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色鹿的动画(动画片里的九色鹿)

1981年,上海美术制片厂出品了一部动画片《九色鹿》,里面的九色鹿美丽、善良,会腾云驾雾,有神力。这部影片一放映就风靡全国。里面的九色鹿教会了一代代的小朋友明辨善恶,警惕人性的欲望与贪婪,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

关于九色鹿的动画(动画片里的九色鹿)(1)

故事讲述了从前在印度的恒河岸边,有一只身上有九种颜色美丽的九色鹿,她是森林之王。有一天她在森林休息时,突然听到河里传来急切的呼救声。

于是,善良的九色鹿就把落水人调达救上岸来。调达向九色鹿频频叩头道谢。九色鹿说:“你不必谢,希望你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我的行踪。”调达心里十分感激便发誓说:“恩人啊,请您放心,如果我背信弃义,就叫我浑身长满烂疮嘴里散发出恶臭。”

离开后,调达见到了一张国王悬赏捕捉九色鹿的布告,说王后因梦见了美丽的九色鹿,想要她美丽的皮毛做大衣。于是,见利忘义的调达前去告密。国王让他带路,带领军队前去捉拿九色鹿。

可九色鹿是天上的神,她刀枪不入,瞬间制服了军队。她飞回天上之前,将解救调达但调达恩将仇报的行径告诉了国王,国王听后非常愤怒也很惭愧,下令撤退了军队。最后调达也如他之前发的誓言自食其果。

动画片中的九色鹿通体雪白,身上有九种颜色的图案,头上还有光环围绕,神情庄重,让人一眼望去,心中就升起崇敬之意。

今天继续跟着樊锦诗自述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来了解,代表着璀璨文明的敦煌莫高窟。

关于九色鹿的动画(动画片里的九色鹿)(2)

大家可知道片中美丽的九色鹿在现实生活中可是真实“存在”的。它的创作来源于敦煌的壁画《九色鹿经图》,绘于敦煌257号洞窟的西壁中部,是敦煌北魏洞窟壁画的经典之作。

这幅壁画以精湛的故事画艺术形式再现了《佛说九色鹿经》中“鹿王本生”的故事。情节性的故事画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类型,画家们尤其擅长用绘画的形式来讲故事。

北朝敦煌故事画现存约20种,近30幅,讲述的故事则可分为三类:佛传故事、因缘故事和本生故事。本生故事讲的是释迦牟尼降生以前各个世代教化众生、普行六度的种种事迹,也就是佛祖的前世故事。《九色鹿经图》即是此类,根据“鹿王本生”这个故事而绘。

真善美的九色鹿实际就是释伽牟尼佛祖的化身,是他前世的经历,佛祖的前世故事。

关于九色鹿的动画(动画片里的九色鹿)(3)

莫高窟里有大量栩栩如生的壁画,有学者把壁画分为七类,第一类,尊像画,就是佛教众神像,比如广为人知的飞天就是护法神。

第二类是释迦摩尼故事,包括此幅《鹿王本生图》,是敦煌莫高窟壁画同类题材中保存最完整、最完美的连环画和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

第三类,是中国传统神仙画。佛教传入后,融合了中原文化,吸收了当时流行的神仙传说,如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等。

第四类,是经变画,即把一部佛经的主题思想、内容用一整铺画表现出来。比如《无量寿经变》描绘阿弥陀佛所在的西方极乐净土满是亭台楼阁、伎乐歌舞,还有琉璃玛瑙等珍宝,只有快乐没有痛苦。

第五类,是佛教史迹画。描绘佛教史上的历史故事、传说、佛教圣迹的故事等。如,佛教徒将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真实历史,改为汉武帝派张骞到大夏问佛。

第六类,是供养人画像,是描绘为祈福而出资开窟的功德主及其眷属的礼佛供养画像。如,五代和北宋的瓜沙二州的节度使曹议金,他不仅把自己画得有两米多高,还把妻儿等一百多人物都画了进去,这个洞窟成了光耀门楣的家庙。

最后一类,是装饰图案画,用于装饰洞窟建筑、佛龛和彩塑。

敦煌莫高窟是一个历经千年的世界艺术宝库,是一部形象佛教史、绘画史、雕塑史,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博物馆,让人们孜孜以求的千年文明的百宝箱。

莫高窟里,最受人喜爱、形象独特的莫过于“飞天”了。往往在人们说到莫高窟时,一下会想起反弹琵琶的“飞天”的形象。

关于九色鹿的动画(动画片里的九色鹿)(4)

敦煌莫高窟里有四千五百多个飞天,他们以飞升的身形、婀娜的舞姿、飘渺的仙乐、芬芳的鲜花等生动形象,向世人展示如来世界的胜景。

西方对飞翔的刻画,往往是借助翅膀来帮助飞翔。如爱神丘比特,就是一个拿着弓箭随时准备射出爱情之箭有翅膀的小天使。

在敦煌隋唐之情的壁画,也有一部分“飞天”,两耳竖过头赤裸上身,着短裤两臂生羽毛,飞翔于空中,被成为“羽人”。这种形象在汉代画像石上大量出现过,是古代神仙信仰中引领凡人羽化升仙的仙人。

到了隋唐以前的壁画,就被披上了佛教“飞天”的大巾,穿上了长裙。隋唐之后就很少出现带翅膀的“飞天”了。

敦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无羽而飞的“飞天”了。他们飞翔靠迎风招展的几根彩带,用线来表现飞舞,通过缠绕在手臂的飘带,来呈现轻盈飞翔的姿态。唐朝大诗人李白赞叹飞天仙女:“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空。”

关于九色鹿的动画(动画片里的九色鹿)(5)

敦煌的“飞天”是印度、西域、中原文化共同交汇而成的形象。“飞天”蕴含着“飘带精神”,

用夸张的飘动,带来飞天的轻盈、虚实之间回旋的自由和圣洁。

每当樊锦诗感觉苦闷时都会去第158窟看一看。158窟有什么魔力可以让人解忧吗?

佛教认为,人生苦海无边,佛教的根本宗旨是让众生脱离苦海,达到最高的境界——涅槃。涅槃是樊文的音译,意思是灭、灭度、灭寂,是脱离轮回后的境界。

第158窟内的佛床卧着莫高窟最大释伽牟尼涅槃像。建于中唐时期,佛像长15.8米,一千二年来,始终安详宁静坦然地面对着朝圣者。

每天清晨的阳光都会洒在佛像周围,光芒仿佛凝结了一层雾气,佛像周身安详,焕发出慈悲之美,使整个洞焕发出神圣的光芒。

佛祖似闭非闭着眼睛,在涅槃到来的时候也显得无比从容和宁静,给世人无限的希望和信心,有一种极致的美。

关于九色鹿的动画(动画片里的九色鹿)(6)

围绕佛像的三壁上画着菩萨、弟子、俗众,以及众多神。北壁画着世俗信徒各国的国王极度悲伤和自残的场景。西壁,即佛像背后的壁画,绘有菩萨、比丘、天龙八部。菩萨们面带沉思、比丘们深情悲痛、四大天王以及天龙八部表情惊恐。

最后特点的是北壁壁画所绘的国王们痛不欲生,他们以割耳、割鼻、锥心、剖腹的方式来自残,表述对佛祖的哀痛。

窟顶画着九方净土。另加佛床前壁中央的小龛内画的下方净土,共计十方净土。窟内除了卧佛释伽牟尼佛现世佛;南壁前塑立着过去佛伽叶佛;北壁前塑善跏跌坐佛,即未来佛。因而,第158窟表现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十方诸佛净土。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创作也需要顿悟。也许是创造的顿悟让艺术家们感受到了佛陀涅槃的神圣一刻,从塑像的涅槃中也看到了俗世的自己。因而创造了如此安然自在的佛像。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对涅槃的理解不同。小乘佛教认为涅槃就是“灰身灭智,捐形绝虑。”这是对死亡的赞颂。而大乘佛教认为,一旦涅槃,佛身就有真正之“常、乐、我、净”,即“涅槃四德”。

“常”是指永恒常在。“乐”即无痛苦。“我”即是无所不在的自在。“净”即了断一切烦恼,达到理想世界的境界。

樊锦诗在遇到烦恼时,就会来看看这个窟,感受心灵的安顿,感受当下的佛国净土,重新获得力量,让自己克服重重困难。莫高窟就是她的佛国,就是她此生的净土。

无论是九色鹿还是飞天,敦煌莫高窟给世人都呈现了高超的艺术文明。印度及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原儒家、道家的融合,让佛教在中国千百年来继续发展。

愿世人能看更多到像常书鸿、樊锦诗一样,为了保护好敦煌莫高窟奉献一生的人。为尽心竭力守护敦煌的守护者点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