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为什么而投江(屈原投江我们有了端午)
因为屈原,我们有了端午。
有粽子吃,还能放一天假。
两千三百年前,屈原悲投汨罗江时,大概不会预料到,华夏神州的儿女今天会如此感恩有他。
谈地 屈原的天问
早上看到一首有关端午节的小诗,
颇为感慨:
小时候期待端午
就是期待一枚粽子
哪怕是高粱米的馅儿
哪怕是没有糖
也很解馋
后来才知道
端午是祭奠的节日
祭奠一个有气节的民族英雄—屈原
后来知道他是一个诗人
读了他的《离骚》《天问》
感觉他的内心很无奈
故事很悲惨
于是我也问天
为什么总是小人得志
为什么世间总分忠奸
再后来才明白
世事多么不堪
苟且才是人间
政治的剑光令人胆寒
上谏注定犯颜
此刻
我已吃不下一枚粽子…
屈原1
本对节日毫无感觉的我,细细去研究了一下此节的主角:(屈原)
才疏学浅的我,第一次去了解了他的背景,他的楚辞,他的悲情…
《离骚》《天问》又长又深…
此人确实有才,怎么这样一个下场呢?
屈原(公元前340—278)战国时楚国人,出身贵族,才华横溢,深受怀王信任,后遭陷害,被怀王疏远。屈原上书主张联齐抗秦,但怀王不纳忠谏,以致客死于秦。顷襄王继位后,又信谗言将屈原放逐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屈原投汨罗江而死。
关于屈原的诗,《离骚》是大家最熟悉的,但另一首《天问》才是屈原的巅峰之作,因为这首诗,不仅仅具备文学上的“美”学,思想更是超出了“艺术”的范畴。
只有结合现代的宇宙知识来感受这首诗,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思维格局。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古人,突破时代的限制,对当时流行的宇宙观提出质疑,更用超强的想像力提出新的问题。
尴尬的是,这些问题,在今天,大部分人依然还没有找到答案。来摘录几句,我们感受一下:
天 问
先秦:屈原曰: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还是上译文吧,
看着挺美,不懂言之所指啊…
天问译文
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
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明暗不分浑沌一片,谁能探究根本原因?
迷迷蒙蒙这种现象,怎么识别将它认清?
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
阴阳参合而生宇宙,哪是本体哪是演变?
天的体制传为九重。有谁曾去环绕量度?
这是多么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筑?
实在震撼啊!
就现代的人,有几个能做这样的发问?我们除了天天忙房子车子票子,何曾留出脑子“问一问天”。
中华史知名学者易中天,在科技大学一次演讲中总结了神州大地现代人的思想状态:身强力壮,东张西望,钱包鼓鼓,六神无主!
回过头来继续谈主角屈原,有这么高格局的思想家,怎么最终还是投了江呢?以至让后人无限怀念,唯有捧着他的遗作,向汨罗江投粽喂鱼,聊以慰藉。
屈原2
只可惜,屈原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并没有人回答他:起初,谁创造天地
屈原寻求:冥昭瞢暗,谁能极之?(明暗不分浑沌一片,谁能探究根本原因?)
他也没有得到这样的启示。
屈原问: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天的体制传为九重。有谁曾去环绕量度?)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这是多么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筑?)
可惜,他并非旋风中的约伯,未能听到,你若晓得就说,是谁定地的尺度,是谁把准绳拉在其上,地的根基安置在何处?地的角石是谁安放的?
地球1.
我们生存的地球从何来,何位置,何状态,这是远远超出时代的一种认识,
如果屈原:知其然和所以然,不知历史是否会改写?
然而,屈原振聋发聩的疑问,可有给我们这些后人一点点的心灵触动: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
寻求真理的他已无从得知: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早晨之山景.
如果屈原当初知道,即便知道宇宙万物的由来,但是还会有人一样的抵挡祂,
这个世界,因为接受光明的同时,必须要承认自己的肮脏。
说天 屈原与耶利米
屈原之所以能受到后人的爱戴,不单是因他所写的浪漫又激情的诗歌,显出他的超人才华,更是因他那忠诚而挚热的爱国情怀,和他那看到国之衰亡的远象而自投汨罗江的悲壮豪情。
屈原雕塑.
这让我很容易就想到圣经中那位因爱而哀鸣,为国而流泪的先知耶利米。他们有看似相同的遭遇,却有不同的结局。
屈原,身为春秋战国楚国的士大夫,原本深受楚怀王的信任,后在奸臣的挑拨离间下被楚怀王流放。屈原在流放的时候发出很多感慨,写成很多伟大的诗歌,所以后人称屈原为伟大的诗人。
我想屈原他的初衷并不是想做一个诗人,因他的骨子里是一个政治家,他有一腔的爱国热情,可惜无施展之地,他受人排挤,受王猜忌,明明直谏国之弊端,不但不被采纳,反被逐离,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他亲眼看着楚国衰败,直到楚国灭亡,他没有选择回去,而是选择投江自杀。他宁愿死而不愿生,因他看不到存留下来的希望,也就是没有盼望了。
屈原自杀了…
耶利米却流泪活着。
一死一生,让我们看到真信仰的重要,因为有上帝
才有盼望!
屈原以死来表明他的绝望和抗争;
屈原的死,让人们失去的是指望;
屈原失去盼望,因为他的眼前看到的只是黑暗;而耶利米虽坠落深井,却看见光明,因他注目的是造物主的大能。
绝望来自人,盼望却在乎上帝。
人类,如果不能找到自己存于宇宙中的真实意义,不能相信且恢复与造物主的关系,那么,我们无论怎么活都是虚空的,不能满足内心的需求,幸福是什么?怎么追求都是没有出路的。
屈原历史人物,是忧国忧民的人生遭遇,遭遇恶人逼迫,经历与心态,如此的结局。
人活在世界上,所遭遇、经历的悲与喜是一样的,在遭遇人生风浪、逼迫便很容易失去方向与盼望?
在喜事,春风得意的时候,人很容易失去方向与理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