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老一代淮海戏演员(追忆梨园名伶刘新贤)

泗阳县老一代淮海戏演员(追忆梨园名伶刘新贤)(1)

2019年12月3日,原稷山县蒲剧团著名青衣演员刘新贤因病去世,享年70岁。去世后,稷山县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县文联、县蒲剧团、县戏剧家协会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悼念,追忆她为蒲剧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

刘新贤,女,1950年5月25日出生于稷山县化峪镇南位村,8岁时就活跃在舞台上,1960年考入当时的河津戏校。1965年参加稷山蒲剧团,师从赵廷芳老师(艺名黑牡丹),后分配到稷山图书馆工作。

刘新贤从小就受到蒲剧的熏陶。每看一出戏,她便能学出大段大段的戏文。村里人都说,新贤这女子就是个唱戏的材料。1965年刚过罢年的一天,新贤正一边哼着戏,一边赶做着过年耽误下的作业。父亲从外边回来说听说稷山剧团开始招生了。新贤立即从凳子上跳起来:“妈,我去考剧团吧”,为了成全女儿的心愿,父母冲破观念答应了她。果然,父女二人走进南关剧院(蒲剧团住处),新贤一亮相就得到剧团领导和老师们的几分喜欢,再听她唱了几段,走了几步台步,就更满意了,当场便决定录取了她。进剧团之前新贤也曾听父母说过学戏很苦,曾在河津戏校也尝过苦滋味,但是,对蒲剧的痴迷让她早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就起床喊嗓子,练基本功。下午二点到四点练功,有时候肚子饿的咕咕响,可是老师坐在太师椅子还是不动,谁也不敢偷闲。想躺下歇会儿,还得洗洗衣服干点杂活,晚上又要练功,不到深夜老师是不会放话让睡觉的。她的老师赵廷芳是个老艺人(一代名旦),他的教功法是从他自己的老师哪里继承过来的,从不多说。练的好,不吭声;练不好,一杆子。新贤只记得老师给她讲过一个道路:“不吃苦中苦,难得功上功”新贤练功很用心,也很能吃苦,她总是把老师要求的一招一式最先,最难,最完美地做好。她的灵气和天赋得到了赵廷芳老师的首肯,把青衣的好多绝活都一丝不苟的教给了新贤。“一个演员只有先在台下做好人,才会在台上演好戏”,这是刘新贤时常勉励自己的一句话。多少年来,她正是遵守着这样的人生信条,在戏剧舞台和人生的道路不断赢得了掌声和赞誉。

由于她的虚心好学,勤奋苦练,她很快成为稷山剧团的台柱子,在很短时间内担任了多部戏剧的主演:《红灯记》中的李奶奶,《沙家浜》中的沙奶奶,《法门寺》中的宋巧姣,《牧羊卷》中的赵锦棠,《劈山救母》中的王桂英,《白蛇传》中的白云仙,《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打金枝》中的国母,《教子》中的王春娥,《三上轿》中的崔秀英,《骂殿》中的贺太后等。特别是在70年代初,稷山蒲剧团在陕西省西安市一带演出,刘新贤在现代戏《槐树庄》剧中扮演的老常婶角色,一出场亮相便赢得雷鸣般的掌声。专家们评价:“这是一个功底扎实,艺术素质良好,唱腔表演已达上乘的演员。”著名导演陈胜华先生曾伸出拇指评价:“稷山蒲剧团刘新贤是一个功底扎实,经得起检验的好演员。”后来在闻喜,万荣,夏县,运城,永济等县市及陕西一带演出中多次得到观众认可,多次披红。在河津一带演出也受到观众的好评,尤其是在《牧羊卷》中饰演赵锦棠一角色,每到一处,都在观众强烈要求下要重复演,因在河津干澗演出时舞台下连声叫好,掌声不断,从此获艺名“干澗红”!

一路走来,刘新贤对蒲剧执着追求60余年,特别是在退休后仍然发挥余热,在各种舞台上出演折子戏《教子》《断桥》《舍饭》《骂殿》等剧目,深得广大观众的热爱。羸得社会各界的认可。

斯人已去犹忆影,海棠花开魂依旧。愿我们在悲痛中汲取力量,为蒲剧艺苑培养更多像刘新贤一样的优秀演员,推动蒲剧事业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泗阳县老一代淮海戏演员(追忆梨园名伶刘新贤)(2)

作者简介:张谦益(手机13191192151),供职于稷山县住建局,微信名汾水居士,感悟,清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