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什么书比较好(如何阅读一本书)

最近因为写作的需要,浏览公众号、头条号文章比较多我有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读书读什么书比较好?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书读什么书比较好(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书读什么书比较好

最近因为写作的需要,浏览公众号、头条号文章比较多。我有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

浏览量多的文章不是那些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的文章,而是那些经常出“金句”,能与大家产生共情的文章。或者是实用性很强的文章。

大家喜欢这些文章不是因为它的内涵,而只是因为它的某句话触动了自己的神经,或者某些事件与自己产生了共鸣,当然还满足了“猎奇”或者是实际需要。

一方面是大家没有时间去“深度阅读”,另一方面是“没有能力深度阅读”。

有人证明过,要一般中学生掌握一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或是论述文的重点及次要重点在哪里,简直就是难上加难。不论就那一方面来说,就算进了大学,他的阅读能力也都只会停留在小学六年级的程度。

在与学生交流时,我也发现了这一个严重的问题。看完一句话,他找不到这句话的主旨。更甚的是,他无法理解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数学题目对中文理解的要求是很高的。可悲哀的是,有些学生连数学题目都读不懂。他们不是没有形成英语和数学思维,是还没具备一定的中文思维。

所以,教导年轻人阅读,以最基本的阅读概念来阅读,成了最重要的教育问题

01读书的速度

法国学者帕斯卡尔在三百年前就说过:“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我们把阅读粗略分为两类:一为获得资讯、寻求共情而阅读;二为增进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而阅读。

第一种是读的懂的东西。凭我们的阅读技巧和聪明才智,一下子便能融会贯通了,并且能产生共情。这种就可以读的很快。我们在阅读这类读物时,并没有增进我们的理解能力。

第二种是必须要读的东西。这些读物能增进阅读者的理解力。阅读者通过阅读的活动间接地提升了自己。作者在某一方面比读者要“高杆”。他用可读的形式来传达他有而读者欠缺的洞见。

这类书就一定要读的慢吗?并不尽然

这就很像篮球架的高度。如果这本书刚好是你一跳脚就能够着的,你就可以慢慢读。

但如果它是你怎么跳都够不着的,你慢慢读就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你很想挑战自己,那你就挑一部分你觉得自己能够得着的部分,进行理解性阅读。

02 如何阅读一本书

就以我阅读莫提默•J.艾德勒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为例。

第一步:我先阅读了“译序”和“序言,了解了这本书的故事。我也因为这个序,坚定了必须认真读的信念。

第二步:我认真看了“目次”,清楚了整本书的结构,并做了取舍。“阅读的层次和目标”是我需要去阅读的部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暂时不在我考虑范围之类。

作者把阅读分了四个层级: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他把第三层“分析阅读”单独做了一个篇章,说明这是阅读的重点层级,也是我该重点关注的部分。

第四层次被放在了“阅读的最终目标”这一篇章里,说明达到了主题阅读这一阶段才完成了阅读的目标。

我们英语教学也是这么一个发展阶段:篇章阅读,单元阅读,主题阅读。

我不知道我们的英语教材编写是受了这本书的影响,还是这本来就该是阅读的正确走向

03 阅读的四个层次

大概了解了这本书的背景、主旨,就要进入我们的深层次阅读,也就是要吸收作者最想灌输给阅读者的部分,也是我这个阅读者最感兴趣的部分:阅读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如果你无法理解大部分句子的意思,那么,我建议你放弃这本书。要么,作者没办法用可读的形式来传达,要么你还没有阅读这本书的基础能力。

第二层级:检视阅读。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本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这看起来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即使是一些优秀的阅读者,都忽略了检视阅读的价值。他们习惯性的从第一页读起,孜孜不倦。我觉得文科班的孩子普遍有这个特点。感性阅读没有与理性阅读相结合。这会缩小他们阅读文章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层级:分析阅读。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

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消化的。”

我学生时代看了很多的书,很有饥渴之感。当各种类型的书都涉猎之后,我看书便慢了下来。

一本《新概念英语》我看了不止十遍;一本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被我翻的破烂不堪。现在一本《窗边的小豆豆》,我翻来覆去的看。我多次在我的文章里引用它的话。我一个月才看完半本书,仍是觉得没完成分析阅读这一层次。

第四层级:主题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并列举出这些书对同一主题的相同与不同阐述。

最重要的是,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自己的观点。

作为班主任和英语教师,我肯定是做过班级管理和英语教学的主题阅读的。

在博采众长后,我结合自己的实践,写了两篇省级获奖论文。一篇是《积极心理学的六大美德与班级管理》获得省一等奖;另一篇是《用数学思维学英语》获得省论文三等奖。(两篇文章均已发布在我的公众号与头条号。)

本书里面还有很多具体实用的技巧,大家有兴趣的可以买来读读。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多读些“篮球架”高度的书。作者在某方面比我们“高杆”,但他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又在我们可以达到的高度。我们既能与之产生共鸣又偶有提壶灌顶之感。

对于那些堆砌理论而又与实际脱轨的书,还是不看的好。

最近看到一句话:高手在民间。深以为然。来自生活,回归生活,拔高生活。

作为一个清醒而又高明的阅读者,保持自我的辨析能力是最基本的操守——不骄不躁,不盲从不偏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