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十五条细化落实措施(安全生产十紧十松)

紧,可以使人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

松,干什么就会心不在焉,甚至慢半拍,误人误己误事,贻误战机,导致严重后果。

是做好安全的前提、关键和基础;

松垮垮,一片散沙,做好安全工作就是一句空话。

笔者通过归纳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存在“十个紧与松”的问题,希望各位同仁能引以为戒。

安全生产十五条细化落实措施(安全生产十紧十松)(1)

01

政府抓得紧,企业抓得松

政府监管部门重视抓得紧,但部分企业负责人往往处于应付检查的状态。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亟须加强。

很多企业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问题,安全生产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安全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短板就在生产经营单位这"最后一公里"上。

02

压力上面紧,下面松,层层递减

一些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却出现了落实力度“层层递减”的现象,安全生产决策部署和要求等在逐级执行的过程中大打折扣。

从主要负责人安排工作,分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长、一线人员如果人人按90分完成,安全生产执行力层层衰减,最终的结果就是不及格(59.049),就会出事故,出大问题。

安全生产十五条细化落实措施(安全生产十紧十松)(2)

03

迎检前抓得紧,迎检过后松

企业为迎接各种形式开安全大检查,在硬件、软件建设上下了一番功夫,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安全检查过后,认为过关了,可以松口气了,生产工作时麻痹大意导致事故发生。

这就需要安全管理人员保持有清醒的头脑,无论在检查前、检查后都不放松安全管理,做到检不检查抓安全工作都一个样。

04

出事故后紧,没事故时松

企业发生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后,都会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了追查,全体员工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安全意识也由此增强,事故明显减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故教训就会淡化,个别员工“三违”现象又会抬头,出事故的概率增高。

因此,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安全管理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

安全生产十五条细化落实措施(安全生产十紧十松)(3)

05

形式上很紧,实际上很松

一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从形式上看是抓得比较紧的。

例如,一些安全标语四处张贴,还做安全活动形式记录以应付上级检查等。但实际上安全管理混乱,违规违章现象严重。

安全生产十五条细化落实措施(安全生产十紧十松)(4)

06

安全月抓得紧,平时抓得松

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各单位纷纷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安全活动、预案演习等活动,员工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安全技能和防范事故能力得到增强,企业安全基础更加坚实,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安全生产月”发挥了应有作用。安全生产月一过就放松,更不能搞一劳永逸,万事大吉。松懈是抓安全的大忌,企业要保持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通过一个月的“安全生产月”就解决所有问题。

07

奖励看得紧,惩罚做得松

奖励与惩罚最重要的是严明,该奖即奖,该罚则罚,只有这样才能使奖金与罚款真正成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但有时严重失去平衡。

通常,对安全工作作出贡献的人,把奖金看成是自己应得报酬,要求按时全额发放,而一旦违章、违纪造成事故,就强调客观因素,找理由推卸责任,而主管人碍于人情关系,不敢真抓实管,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象征性地处罚一点,图个形式就算了事。其实这种做法会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更不利于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08

条件差时紧,条件好时松

工作环境不好,条件差时能引起领导的关心,职工的警惕,安全专职的重视,能扎实稳妥地过难关。

相反,条件改善时,较好的生产环境,往往会导致领导的疏忽,安全专职的轻视,职工的大意而痛失“荆州”。

安全生产十五条细化落实措施(安全生产十紧十松)(5)

09

心情好时紧,心情差时松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波动的时候,但情绪的好坏不应影响工作。但有的人高兴时责任心很强,安全工作也抓得紧,而一旦情绪低落时,工作效率不佳,责任心也差,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很容易出差错。

10

效益抓得紧,安全意识松

一个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有的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管理的投入。有的企业比备的安全用具也省去,还有现场早该淘汰的设备还在继续运行,这些现象加大了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十五条细化落实措施(安全生产十紧十松)(6)

强调的紧,不是草木皆兵,搞得人心惶惶,而是说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做到紧而有序、紧而不乱,时时处处事事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抓安全生产工作像拧螺丝一样,一环紧扣一环,丝丝入扣,一丝不苟,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不给隐患和漏洞以可乘之机,筑牢安全生产这道大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