同一年薨逝。

笔者专注于历史研究领域,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有益互动评论,点点关注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