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境内黑陶鼎文化(陕西富平荆山鼎文化延展)
鼎(拼音:dǐng)是一个汉语常用象形字,始见于出土商代甲骨文。“鼎”的字形模拟的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其形制上面像缸,有圆形、方形,两侧有耳;下面为足,通常圆鼎是三足,方鼎是四足。鼎本意是古代的一种煮食物的器具,随着时代变迁,鼎不仅仅是古人用来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庙里祭祀用的一种礼器。有的鼎体型很大、很重,所以“鼎”又表示很盛大,如:鼎鼎大名、鼎盛的意思。由于古代“鼎”的重要,又常用于比喻爵位和帝业,如:一言九鼎、定鼎、问鼎中原等。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帝王把鼎作为建立国家的标志,象征国家政权的重器。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中,“鼎之所在,国都定焉”的描述,足以证明“鼎”在古代帝王心目中的地位,是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
荆山铸鼎
大约在5000年以前,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融合炎帝、蚩尤三大部落后,在广袤的黄河、渭河流域开辟了一统华夏的历史重任。
据史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那么这个“荆山”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在泱泱中华大地上,称为“荆山”之地一共四座,分别在湖北省南漳县西部的荆山、陕西省富平县西南的荆山、河南省灵宝县阌乡南荆山、安徽省怀远县西南荆山。那么哪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铸鼎荆山之地?
要探索黄帝“荆山”铸鼎的具体位置,那就从太史公司马迁所编著的《史记》开始~
《史记•封禅书》,记载为:“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及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须。龙须拔,堕黄帝之弓。”
《史记·封禅书》记载:“昔闻泰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那么轩辕黄帝、大禹铸鼎的荆山到底是哪个荆山呢?我们还得从史书记载中来找寻答案:
(1)《后汉书·郡国志》的记载:“首山属河东蒲阪,荆山在冯翊(音读:pingyi)怀德县”与《汉书·地理志》相同。
(2)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禹铸鼎于荆山,在冯翊怀德之地,今其下有荆渠也。”
(3)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云:“渭水之阳即怀德县也。”
(4)《括地志》云:“荆山在雍州富平县,今名掘陵原。按雍州荆山,即黄帝及禹铸鼎地也。”与宋《太平御览》的记载与此大同小异。
(5)宋敏求《长安志》卷十九云:“《尚书》曰:‘荆、岐既旅。’又曰:‘导汧及岐,至于荆山。’孔安国曰:‘荆在岐山东,非荆州之荆(在今湖北南漳县西)也。’《方舆记》曰:‘昔黄帝铸鼎于此。’
(6)《辞海》荆山:《禹贡》:导硏及岐,至于荆山。《汉书地理志》称为北条荆山,相传禹铸鼎于此。据《隋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志》,(荆山)则在今富平西南。
(7)《书经·夏书》中载有“漆、沮既同,沣水攸从,荆、岐既旅终南敦物……”其注释云:“荆、岐二山,荆即北条荆山,在怀德县(富平之汉称)南,耀州富平县掘陵原也’。
(8)《尚书》是这样记载:“漆沮之水已从入渭,沣水所同,同于渭也。”漆水,源于同官县(即今之铜川市)焦坪山。沮水,源于黄陵县子午岭,二水流至耀县之南,富平西北岔口处合流为一,合称石川河,经荆山左侧脚下流入渭河。此即孔氏所说“漆沮之水已从入渭"之说。关于荆山之名,孔安日:“荆在岐东,非荆州之荆”。
(9)对于荆山原的范围《富平县志·山川志》记载"北条荆山属富平之南,三原之东,临潼之北,蒲城之西,皆统一为荆山"。
以上史书、富平县志资料佐证,可得出以下结论:黄帝、大禹铸鼎的荆山在古左冯翊怀德,就是现在的富平县城南的荆山原。
历史遗迹
荆山,是一块神奇之地,绵延数十里,南望太乙、北依漆沮河(现名石川河),景色秀丽,地貌形象,素有“金丝吊葫芦”之美称。几千年来留下许多文人墨客的足迹和墨宝,汉唐时曾是皇家御花园,又是盛唐览胜处。据史料考证,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安石、班固、苏武、曹植、陈觉等文人雅士都在荆山留下壮丽诗篇。秦穆公、秦孝公、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等无数皇亲贵族到此祭祖、游览。荆山原上布满了皇室家族藩王宾妃陪葬陵墓50余座,东端原首有汉太上皇刘执嘉万年陵,西端有唐高祖李渊献陵,可谓是汉唐盛世的两个太上皇的安逸之地。
富平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的荆山原上,也留下了一些古老村落如:“铸鼎村”(今城关街道办向阳村境内),相传是黄帝、大禹铸鼎之地,村子周围有五堡:鼎寺堡、铸鼎堡、鼎寺中堡、鼎寺南堡、荆镇堡等地名,还有荆山最高端的三鼎村、围绕荆山周围的盘龙湾、卧龙村、化龙堡、龙条沟等地名,这些地名均与黄帝、大禹铸鼎有关。
明代有诗句描写荆山原盛景,“荆山千古秀,漆沮逶迤长”,清代关中大学士李因笃神游荆山铸鼎宫时写了一首关于“荆山铸鼎”的诗,“神禹荆山铸鼎宫,古坊疏豁送春风。我来下马频瞻拜,南望川流砥柱中。”诗中提到黄帝、大禹荆山铸鼎的“铸鼎宫”、“铸鼎遗宫”、“古坊”、“砥柱中”。清代有一名富平籍诗人陈觉的《荆山铸鼎篇》中有“昔考轩辕帝,曾铸此山巅。飞龙来接行,清虚登上仙”诗句。还有清代富平籍作家韩文所写的《荆山记》都为我们研究黄帝、大禹荆山铸鼎提供了历史依据。
铸鼎意义
荆山铸鼎,标志着轩辕黄帝统一三大部落,国家雏形部落联盟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辉煌的一页,黄帝铸鼎、肇造中华。大禹治水成功,秉承黄制荆山铸鼎,铸九鼎、象九州,象征着中华九州统一,归一天下的决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