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腿抽筋是单纯的缺钙吗(睡觉睡到腿抽筋)

晚上睡觉腿抽筋是单纯的缺钙吗(睡觉睡到腿抽筋)(1)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人们喜气洋洋,去享受大自然里最美丽的风景,可隔壁退休的王老师却愁眉不展,原来,最近一段时间,王老师经常夜里小腿抽筋,疼痛难忍,半夜惊醒,夜不能寐,听人说,抽筋是缺钙,可王老师每天都喝牛奶,还是经常抽筋不断,王老师自我揶揄道,真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啊!

为抽筋「验明正身」

抽筋,医学上称为肌肉痉挛,是神经肌肉异常兴奋引起肌肉不自主、无征兆的过度收缩,发作时表现为肌肉明显压榨样收缩,疼痛难忍,可持续数秒或数十秒,后逐渐缓解,可残留局部痛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夜间抽筋——包括在任何静态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抽筋,如睡觉时或静坐时。最常见的就是老人、儿童的小腿肚和脚趾部位抽筋。

  • 中暑抽筋——常见于运动员,与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有关。

  • 疾病性抽筋——见于器质性疾病或者中风后遗症患者,多由于先天性疾病或神经损伤所致,如癫痫、破伤风、小儿高热惊厥等,肌肉失去支配,过度兴奋导致。

生活中最常见的抽筋包括运动抽筋和夜间抽筋,常见的抽筋危害不大,或者说不会导致二次伤害,只是会影响生活质量,但若在高空作业、游泳等期间抽筋,可就得当心了。

抽筋发生的「奥秘」

引起肌肉抽筋的机理比较复杂。钙作为神经兴奋和肌肉收缩之间的耦联因子,始终控制着肌肉收缩的起动和舒张的终止,扮演了重要角色。低血钙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可引起肌肉痉挛,手足抽搐。

另外,正常人体腿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会挤压血管,将代谢产物带走。当人在休息或睡眠时,腿部血流减慢,代谢产物如乳酸等不能及时被血液带走分解,蓄积于腿部肌肉中,同时小腿肌肉为单支营养动脉型,宛如交通只有高速公路,没有国道和县道,一遇事故,必然堵塞,若小腿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或堵塞,代谢废物更加容易聚集,就会刺激肌肉产生收缩,发生腿抽筋的现象。

晚上睡觉腿抽筋是单纯的缺钙吗(睡觉睡到腿抽筋)(2)

老年人出现的抽筋,多是夜间抽筋。由于老年人钙质吸收能力减弱以及钙质流失,会出现骨质疏松,补钙是很必要的。但老人因血液循环不好引发的抽筋,光靠补钙是治不了的,必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循环才会有效,比如消除引起血管管腔直径变小的因素,如脂肪沉积、细胞增生等,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血流供应与运行。

抽筋的「幕后元凶」

1. 体弱疲劳

运动过度特别是无氧运动导致肌肉短时间内持续收缩,体内产生大量的代谢废物,夜间肌肉紧张的状态未得到改善,过多的酸性代谢产物堆积未能及时清理,可刺激小腿抽筋,老年体弱肌肉力量差、机体代谢功能减退也是原因之一。

2. 寒冷刺激

寒冷是抽筋的最常见直接诱因,可直接刺激引起腿部肌肉强烈收缩和血管突然痉挛。

3. 低钙血症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钙离子起着重要作用。老年人钙质吸收能力减弱以及钙质流失明显,儿童及孕妇体内钙因机体消耗过多钙,导致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太低时,肌肉容易兴奋而痉挛。

4. 血管因素

往往是抽筋的内在原因,当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或存在血栓时,血液循环受阻不畅,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生理机能发生紊乱,会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小腿肌麻木、疼痛甚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而代谢产物不能被及时带走,达到一定浓度时,也会刺激肌肉收缩,引起疼痛抽筋。

5. 出汗过多

运动时间长,无氧运动量大,出汗多,体内液体和电解质可大量丢失发生低钙、低钾、低镁,大量代谢废物堆积,内环境紊乱,也容易发生痉挛。

6. 局部压迫

如长时间仰卧,使被子压在脚面,或长时间俯卧,使脚面抵在床铺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压迫状态,引起肌肉「被动挛缩」和血供不足。

抽筋的「克星」

晚上睡觉腿抽筋是单纯的缺钙吗(睡觉睡到腿抽筋)(3)

一般抽筋危害小,及时处理多数能即刻缓解,反复发作时则需就医排除血管、神经的器质性病变,以免延误病情。当发生抽筋时,应当「反其道而行之」,即朝其作用力相反的方向扳脚趾并坚持 l~2 分钟以上,即可收效。日常小腿后面的肌肉抽筋时,可坐位或靠墙,双手扳脚尖使脚趾上翘,并尽量伸直膝关节,然后热敷或轻度按摩放松紧张的肌肉;游泳抽筋时先深吸一口气憋住,身体仰浮,用抽筋腿对侧的手抓住脚趾向身体方向拉,用另一手向下压膝盖,使腿后部伸展,缓解后上岸继续按摩休息。

预防抽筋有「法宝」

1. 驱寒保暖

尤其是在睡眠时,睡前热水烫脚,每日对小腿肌肉进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 适当锻炼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和运动,活动前注意热身,改善血供,增强肌肉收缩能力。

3. 适当补钙

多吃维生素 D、钙片、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虾皮、海带、豆腐。

4. 改善血供

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消除引起血管管腔直径变小的因素,减轻体重,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 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改善脂质代谢类的药物、改善动脉壁结构药物、维生素 E 等,同时需要积极防治可能加重腿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丁香妈咪」

DingXiangMaMi(←长按复制)

由国内最大的医学网站丁香园运营的母婴栏目,「丁香医生」子品牌,专注于未成年人养育和女性健康,力争传播主流正确权威的理念和知识,誓与那些流毒甚广的错误育儿和女性养生观念斗争到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