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差评(浅谈鹤唳华亭爸爸不会说)

最近闲来无事,在同事的推荐下,看了这部火爆的电视剧《鹤唳华亭》,结果一看深似海,彻底迷住了,每天一下班就追剧,每集不落。

在我看来,剧中皇帝和太子的父子关系,尤为虐人:

皇帝明明很疼太子,表面却对太子若即若离,甚至让太子承受莫须有的罪名;

太子渴望父亲的肯定,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又害怕面对希望落空时的窘境。

或许有人跟我一样,从剧中皇帝和太子的虐人情节,映射到现实,这不就是经典的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真实写照!那么,中国式父子关系,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鹤唳华亭差评(浅谈鹤唳华亭爸爸不会说)(1)

第一、父亲对儿子的“不认同”

中国的父亲们,望子成龙,期望孩子能够成才,但同时又不舍得给予赞赏和肯定,害怕孩子会在自己的表扬中忘乎所以,从而导致退步。所以,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始终承担着打磨石的功能,不是把刀磨得锋利,而是直接砸向刀刃,使之变钝收敛,甚至是卷刃。

父亲们总以“枪打出头鸟”的经历教训,通过“不认同”,来打压孩子的积极性。

知名主持人马丁也曾总结过,中国式父子关系的事实,“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打骂,而是不认同。”

我在上学的时候,每次数学成绩都能拿到全班第一,那会我是那么兴奋和激动,拿着试卷给父亲签名。结果,父亲看完试卷的分数,脸色开始阴沉起来,而接下来的一句话,不啻一桶冷水把我的热情浇灭,“这么容易的题目,怎么没拿到满分?”

中国式的父亲大抵是如此,孩子的优点被选择性忽略,而缺点却被无限放大。

鹤唳华亭差评(浅谈鹤唳华亭爸爸不会说)(2)

我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成绩一直非常优异,而且在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上市公司。所以,他一直是其他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我知道,他与他父亲的关系不和。

直到他父亲去世,他在聚会上喝多了酒,我们才从他嘴中得知,原来在我们眼中堪称完美的人,从未得到父亲的认同。

小学时,每次他拿试卷回家,即便考了满分,父亲也从未赞赏过一句话,认为这么简单的题目,考满分是应该的;

中学时,他有一次因为发烧,请假待在家里休息,结果被父亲呵斥为矫情,一点小病都需要请假;

考上大学,别人都是家人直接送到学校,而他却一个人扛着大包小包,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却没得到父亲一个电话;

......

他的成长,貌似在父亲的“不认同”下,偏移了轨道。所以,对于这段父子关系,他那颗受伤的心,不再让他有任何理由去勉强维持。

直到父亲去世,他才明白父亲只是不想自己的儿子太过自傲,但在外人面前却毫无吝啬地夸赞儿子。

鹤唳华亭差评(浅谈鹤唳华亭爸爸不会说)(3)

第二、父亲不懂表达

在中国,形容父爱的词语,大都是“深沉、严厉”,而这些恰恰说明了,中国式的父亲往往不会对自己的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意。

大家应该都读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里面的父亲沉默寡言,儿子年少倔强。这样的父子之间,已经存在着既定的距离,无法突破。

正如我们这代人的童年记忆一样,永远少不了父亲严厉的眼神下,那条熟悉的皮带。那挥斥皮带的空间,便是我们和父亲隔阂的距离。

但是严厉,不代表不爱,恰恰因为爱,才会严厉。

可是那时我们还小,不懂得,父亲的不表达。等到长大之后,这些事继而成为一道心坎,与父亲的距离。直到真正失去父亲,才会用成熟的眼光,去回忆与父亲相关的种种事情,才明白,那些被父亲藏得太深的爱。

鹤唳华亭差评(浅谈鹤唳华亭爸爸不会说)(4)

来自中国传统伦理的影响,父子关系有了一层谁都不愿提前捅破的隔膜。而这层隔膜,代表隐忍的爱,隐忍的表达,以及隐忍的牵挂和付出。

即便他们一直以对方为荣,

中国爸爸不会说“儿子,你真棒”;

中国儿子也不会说“爸爸,你真好”。

这就是中国式的父子关系,也是很难为其他人所理解的情感。

筷子兄弟在《父亲》中唱道:“一生要强的父亲,还能为你做些什么?”

放下父子之间的成见,如王家新在《和儿子喝酒》中所写的,“两只杯子碰在一起,这就是他们拥抱的方式,也是他们和解的方式”。

和父亲喝上一杯,与过往那个倔强隐忍的父亲握手言和,也许这就是对父子间存在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