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档案学的核心理论(从历代档案的称谓看时代精神特征的变化发展)
我国古代的档案,在各个朝代有着
不同的称谓。
商代档案称为【册】。
册的甲骨文意为【众神独立】,说
明商代是个多神并立的时代,其档
案直接记录客观事实。
周代叫做【中】。
中的甲骨文意为【形中之神】,说
明周朝由商代的多神衹进入一神
时代,精神高度统一,其档案仍以
客观事实为依归。
到了秦汉称作“典籍”。
典的甲骨文,意为共册,即合众神
之次第,辅以当时人的智慧选择,是
人神共同作用的结果。
藉的甲骨文,意为比肉之正,意思是
取神气之正以使肉体安康。
秦汉将档案称之为【典籍】,是对周朝一神否定,有回复商代多神时代的趋势,但增加了智慧的选择,更注重实质的需求,追求肉体现世的快乐。
可见秦汉之际,精神的追求在朴质的
底色上,趋向选择满足肉欲。
汉魏以后,档案谓之“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
文的甲骨文,表示【心识记忆】,由
汉以往的神识,偏向于心识了。
书的甲骨文,意思是形而上的精神变化,由形态的变化推演其中的精神实质。
【文书】一词的出现,说明魏晋以降,精神的追求由客观朴质和满足身体的需求,转向于满足于心的需求,从唯物转向于唯心。
人们的精神离客观事实渐远,离心之
欲求渐近。
清代以后多用“档案”。
档,當也,尚田。意为从形态变化之中追求神气交正,以满足生的需要。
案由六女木三个字符构成,意为自然生存时空或生存之凭藉。
现代统一称作“档案”。【档案】一词的出现,体现出由清朝以降,人们的精神追求偏重于从神气交正之中寻找外在形态之美,以求生存。重其形而不得其质,内在日渐空虚。
从历代档案一词的称谓,可见精神发展的脉络,从多神到一神,从一神到神慧,由神慧到神质,求实之极后,由神识转向心识,由实转虚,经宋明理学,心学,求虚之极后,在清代转向心神合一,求外在形式之美,而内在实际更空虚。
看来,当代的精神追求,在心神合一的前提下,应该由外在的形式之美转向追求内在的充实,肉体的安康,趋向朴质与自然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