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康熙的第十四子允禔喜欢谁(康熙的长子爱新觉罗)
近些年的清宫剧如雨后春笋一般,得益于这些影视作品的不断上映,很多人对于清朝尤其是清朝前期的一些历史人物及事件都是如数家珍,这其中“九子夺嫡”最为大家熟知和津津乐道。在康熙的这九个儿子中,大阿哥胤禔(zhi一声)的存在感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在弟弟们忙着互相明枪暗箭地交锋时,他却始终被囚禁着,一直到死都没放出来。作为曾经领兵和噶尔丹作战的副帅,首次册封就被封为直郡王的胤禔,他的人生可谓是断崖式的两个极端,前期的风光无限和后期的身陷囹圄,如此巨大的反差,只因为他动了夺嫡的心思。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康熙的长子——爱新觉罗·胤禔的两段式人生经历。
出身说明爱新觉罗·胤禔,原名保清,雍正即位后,避讳改名为允禔(我个人习惯称他为胤禔,但是文中引用的文献都称允禔,望大家注意并见谅)。康熙十一年(1672年)出生,是康熙存活下来序齿(即进行兄弟排名)的二十四个儿子中的长子,康熙皇帝一共生了三十五个儿子,不过有一些没来得及序齿就夭折了,实际上胤禔是康熙的第五个儿子,在他前面还曾有过早夭的四个哥哥。
胤禔的生母是康熙的惠妃纳喇氏,康熙四妃之首(顺序:惠宜德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将惠妃和纳兰明珠描写为亲兄妹,胤禔是明珠的亲外甥。这种说法是源自于一部记载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的民间杂史《永宪录》,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惠妃之父为索尔和,索尔和为末代叶赫贝勒金台吉之子德尔格尔的次子,而明珠之父是金台吉之子尼雅哈,即明珠与索尔和是同祖父的堂兄弟。
所以,这里要划一下知识点:明珠是惠妃的堂叔,是胤禔的叔外祖父,俗称叔姥爷。
青年受宠逐渐长大的胤禔从康熙二十二(1683年)年开始,跟随康熙皇帝出巡,就此登上了大清的政治舞台:
(康熙二十二年)上奉太皇太后,出古北口避暑。命皇太子允礽、皇长子允禔、皇三子允祉、随驾。——《清圣祖实录》
此后康熙的历次出巡都随侍左右:
上有巡幸,辄从。——《清史稿·列传·卷七·胤禔传》
允禔在诸皇子中是比较聪明能干的,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通过种种迹象能看出来,康熙皇帝很喜欢这个长子,甚至在康熙二十九年,第一次征讨准格尔的时候,让年仅十九岁的胤禔当了大军副帅:
噶尔丹深入乌朱穆秦地,上命和硕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皇子允禔副之。——《清圣祖实录》
只可惜在这次出征中,胤禔并没有表现好自己。作为副帅和主帅伯父福全发生了矛盾,他在军中多有不法及违抗军令的行为,然后还恶人先告状,向康熙皇帝打小报告诬陷福全。康熙这么精明的一个人,岂能会被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孩子糊弄,为了避免胤禔扰乱军心,直接将他从军前召回北京。等到福全班师回朝的时候,准备询问福全实情。
上谕大学士等:允禔听信小人谗间之言,与抚远大将军和硕裕亲王福全不相和协,妄生事端,私行陈奏。留驻军前、必致偾事,著撤回京。——《清圣祖实录》
这时的康熙皇帝曾给胤禔下过一道很耐人寻味的谕旨:“裕亲王乃汝伯父,倘汝供与王有异同,必置汝於法。”(《清史稿·列传·卷六·福全传》)意思就是,福全是胤禔的伯父,肯定不会诬陷胤禔,如果二人的口供对不上,肯定是胤禔在搞鬼,一定要严加法办。这道谕旨表面上是下给胤禔的,但实际上我觉得是说给福全听的,康熙这么精明的一个皇帝,肯定早就掌握实情了。但一个是亲哥哥,一个是亲儿子,他想和稀泥又不好明着说,只能用这种方式暗示福全。一旦福全真的把胤禔的事说出来,胤禔被法办的话,前途肯定受影响。福全也是上道,一下子就明白了康熙的意思,毕竟哥哥再亲也亲不过儿子,真的将胤禔处理了,他自己估计也会被康熙记恨。于是福全一点没咬出胤禔,痛哭流涕的说了句“我复何言!”然后把胤禔在军中的过错全揽到自己身上了。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康熙是真的喜欢这个长子,不仅年纪轻轻就给他立军功的机会,出了差错还找人顶罪。此后在康熙三十五年的时候,胤禔再次跟随康熙亲征准格尔,不过有了上一次的教训,康熙这次并没有给胤禔太多的权力,只是参议军情而已。由此也可以看出,康熙因为上一次的事情,对胤禔的喜爱减少了。不过即使这样,在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大规模册封皇子的时候,胤禔还是被封为直郡王。此后康熙巡视永定河堤,安排了清淤疏通的工程,也是让胤禔总领。
总的来说,青年时期的胤禔,虽然有过严重错误,但还是康熙比较喜爱的一位皇子。
牵涉夺嫡二阿哥胤礽在两岁的时候就被康熙立为了太子,此后康熙悉心教导,作为大清的接班人来重点培养。因此,我觉得最初的时候,胤禔这个哥哥以及其他的兄弟们,应该是安分守己,没有太多的想法。不过随着胤礽种种倒行逆施,乖张暴戾的行为不断出现,明眼人都能看出其储位不稳,于是这才有了兄弟几个“九子夺嫡”的大戏上演。
这其中,作为皇长子的胤禔,自认为夺嫡的几率很大。当然,胤禔确实有一些优势,一共有三点:
- 一是年龄居长。毕竟按照封建礼法“嫡长子继承制”来看,一旦没有嫡子了,剩下的人就要按照年齿排序来确定继位顺序。但他忽略了一个事实,清朝在康熙朝这才第一次立的太子,之前的皇太极、顺治、康熙几个皇帝,没有一个是按照封建礼法继位的,除了“立嫡立长”以外,还可以“立贤”。因此,年龄最长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一个“祖宗家法”就能驳倒。
- 二是其母惠妃是和康熙朝权臣明珠同族。明珠是他的叔外祖父,虽然被康熙罢黜在家,政治生命结束了,但其家族势力仍不容小觑,他的儿子揆叙仍然在朝,而且很受康熙看中。而且叶赫那拉氏是满洲大姓,胤禔能得的助力不少。不过,福祸相依,明珠一族的支持虽然是优势,但也是劣势,毕竟明珠就是因为结党营私而被康熙罢黜的,胤禔如果真的得到了大力支持,说不定就是八阿哥胤禩的下场,因为受拥戴而遭到康熙的猜忌了。
- 三是康熙的宠爱。作为康熙的长子,陪在康熙身边最久的儿子,胤禔确实很得康熙宠爱,只不过帝王的宠爱并不专一,除了胤禔外康熙对太子胤礽、十三阿哥等人同样也很宠爱,而其他的阿哥也不差。
因此可以看出,胤禔并没有很明显的优势。同时,太子仍在位,具有先天优势,三阿哥在文人中声誉颇佳,八阿哥逐渐获得朝臣们“贤明”的口碑。胤禔想要夺嫡,只能动用一些非常手段了,而这也正是胤禔囚禁半生的发轫。
利令智昏时间来到了波谲云诡的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终于要被废了。我猜胤禔初听这个消息的时候,一定会暗自窃喜,心中感叹,他找来的喇嘛巴汉格隆果真有点法力,魇镇之术生效了。
只可惜康熙皇帝当头一盆冷水泼了过来。在驻跸塞外行宫的时候,康熙召集王公、大臣、侍卫、文武官员,当面下谕,说出了自己要废太子的决定,但这其中,把大阿哥的储位之望也给灭了:
朕前命直郡王允禔善护朕躬,并无欲立允禔为皇太子之意。允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清圣祖实录》
估计是胤礽出事之后,胤禔一时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有些上蹿下跳,加上群臣之中有人觉得太子被废后,以大阿哥为长,又有叶赫那拉氏的支援,可能胤禔要被立为太子了。这些风声传到了康熙的耳中,为了平息谣言,这才在说明太子罪行的谕旨里特意把胤禔也加进去了。但是胤禔仍不死心,觉得自己还有机会,想要挽回康熙的欢心,于是向康熙进行了那次决定自己后半生的建言:
“允礽所行卑污,失人心。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禩必大贵。如诛允礽,不必出皇父手。”——《清史稿·列传·卷七·胤禔传》
这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胤禔利令智昏,居然迫不及待地向康熙建议杀了胤礽,甚至十分“体贴”地替康熙考虑,不让他承担杀子的恶名,暗示由自己出手。他就没想到,杀子是恶名,杀弟也是恶名,康熙向来推崇仁义孝悌,别的弟弟们父慈子爱,兄友弟恭还来不及,他这居然直接把想杀胤礽的心声吐露给了康熙,只能说他被废太子以来的大起大落弄昏了头脑。
我可以肯定,胤禔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这么愚蠢的,这个人应该也是很有心计的。我们可以看他上奏康熙的话中,还有一句“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禩必大贵”,很多人解读这句话的时候,都认为这是胤禔在康熙下谕旨后,觉得自己储位无望,转而支持八阿哥胤禩,甚至还有些人将胤禔归为“八爷党”。确实胤禩由于生母出身位份太低,幼年时由胤禔生母惠妃抚养,雍正年间由于胤禔被圈禁,惠妃出宫还荣养于八阿哥府上,两个人或许关系比别人会亲密一些。但我觉得在皇位这种“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胤禔不会这么无私的。
还是来解读这句话以及它引出的事情。这句话提到的“术士张明德”,是一个能掐会算的江湖异人,如果胤禔真的是拥护胤禩,那么他应该夸胤禩贤明聪慧之类的拜年话。他特意提到胤禩找人算命,还“大贵”,一个皇子还算命,那是算什么呢?肯定是算能不能当皇帝啊,总不能是算姻缘吧,从侧面说明了胤禩是谋夺储位心怀异想。这就是明明白白的明褒暗贬,明着说太子的事,不经意间看似夸胤禩,暗中把他也带进去了。后面康熙皇帝果然彻查张明德一案,胤禩也是从这开始失去了康熙的欢心,胤禔的目的总算达成了一部分,但只可惜是损人不利己。
圈禁半生当胤禔说出杀胤礽的那一番话后,他的政治生命基本就结束了,对于这样一个想杀手足兄弟的人,康熙皇帝下旨严厉斥责:
上怒,诏斥允禔凶顽愚昧,并戒诸皇子勿纵属下人生事。——《清史稿·列传·卷七·胤禔传》
得到这个消息后,三阿哥胤祉坐不住了,他手中握着胤禔的小辫子,之前情况不明,怕康熙真有立胤禔的心,没敢上奏。现在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于是将胤禔伙同喇嘛巴汉格隆魇镇太子胤礽的事全抖出来了。这下胤禔是彻底万劫不复了,如果之前只是心肠歹毒,顶多被厌弃,这下证据确凿了,不仅有心,而且早有行动。
于是胤禔就此被夺去爵位,圈禁在自己的府中,从康熙四十七年到雍正十二年去世,27年里,胤禔从中年到老年的后半生,就此定格。前半生的辉煌一朝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后半生的悲惨囚禁。实际上他也不算特别悲惨,至少是在自己府中囚禁,关起门来还是一家之主,胤禔估计也看得开,自从囚禁之后,他居然又生了9个女儿11个儿子,至少作为爱新觉罗的子孙,开枝散叶这方面,他还是有功的。胤禔去世之后,雍正皇帝稍稍顾及手足之情,以贝子的礼仪进行殡葬,因此《清史稿》写胤禔时,前面的名头是“固山贝子品级”。
大阿哥胤禔的故事就说到这,九子夺嫡中,他年龄最长却也是最早出局的人。胤禔的下场虽然算不上好,但也不算很差,相比被雍正皇帝狠狠打击报复的八阿哥九阿哥,总的来说,他还是幸运的。我不编造故事,我只是历史的搬运工。关注我的ID:大黄扯点历史,不断更新原创文章,期待与你交流。
附几篇我写的关于“九子夺嫡”的文章,仅供参考:
疑案剖析:“九子夺嫡”中十三阿哥胤祥真的被康熙囚禁多年吗?
天家薄情:“九子夺嫡”中的失败者,他们各自的结局都是如何?
天家并非皆薄情:说说那些没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都是什么结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