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最美诗句(孟浩然难得的一首大气诗作)
文|张强强;
欢迎关注“文化点心铺”:这里没有高深莫测的大道理,只有通俗易懂的小知识。学无止境,每天陪伴!
从古至今,“追名逐利”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一个不太令人喜欢的词语。但实际上,它却是很多人毕生都在做的事情。只不过,不同于世俗所认为的追求富贵、追求利益、追求名望,历史上,那些具有大志向的名人,他们也“追名逐利”。但他们的追名逐利,其实是追逐梦想。
只是,在上千年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追名逐利”的事情是不能够拿到台面上来讲的。即使要讲,也要讲得含蓄、委婉、动听。毕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哪一个人不渴望功成名就呢?所以,如何正确地“追逐梦想”,是一个关乎到人生意义的深刻问题。
在这一点上,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当时,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不久,又拜中书令,孟浩然便写了此诗给他,想得到其引荐。此诗是孟浩然难得的一首大气诗作,写出了人生的至高境界,足以惊绝千古。全诗如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在对这首诗进行解析之前,有一个问题确实非常让人困扰。因为对很多网友来说,举凡古代的千古名篇,你就不能说它差,说它哪里写得不好。如果你说了,你就能亲身地感受到什么叫“网络暴力”。心理学上常讲的“有种思想”,有时候真的非常可怕,破坏力十足。
即便如此,“文无第一”,一首古诗能流传千年,肯定有它好的地方。但并不一定就代表它完美无缺。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不能够写得很好的。为什么呢?“望洞庭湖”是诗人直觉的一种感发,而“赠张丞相”则是另外的一件事情,它就像是一个混搭,但不完整也不饱满。
对此,王国维曾说,诗人不应该作那些歌颂投赠之篇。因为你若给一个达官贵人写诗,把他赞美一番,然后再向他有所要求,你的第一个动念,就包含了很多的功利因素,所以你在感情上、在品格上就会有欠缺。事实上,中国诗的风格与诗人的品格往往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所以,如果以一般诗歌来说,这首诗写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它把两部分结合得很巧妙;可是,如果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这首诗就不算是一首最好的诗了。但不论怎样,整首诗虽然讲的就是“追名逐利”的事情,但是却写出了一个至高的境界,称得上千古名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的湖水是平的,什么是“平”?湖水其实没有平地,因为那么大的一片湖,永远有波浪在上面,“平”只是远观所见;同样,他说“天边树若荠”,树有很多枝干,可你远看那些树,就像连成一片的“荠”了。所以,“平”是极言其广远之意。
“湖水平”3字的前面,诗人用了一个词语“八月”,看似平常,却给我们了两个提示:一个是点明作者写诗的季节;另一个是给人一种联想。《庄子·秋水》中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诸崖之间,不辩牛马。”在秋天,下了几场秋雨之后,秋水暴涨起来了。
很多小河流入了黄河。于是,黄河之水涨得很宽,在两岸或水中的洲渚之间“不辨牛马”,牛马本来是动物中很大的,可是此时,你连对岸走的那个动物是牛是马都分辨不出来了。所以“八月”可以使人联想到《庄子》的《秋水》篇,就把那片大湖想象得更广远了。
“涵虚混太清”,“涵”从水”,我们把来信也叫做来函,因为“函”本来指例子。古代的信是用丝绸写成,然后放在一个盒子中。在这一句里,“函”字旁边从一个“水”,就是放在水中,为水包含之意。“虚”指虚空;“太清”是天的代称,这一句极写洞庭湖的广远辽阔,使整个天空都仿佛落到湖水中了。
关于这种境界,宋代著名文人欧阳修在一首小词《采桑子》说“疑是湖中别有天”。他说:自己的小船在湖面上行驶而过,天空倒映在湖中,湖天一色,感觉整个世界仿佛都落在湖水中了。于是,他“疑是湖中别有天”。欧阳修的这句词,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而后,孟浩然接着说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两句写得真是好,极具盛唐气象,开阔、博大、有胸襟。“云梦泽”,上古时本来有云梦两个大湖,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的叫梦,江北的叫云。后来湖水变浅,两片大湖连成一片低洼潮湿的陆地,就成了“云梦泽”。
“岳阳城”在洞庭湖的东北,湖面广阔,常刮西南风。夏秋之际,湖水暴涨,涛声喧如击鼓,昼夜不息。因此,这两句是说:站在岳阳楼上远望洞庭湖,可以看到那边的云梦泽;在水天交接之处,一片烟雾迷蒙之气蒸腾而上。波浪打在岳阳城楼下,好像使整座城楼都在摇撼。
诗作前四句写景,诗人不仅写得开阔博大,而且自然浑成。可是,诗作题目中不只有“望洞庭湖”,还有“赠张丞相”呀,所以,后边一转,诗人就开始直接言情了。“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济”就是渡过,它有两种情形:一个是追求自己的成功,另一个暗示救济天下的理想。
“舟”是船,“楫”是桨。他说,我想要渡过这一大片湖水,可是无船无桨,我怎么渡过去?我何尝不想为国家做一番事业,可是没有人帮助我,给我援手呀。我如何能够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呢?既然如此,就不要赌了吗?“端居耻圣明”,“端”指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端居”是无所作为的样子。
如果什么都不做,白白地过日子,肯定是可耻的,特别是生在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因为在儒家经典《论语》中曾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诸葛亮为什么一开始不肯出来做官?因为他要“苟全性命于乱世”。乱世可以苟全,那治世呢?
要知道,孟浩然写这首诗时,正是唐玄宗开元之治的时代,正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时候。孟浩然才华横溢,却大半生都隐居在山林。此时,他已过不惑之年,依然功业无成,所以他当然会有“耻圣明”之感。作为一个有理想的读书人,空有才华却无处可施,无疑是悲哀的,
这两句诗,作者已经从大自然的景物形象过渡到自己比喻的情意了。也就是说,他开始有了一种喻托。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诗作开始两句所写的物象,并不是他意念之中的物象,而是大自然中实有的物象,所以一开始是兴。到五、六两句则由兴转到比了。
因为,此时他看到的大自然景象是湖水,然后由湖水联想到济渡,而“济”就是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意思。所以,这两句实际上说的就是想要做官,但他是用说明的方式抒写的,尤其是“端居耻圣明”5字,把他自己想要做官的那一份感情,完全用很平俗的说法说出来了。
如此,在诗人笔下,“追名逐利”就不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而是人生中的理所当然。这样的境界确实很高,一点儿也不俗。事实上,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中国人心目中,写做官功利的古诗词就是俗,写隐居山林寄情风月的诗就是雅。其实不是,像李白的《行路难》就写得非常飘逸潇洒。
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坐观”是说我自己没有动,我只是看人家在钓鱼;“徒”是徒然;“羡鱼”是羡人的鱼之意。当然,这里的“羡鱼”,有学者作了另外一种解释,是说我羡慕那些鱼能够被人钓上去。可是,鱼钓上来就会被吃掉,为何要去“羡”呢?
所以,这句话应该是说:我羡慕他们有所收获,而我什么也没有得到。像王绩《野望》中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人家都得到了,你得到了什么?人,常常是到了中年以后,假如什么都没有完成,就会有一种生命落空之感;而且,这样的人一定还不是一般的人。
为什么?因为一般人只是追求物质生活方面最现实的享受就好了。每天吃饱了就睡,睡好了就梦想升官发财。闲下来时,打打麻将,刷刷剧。他们根本不会想什么生命落空还是不落空的问题。往往是那么真正有才能、有理想、想要做点事情却没完成的人,才会有生命落空的悲慨。孟浩然此诗的至高境界就体现在这里。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