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里的张继为什么会忧愁(张继的枫桥与寒山寺的张继)
这个大唐诗人留给历史的身影太模糊,只剩下一夜的记忆。
唐朝盛产诗人,有些人著作等身,妙语连珠,在大唐的诗坛留下无数传奇;有些人惜字如金,在唐朝的天空下一闪而过,给后世留下迷一样的虚幻。
大唐诗人张继就是个谜一样的诗人,如果没有《枫桥夜泊》,我们可能不会知道张继是谁。同样,如果没有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也不会穿越千古响彻人心。大唐的张继,留给历史的身影相当模糊,模糊到几乎只剩下一夜的记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 张继《枫桥夜泊》
每当吟诵起这首小诗,耳畔总会回响起丝丝缕缕的钟声,那钟声穿越一千多年的时光而来,向人诉说着一个落寞诗人的旅愁。吟诵之余,也会冥想张继是谁?生活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他,有着怎样的风雨人生?
1/是谁张继?
谁能想到,留下如此重要的诗篇的张继,新、旧《唐书》都没为他立传,我们对于张继的了解,只能他人的只言片语中去找寻。
张继,字懿孙,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一说南阳)人,生卒年不详。诗人的从生到死,就是一个谜,当然,其人生事迹更是“不详”。而作为一个诗人,他有自己的朋友圈,这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侦知他的生活年代。
张继有个好朋友叫皇甫冉,皇甫冉的生卒时间为公元716年~公元769年,与著名诗人杜甫和边塞诗人岑参的生活年代大致相同。皇甫冉为天宝年间(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的进士,曾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居左拾遗、右补阙。
另外,张继与诗人刘长卿多有交际,为同时代人。刘长卿的大致生卒年月为公元709年~789年,也是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其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曾入选全日制学校教材。
唐玄宗天宝年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安史之乱的爆发,让许多人的人生节奏被打乱,因而错过了历史的关注是非常正常的。比如皇甫冉,为避战乱寓居义兴(今宜兴),虽然才华横兴,佳作不断,但是,一生也只做过无锡尉、左金吾兵曹、左拾遗、右补阙等低品级的小官。
刘长卿的官运也不畅,曾做过长洲县尉,转运使判官,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混了个厅级待遇。还有诗圣杜甫,一生都在漂泊中度过。“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就是他晚年凄惨生活的真实写照。最终,杜甫病逝于一叶扁舟之上。
张继也是天宝年间的进士,时间大概为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但是,中进士不一定就能端上铁饭碗,还得经过铨选(考核选拔),才可安排工作。
所谓的铨选,指的是唐朝的一种选官制度。唐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的文官由吏部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授官,称为铨选。也就是说,除高级官员由皇帝任命外,凡经科举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等,均须赴吏部听候铨选。不幸的是,张继在铨选中被淘汰了,他成为一个漂在京城的“待业青年”。
2/张继的枫桥
从古至今,做“京漂”都不易。比如,白居易老师初到京城长安时,就被人泼了冷水。白居易16岁时,从江南来到长安谋求发展,他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著作郎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长安米正贵,居住不容易啊!”
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顾著作。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唐·张固《幽闲鼓吹》)
等他翻看白居易的诗稿,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时,才马上连声叫好,并说:“好诗!文采如此,住下去又有什么难的!”后来,顾况经常向人推送白居易的诗作,白居易的诗名慢慢传开了,最终在长安有了安居之所。
张继却漂得不易,从老家来到京城,为的就是谋个一官半职。但张继为人孤傲,不屑巴结权贵,所以一直不被人发现。这种际遇,他在《感怀》一诗中就有无奈地慨叹: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来长安好几年了,连人家王公贵族家的大门儿朝哪儿都不知道。这注定了他只能是个“失败”的京漂儿。
做了两年京漂了后,长安也呆不下去了,因为安史之乱爆发了,叛军占领了洛阳,又直逼长安,两京不保,连皇帝和他的后妃们,都识趣地仓皇逃离了京城了,张继也只有逃离京城。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张继也乘船南下,开始了他的江南流寓之旅。由此,他与枫桥才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
安史之乱持续了整整八年。期间,张继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他游历过大江南北,但真正让他扬名的,还是他流寓吴越的那段岁月。历史没有记清楚具体哪一年,他来到苏州,在某个悲凉的秋夜,张继乘船来到枫桥下,听着不远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孤寂而辽远,夜不成眠的张继,想起自己失意的青春,国家凋敝的景象,以及百姓悲苦的流离,不禁愁绪郁结,吟出了那首闻名千古的《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因为一首《枫桥夜泊》,从此让他和寒山寺、和枫桥、和苏州,再也分不开了。
3/命殒洪州
在当时,一首短短的《枫桥夜泊》不足以让张继扬名立万,因为,当时的优秀诗人太多(权贵更多),没微信,没头条,他的声名不可能一夜“爆红”,所以,张继的人生之路还得一步步地慢慢走。即使是一位落泊的诗人,在家国危难之时,心系国家,家国复兴之日,仍会有“翻身”机会。
当是时也,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刘晏。这位刘晏可是“家喻户晓”的网红,就连后来流传甚广的《三字经》都对他崇拜有加,并留下“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之语。史称,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封彭城县开国伯。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继偶遇刘晏之时,正是刘晏人生得意之时。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是大唐著名的经济学农。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封彭城县开国伯。安史之乱以后,整个王朝生产凋敝,人民流离,财政拮据,能否重建经济,关系到唐王朝的生死存亡。刘晏不负众望,在追随者们的支持下,出色地完成这一历史性认任务。在此期间,刘晏必须提拔一大批有真才实干的官员,参与国家建设,张继就在其中,并得到刘晏信任。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今江西南昌)。但是,张继还没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时,却与大历末年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后,就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了(那时,没有烈士评定,如有,张继很有可能被评为烈士)。
张继死后,他的好友刘长卿曾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来挽悼他,那是一首长诗,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张继一生的窘态与不甘。其诗曰:
恸哭钟陵下,东流与别离。
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独继先贤传,谁刊有道碑。
故园荒岘曲,旅榇寄天涯。
白简曾连拜,沧洲每共思。
抚孤怜齿稚,叹逝顾身衰。
泉壤成终古,云山若在时。
秋风邻笛发,寒日寝门悲。
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
旧宾伤未散,夕临咽常迟。
自此辞张邵,何由见戴逵。
独闻山吏部,流涕访孤儿。
尤其是“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晚年的落魄不堪——连下葬的钱都没有,一直得不到入土为安的终极关怀。
4/寒山寺的张继
可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张继去世后,他的《枫桥夜泊》才慢慢被人记起。张继的《枫桥夜泊》最早被人发掘的,是个叫高仲武的人。其实,高仲武与张继一样,也是个生卒年不详的落魄文人,他的写作能力虽然不佳,但是,他却是个眼光独到的编辑家,他最重要的传世之作,就是《中兴间气集》。诗集共2卷﹐编选了包括张继在内的唐肃宗、代宗二朝二十六家,选张继诗三首,其中之一就是《枫桥夜泊》。
有史料说,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了。
不可不论的是,《枫桥夜泊》的影响和传播从唐代一直持续到当下,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比如此诗在日本就家喻户晓,还被选入日本小学课本,清朝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写道:“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适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1929年,日本在青梅山筹建了一座寺庙,亦名寒山寺,寺庙仿照苏州寒山寺,立石碑一座,上刻写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建有“夜半钟声”钟楼一座,在附近溪谷清流之上还架起了“枫桥”。
尤其是到了近现代,由文学扩展到绘画、音乐,其传播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近代以来不断有著名画家通过画笔重现《枫桥夜泊》诗的意境,如李铁、钱松岩有《枫桥夜泊图》,陆俨少的《枫桥夜泊图》,长方增先、孙君良的《枫桥夜泊图》等。此外,由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黎英海教授谱曲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经典曲目。由陈小奇作词、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则是《枫桥夜泊》的当代演绎,《涛声依旧》一问世即风靡海内外,成为大陆流行歌曲中的经典作品。
枫桥之于张继,张继之于寒山寺,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枫桥夜泊》,我们可能不会知道张继是谁。同样,如果没有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也不会穿越千古响彻人心。张继用他的一夜无眠,给了我们一个千年不倦的吟诵。虽然,他在大唐诗坛上只是一闪而过,但是,他却我们留下许多遐想的空间。
5/张继的诗还有哪些?
虽然,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其实,张继还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但是,由于时光的磨蚀,他的诗见于《全唐诗》者,只有四十馀首,其中还混入了别人的诗。但宋人叶梦得曾说:“张继诗三十馀篇,余家有之,”(《石林诗话》)可知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馀首了。
如今,能搜集到的张继诗歌更是不足三十首。现在为大家摘编几首,让我们在探寻张继生平的同时,再一次走近他的颠沛诗心——
【附】张继诗选录
春夜皇甫冉宅欢宴
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情。
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
暗滴花垂露,斜辉月过城。
那知横吹笛,江外作边声。
题严陵钓台
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
客星沈夜壑,钓石俯春流。
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
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
洛阳作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
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晚次淮阳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
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
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江上送客游庐山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
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冯翊西楼
城上西楼倚暮天,楼中归望正凄然。
近郭乱山横古渡,野庄乔木带新烟。
北风吹雁声能苦,远客辞家月再圆。
陶令好文常对酒,相招那惜醉为眠。
长相思
辽阳望河县,白首无由见。
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
奉寄皇甫补缺
京口情人别久,杨州估客来疏。
潮至浔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
阊门即事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安公房问法
流连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上清词
紫阳宫女捧丹砂,王母令过汉帝家。
春风不肯停仙驭,却向蓬莱看杏花。
其实,每个诗人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就像我们身边所有的亲人一样,大家迟早是要分开的。而张继,陪我们失眠了一个夜晚,然后不见踪影。如果没有《枫桥夜泊》留下来,张继跟历史上的任何过客没区别。就如同平凡的我们,认真地在世界上活过,但没人在意。
(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