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吃的海鱼(食神袁隆平)

袁隆平,也许你听到这个名字会立即想到那个皮肤黝黑,身材干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那个造福全世界的伟大科学家,想到他在田间被太阳晒得通红的脸颊。

袁隆平吃的海鱼(食神袁隆平)(1)

但是我们的袁老,可是从小在北京皇城长安街里成长起来的“小少爷”,父亲是国民政府官员,母亲是一名教师。1930年,袁隆平在北京协和医院由林巧稚大夫接生,有殷实的家境,又出生于书香门第,那么是何原因让他选择到农村投身田野呢?

小时候,袁老跟同学们一起来到汉口一处园艺场,满地的花儿,满架的葡萄水灵灵,红红的桃子,让他想到了《摩登时代》里卓别林饰演的角色与女主角的田园生活,葡萄长在窗外,伸手就可以摘到,想喝牛奶时,奶牛会走到门口,惬意自在。所以生性爱自由的袁隆平,就十分向往这种田园之美。在1949年报大学志愿的时候,他不顾父母反对,毅然报了西南农学院的遗传育种专业。在大学期间,经常会跟着老师们到农村实践,这个时候的农村一穷二白,很多人都吃不饱,这种又苦又脏的景象与袁隆平心中的田园生活大相径庭,袁老曾经透露,如果小时候老师带我们去真正的农村看一看,我肯定不学农了。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袁隆平就是“自由散漫”的性格,对于喜欢的功课会认真学,不喜欢的功课也不勉强自己,及格就行。

而且,袁隆平在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还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就像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毕了业之后总要有个一波三折。袁老也不例外,抗美援朝时期,首先是想要去做空军,选拔参加空军预备班,但是前线战事缓解,把参军的大学生给遣送回来了。后来又作为代表去参加西南区的游泳选拔赛,想要得前三名,进国家队,结果嘴馋,贪恋成都美食,游泳时发生了点“小意外”,游了第四名。三年困难时期,身在湖南的袁隆平见证了“路有饿殍”的惨状,由此决心投身农业,踏踏实实地研究杂交水稻。

袁隆平曾经说过他的“禾下乘凉梦”,“我的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梁还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好高兴啊,我就跟我的助手们,就在那个稻穗下乘凉”。

30岁的时候,袁隆平的学生都纷纷结婚生子,只有袁隆平还是单身,大家就开始给他物色相亲对象,但是每次都谈不成,女同志们对年轻时生活简朴且不修边幅的袁隆平敬而远之,后来一个化学老师被袁隆平的才华吸引,两人发展了三年的恋情,最后这段感情还是没能经得住考验。

文革时期,因为袁隆平的父亲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在旧社会受过西方教育的母亲被定为“洋奴”,还有当时以西方孟德尔的遗传学说为依据展开研究的杂交水稻,被批是“资产阶级的异端邪说”,加上他在无意之间篡改了毛主席的农业“八字宪法”而被扣上“黑五类”“反革命”的“帽子”,身边的同事疏远他,同学们也很为难,实验研究材料被毁,批判他的大字报贴满了校园,还差点被关进“牛棚”,幸运的是,最后一纸函文救了他,不仅为他提供了种植水稻的土地,还拨了钱款供他做研究。

袁隆平吃的海鱼(食神袁隆平)(2)

袁隆平吃的海鱼(食神袁隆平)(3)

袁隆平吃的海鱼(食神袁隆平)(4)

都说“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一定有个好的妻子”,袁隆平的妻子邓则便是一个贤良的妻子,年轻时是一名业余篮球运动员,也是袁隆平曾经的学生,这位袁老心中真正的贤内助,在最困难的时候一直陪伴着他,对他的事业表示理解和支持,甚至在袁隆平快被送进“牛棚”的时候愿意跟他站在一起。由于工作原因,两人之间经历了近20年的异地分居生活,在长达50年的婚姻中,她用自己瘦弱的双手撑起了一个家庭。虽有拌嘴的时候,但两人始终心系彼此,互敬互爱。

“一个人如同一粒尘土,无论怎样飞扬,怎样喧嚣,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家的土地上;一个丈夫如同一片树叶,无论它怎样张扬,怎样由绿变红、变黄,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己妻子身边……” ----袁隆平

在我看来,袁老代表的是中国的科学家们,还有很多这样为国为民谋福利的人,在生活中他们平易近人,友善可亲;在工作中他们不怕辛苦,不惧疾病,在病床上分析数据甚至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是可爱的,更是可敬的。(编者语)

(图源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