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

陈威

实践取向是一种价值取向,是在教师培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性,是指将“实践”放在教师培养的核心价值地位,以“实践”为导向,通过“实践”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人才的以“教有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品格,充分发挥实践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把实践作为未來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是相对于学术(理论)収向而言的。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应当做如下的理解:

1、实践取向首要的就是将“实践”置于原则层面,价值追求上去理解,即以实践为导向,以实践为中心,以实践为手段,以实践为目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依据实践的诉求培养未来的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要关注与密切联系基础教宵的现实,从培养目标的内定位到培养模式的选择,都要深刻理解并紧紧把握当代小学教育实践的需求,特别是我国小学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新要求,面向基础教育实践一线的规定性培养未來的小学教师。

二是通过实践的途径和方法培养未来的小学教师。“实践中包含了人的内在需求与条件、外部影响与条件,也包含着发展主体的能动认识与选择,实践是内、外因作用于个体发展的聚焦点,也是推动人发展的直接与现实力量。”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要通过实践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1)

三是重视实践中的反思,培养具有反思性实践品质的未来小学教师。将未来的小学教师能够形成实践感和实践意识,主动建构教育实践性知识,发展教育实践能力,形成教育实践智慧作为根本的培养目标。

2、将真实情境(境域)中的实践与体验作为未來小学教师专业学习的方式

实践取向是将人的自我生成性实践诉求和教育的自我实践认识来规范的,因而,基于实践,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与体验应成为实践取向的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专业学习方式,将真实的教育情境作为未来小学教师专业学习的现实土壤和主场域。

首先,实践哲学表明,由于只有在实践中人才能不断地被超越、改造和完善,从学习者作为学习中的主体人的基本素养出发,满足人的生成性、发展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实践诉求,需要通过教育实践来实现,只有在具有能够满足学生自我实践的生成性的学习场景中,才能调动其自我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置于实践中的教育才能引发教育和教育中的人的生命活力,所以,只有教育实践才能满足学习者存在与发展的需要,而真实的实践情境是未来小学教师教育实践,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现实土壤。

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2)

其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揭示,“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行为准则等的学习,而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经验指的是“经历”,个体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经验,所以学习是个体与外界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有机体与其情境在实践中双向互动的过程。因而,真正地学习是发生在实践中、情境中的。

第三,场域理论的研究说明,“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发生的场域影响”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认为场域是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形构,但它不等同于一定边界物包围的简单空间,而是一个内部富含力量,充满生气和文化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架构或存在。置身于某一特定的场域,就会浸润这一场域的文化和生机。教育场域是社会场域中的子场域,教育场域中特定的文化和力量融汇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只有在真实的充满情感和智慧的教育情境中,才能够形成和发展教师应有的专业信念、专业情意和专业知能。由此,实践取向的小学教师教育是基于教育实践的教师教育,教育情境是教宵实践的场域,将教育实践情境作为未來小学教师专业学习的主场域,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实践、体验与反思是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专业学习方式。

3、融合教育实践与关切实践的教育理论为一体

实践取向绝不是轻视或者排斥理论的作用。实践本身就是知与行的有机统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具有一种本然统一的联系。教育理论不是“空中楼阁”,它来源于具体的教育实践,是对教宵实践的完整表达,并“在参与教育实践,参与人与人之间的教育活动中成就并实现着自身。”教宵理论本身就具有实践的品格。真正的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和研究,不能仅止于一种体验式的感悟,还需要深厚的教育理论的滋养。

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3)

以实践取向为价值选择的小学教师教育,并不排斥理论对于教师培养的重要作用,而是将理论作为未来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给养,更加看重教育理论给予教育实践者的更为理性的教宵认知和更为清晰的教育意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教育判断力和反思的教育自觉意识。然而,这样的理论有别于认识论传统下的认识取向的理论,而是一种关切实践的教育理论,它“不是由抽象概念所堆积的理论之知,也不是有固定程序所操作的技术之知,而是活生生的实践之‘知’,这里的‘知’,其形式是理论的,但其目的却指向“无限生动、丰富的实践”,是“以实践为取向的理论”,这种理论“不再被概念所固定,也不再被程序所控制”,而是“出自实践本身,并且用一切具有典型意义的概括唤起清晰的意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

这样,以理论为指导的实践,就有了理解教育实践的理性框架,能够帮助提升境域中的感悟,升华专业自觉,与此同时,在教育实践中被丰富联系、建构和实现的教育理论也会更加生动、充盈和鲜活。所以,实践取向的小学教师教育是融合教育实践与关切实践的教育理论为一体的,努力实现在小学教师培养中二者的本然统一。

NEWS

全国学术联赛征稿进行中,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gxsls@126.com

官方网址:www.jcjyyjbjb.cn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订阅号:dingfengaaaa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