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的珍珠为啥有很多颜色(养殖的珍珠为啥会有瑕疵)
俗话说"无暇不成珠"。真正无暇的珍珠是不存在的。但是瑕疵真的非常讨厌,不但影响珍珠的美观,也影响珍珠的产值。对养殖珍珠的农民来说,在养殖过程和植核手术中提高专业技术,对珍珠瑕疵的产生还是能形成有效干预。
我国的淡水珠珍珠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但是上档次的珍珠很少很少,大量的劣质珍珠充斥着市场,占80%中低档珍珠拉低了国内珍珠养殖业的整体形象。
有人问:珍珠是人工养殖的那为什么不能养出正圆无暇的?当然可以!但是是极少的。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清概念,人工养殖的珍珠和人造珍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人工养殖珍珠也叫天然珍珠,人造珍珠是仿珍珠。仿珍珠可以造成人们想要的样子,养殖珍珠只能尽量创造育珠蚌的有利条件。
大家都知道珍珠的形状有很多种,但是除了常见以外,还有好多不能作为饰品的珠子,很多人是没见过的。这些不常见珍珠往往就是瑕疵特别多,形状极不规则的,比如木珠、泥珠,异形等等。那这些瑕疵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
一、养殖过程中的管理不善。养殖的水域水质过瘦或者过老,生物饵料少,造成珍珠蚌的营养不良。或者换水、涝天和外来水注入时对水质变化没有及时控制。还有珍珠蚌的病害问题,都会造成珍珠蚌的珍珠质分泌紊乱,产生异形珍珠。
二、水域的环境因素。养殖蚌塘的生态稳定也会影响育珠蚌的正常生存环境。比如冬夏温差大、水深比较浅、水流速度、水质变化等。
三、珍珠蚌自身的体质因素。手术之后蚌体比较虚弱,如果营养跟不上就会造成育珠蚌的体质瘦弱,甚至死亡。母体瘦弱会直接影响珍珠的点位和珍珠瑕疵的产生。
四、手术操作不规范。珍珠的瑕疵主要成因主要在这方面。这也是纯野生珍珠大多瑕疵多、形状各异的原因。
五、珍珠囊周围的病变,会导致珍珠变形。
珍珠产生瑕疵的原因是综合的,植片手术又是珍珠瑕疵产生的重要控制手段。一般对育珠蚌进行手术作业的女性比较多,这是个技术活,需要植片动作干脆利索,细心耐心。盲目的追求植核手术速度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么手术过程中不良操作都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1.制片细胞不齐、有伤、小片植反。这样的小片植入珍珠蚌后,就会形成连体珍珠、分裂珍珠、空心珍珠和环纹珠。
2.细胞小片没有剔除干净,会形成泥珠、骨珠、半光珠、肋纹珠。
3.植片技术不熟练。很多新手或者粗心大意的技术工植片过程中多次植片、植片过浅、外套膜刺穿等问题,会形成连体珠、分裂珠、焦头珠、空心珠、附壳珠、木珠、皱纹珠、肋纹和尾巴珠。
4.手术过程中小片污染,会形成污珠、无光珠。
5.育珠蚌选择不当。体质差的育珠蚌会形成木珠、皱纹珠、焦头珠。
可以看出在养殖珍珠蚌过程中,植片技术是影响珍珠瑕疵的主要成因。珍珠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决定了珍珠的好坏,而植片专业人员缺少,技术落后,也是现代珍珠养殖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淡水珍珠在普及率很高,但是却成了廉价的代名词。
淡水珍珠不好吗?在我看来,淡水珍珠是世界上最好的珍珠,为啥?
大部分的海水珍珠都是有核珍珠,如日本akoya珍珠一颗珍珠的珍珠层只有0.2-0.4毫米,也就是说AK珍珠的95%以上都是珍珠核。而淡水养殖珍珠是无核的、实实在在的珍珠。可是AK的市场价格却远远高于淡水珍珠。
所有的有核珍珠都是不可以做药用珍珠的,打出来的珍珠粉也是相当的不纯。淡水珍珠就可以做到,也是主要的药用珍珠来源。所以我认为同档次的珍珠,淡水无核珍珠的价值是远远高于海水珍珠的。“物以稀为贵”,光有数量是不够的。
想要树立起淡水珍珠的形象,那就必须提高淡水珍珠的养殖技术,培养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随着政府禁养令的出台,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珍珠养殖模式,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是现代农村养殖珍珠蚌的发展要求和目标。如果能淘汰养殖技术差素质低的养殖人员,鼓励养殖能手,养出高质量的淡水珍珠,我想这才能为淡水养殖珍珠正名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