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1)

进入农历七月,每临黄昏,闪亮的织女星就会从东北天空升起,成为夜幕中最引人注目的明星。众人传说中牛郎与织女七夕相会的日子,终于要到了!

每逢七夕,宫廷也会热闹起来。一年一度的乞巧活动这就开始了——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2)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3)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4)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5)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6)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7)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8)

-转场-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9)

在过去,女孩子们每逢七夕这天,不仅会通过乞巧游戏来拜托织女赐自己一双巧手,也会进行如“月下穿针”这样的技能比拼活动。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10)

清 任颐乞巧图册装轴

那么,问题来了!

古代女子在这个浪漫的日子乞巧,

究竟有何蹊跷?

紫禁城的一双绝世巧手,

到底可以有多巧?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11)

一双巧手,可以让双蝶对舞,

织一团、绣一团,两重 “喜相逢”。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12)

清 红色缂丝八团花蝶纹女夹袍(局部)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13)

清乾隆 绿色八团喜相逢纹妆花缎女棉袍(局部)

一双巧手,可以织出龙纹威仪,

也可以绣出云气漫卷。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14)

左图为平金绣云龙纹细节、右图为缂丝云龙纹,这两处补子分别展现了绣与织的细节之美。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15)

妆花云龙纹也是织出的。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16)

这款云龙纹为缉米珠绣,是绣的一种,绣上的细密小珠使龙身闪闪发光。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17)

清 石青色纳纱四团缠枝莲蝠金龙纹单衮服(局部)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18)

清 石青色缎绣四团彩云金龙纹棉衮服(局部)

以上两件分别为纳纱与彩绣,图片越放大越能看到绣工的精湛。

一双巧手,

可将牡丹织在四季,

也能将牡丹绣成永生。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19)

清 宝蓝色牡丹棋子纹实地纱(局部)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20)

清 红色地缠枝牡丹纹锦(局部)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21)

清乾隆 玫瑰红色缠枝牡丹纹漳缎(局部)

以上三件的牡丹富贵花分别“开在”实地纱、妆花缎和漳缎上,这三件都是织物。

再来欣赏“顶级绣娘”描摹牡丹花卉的几件得意之作: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22)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23)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24)

清乾隆 浅绿色缎绣博古花卉纹女棉袍

(左右滑动可看局部绣彩)

在这件苏绣珍品可见瓶插牡丹于锦缎,花叶闪烁着丝绒光泽,海水江崖纹的绒彩晕色也更显珠光宝气。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25)

清雍正 绿色暗花实地纱缀绣八团富贵兰花纹女单吉服袍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26)

清乾隆 紫色缎绣八团玉堂富贵纹女棉袍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27)

清乾隆 石青色缎缀绣八团花卉纹夹褂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28)

清 藕荷色纱绣八团玉棠富贵纹女单袍

可见,一双巧手能以织绣来展露内心的巧思。织与绣虽然并称用来泛指纺织服饰的工艺,但两者却是各自精彩的“绘画方式”。

看了以上这么多对比,我们如何掌握规律来判断一件织绣品到底是织还是绣呢?

清代织物品目繁多,大类如绸、缎、纱、罗、绢、绫、锦等,以及常被用来追摹绘画书法的缂丝。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29)

清 缂丝双头牡丹图轴

而绣,以绫、罗、绸、缎、纱等织物做为绣地,彩丝、金线、米珠、螺钿等做为绣料,利用针和线(绒)穿绕固定出图案的装饰手法,相当于以针代笔,以线代彩,在织物上作画。

宫中的织绣不仅被穿在身上,也绵延在铺垫帷幔上,还在建筑装修、典籍装潢、器物包装、佛堂布置,乃至帝王书画中都有广泛应用。

特别是乾隆皇帝,他不仅把喜爱的书画变成雕漆、螺钿、宝石、美玉等各种工艺和材质的立体画,还喜欢以各色彩丝或织或绣成的大小卷轴册页。这些织绣工艺的卷、轴、册、页同书画作品一道被记录到皇家书画谱《石渠宝笈》或《秘殿珠林》中。

从前文几件服饰织绣品的对比来看,似乎绣品比织物的色彩光泽似乎要更胜一筹?当然不是!是时候通过下面的织绣图轴来展示“织女们”真正的实力了!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30)

注:一幅丁关鹏的极乐世界图轴,有众多织绣版本。这幅图片展示的是绣线极乐世界图轴、缂丝极乐世界图轴、彩织极乐世界图轴的局部对比。中间的缂丝,下侧的彩织,都属于织物。其中,下侧这幅实高四米五、宽近两米巨大无匹的彩织挂轴,显示出盛世中国丝织业的强大。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31)

清 彩织极乐世界图轴

--

与现代社会全球流通的工业设计与标准不同,在我国古代,人们的衣服多为量身定制。到了清代,除了江宁(南京)、杭州、苏州这江南三织造与京师的内织造局,清代内廷造办处曾设立成衣作、裁作和绣作。织绣对于中国这样的传统丝绸大国,曾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32)

清人画胤禛耕织图像册(之一)

当然,从款式纹样,到布料绦带,穿到一件最贴心合意的衣服,还是要靠女子们自己的一双巧手。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33)

明崇祯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图册(之一)

自古以来,无论是织女、绣娘、《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姐妹还是紫禁城中的后妃小主,无一不擅“描龙绣凤”。一双巧手,也可以视为女子必备的生存技能。毕竟“手笨”,可曾是宫女直接被“炒鱿鱼”离开紫禁城的当然理由——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34)

奏为查验储秀宫因笨交出女子情形事折:“因学习针黹久无成效……实系因笨交出,并无别情……饬令各该家属领去。”看来年轻的懿妃(后来的慈禧太后)辞退的笨丫头就不少。

当然!如今,女生们再也不必为此类事担惊受怕,甚至早也不必举办穿针引线的比赛。

“她们”终于走出了历史的局限,告别了只有一方织机大小的人生舞台,才华与风采的展现不再止步于一经一纬的世界。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35)

清 费丹旭七夕图轴(局部)

七夕乞巧,在传统佳节的美好祝福之上,

增添了全新的时代涵义。

一年又七夕,祝福大家都能“乞”得巧手一双,

拨开重重迷雾,让所有难题都迎刃而解,

在各行各业,与所有热爱中,

发光发热!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36)

互动环节

今日七夕适逢周末,

心灵手巧的你们会做些什么呢?

遇到红月亮的紫禁城(紫禁城的七夕好)(37)

参考文献:

《宫女谈往录》 金易、沈义羚

《清代的官营丝织业》 严勇

《皇权与技艺——清代内织染局考察》 张琼

《针法、绣法与绣种——中国刺绣技法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赵丰

*特别鸣谢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馆员章新对本文的帮助

排版制图/鲁婉卓 韩雪辉

来源: 微故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