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现场是怎样的(考古冷知识北京人)

考古现场是怎样的(考古冷知识北京人)(1)

周口店第一地点所发现的人类化石的特点是颅盖低平,前额后倾,头骨最宽处位置偏低,眶上圆枕两侧端稍向后弯曲,眶上园枕与额鳞之间出现明显的宽沟。头骨有矢状脊,鼻骨较宽,属阔鼻型并接近特阔鼻型,颧骨很高,颧面前突且较垂直。吻部略向前突出而没有下颁,下颌骨具有下颌圆枕。牙齿粗壮,门齿呈铲形。平均脑容量约1075毫升,1966年发现于顶部堆积的5号头骨脑量更达1140毫升,显然比蓝田直立人进步一些。但仍属直立人范畴,并被命名为北京直立人(Homoerectuspekinensis)。

北京直立人的肢骨部分呈现着与头骨不完全相应的特性,上肢骨已短于下肢骨,肢骨除骨壁较厚、髓腔较小外,已与现代人的相似,锁骨和月骨也与现代人的相近。股骨也接近于现代人,有股骨脊。但股骨干上半内侧缘显著隆起,这一特点和黑猩猩相似;股骨干最向前弯的部位在中部以下最细处,也和现代类人猿的相近。根据肢骨计算身长的方法,推知男性平均身高1.62米,女性1.52米,比现代中国人稍矮。

考古现场是怎样的(考古冷知识北京人)(2)

北京人头骨较为原始而肢骨稍较进步的现象,可能与肢骨构造比较简单因而难以作细致的比较研究有关,也可能是反映着人类体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镶嵌现象。这种情况不但在北京人身上有,在同一发展阶段的爪哇直立人和发现于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的直立人也有相同的情形。它不过是在动物进化中有时出现的镶嵌现象的一种新的表现。

北京人所用石器的原料有脉石英、绿砂岩、石英岩、燧石和水晶等,制法有锤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并已懂得对不同的石料采用不同的制法。石器个体大多较小,仅少数为大型器,主要类别有刮削器、尖状器、砍斫器、端刮器、雕刻器和石球,以刮削器数量最多,尖状器次之,其它几类较少。大多数是石片石器,单面加工。其中以用砸击法制成的两极石片和用两极石片加工而成的两端刃器最富特色。

考古现场是怎样的(考古冷知识北京人)(3)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许多破碎的兽骨,其中有一些颇象有意制造的骨器,但绝大部分应是敲骨吸髓时砸碎的。

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有许多用火的痕迹,包括成堆的灰烬,烧过的骨头、石块和土块等。灰烬堆中还有烧过的朴树子和紫荆木炭块。这说明北京人已会控制用火,虽然元谋人和西侯度图1-5北京人石器1.2.砍砸器;3.7.9.尖状器;4-6.刮削器;8.雕刻器;10.砾石石器。

文化的主人也可能已会用火,但不象北京人遗址中那种成堆灰烬等所表明的会控制火并保存火种。有了火不但可以熟食,还可御寒和抵御猛兽侵害,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过北京人的生活还是十分艰苦的,据对40多个个体的年龄分析,大约有三分之一不到14岁就死了,其余的年龄也不很大,于此可见一般。

考古现场是怎样的(考古冷知识北京人)(4)

与北京直立人伴生的动物化石达一一五种,称为周口店动物群。其中有中国鬣狗、肿骨鹿、梅氏犀、水獭、剑齿虎、三门马、李氏野猪、硕弥猴、葛氏斑鹿、德氏水牛、居氏大河狸、转角羚羊和豪猪等,其中现已绝种的占63%。这个动物群代表的年代,大体上相当于更新世中期。

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周口店第一地点的堆积厚达40米,按其质地和颜色可分13层,显然是经过很长时期才形成的。依据古地磁法、热释光法、裂变径迹法和铀系法等多种方法测试的结果,其年代约距今71万年至23万年。在这个长时期内,人类曾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活动期,第一活动期的文化层主要在第八、九层,少量在第十层,第二活动期主要在第四层,第三活动期则只在表层的局部地方。每一个活动期电许还有几个小期,例如第一活动期显然还可细分为几个小期,而期与期间在年代上并不连续,很难说后来的北京人一定是前此居于同一洞穴的北京人的子孙。更不能简单地用洞穴中发现的全部人骨化石所代表的四十多个个体,来估算北京人实际社会群体的大小。

考古现场是怎样的(考古冷知识北京人)(5)

由于时间很长,不但每次进入洞穴居住的人数和连续居住的时间都无从查考;每次居住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也都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据刘泽纯的分析,从最初住人的约前70万年到最后住人的约前23万年期间,大致发生过四五个冰期旋回的气候变化,每个旋因包括温暖的间冰期和相对寒冷的冰期。而下文化层、上文化层和表层大致都处在间冰期内。总的变化有大陆性气候程度逐渐加强的趋势(图1-6)。

现有北京猿人洞堆积记录的气候变化曲线观音洞石器在我国南方,属于更新世中期的遗址首推贵州黔西观音洞。

考古现场是怎样的(考古冷知识北京人)(6)

1-7观音洞石器1.端刮器;2.长刮器;3.雕刻器;4.尖状器;5.砍砸器;6.刮削器。该洞1964年起曾先后经过四次发掘,在红上层及含角砾的黄色堆积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和动物化石。

该地发现的石制品有三千多件,原料为燧石、硅质灰岩、细砂岩和火成岩。石核大部分不经修理即行打片,只有少数修理台面。多数使用锤击法,也有用碰砧法制造的。石器多用石片做成,形状不甚规则,大小相差悬殊,类型也较复杂,主要有刮削器、端刮器、砍斫器、尖状器、雕刻器等,以刮削器数量为最多。许多器物有细致的第二步加工,多为单面加工,也有错向加工和交互加工的。加工之细致和方法之多样,为同期各地石器之冠。

考古现场是怎样的(考古冷知识北京人)(7)

与石器伴出的哺乳动物化石有二十二种,其中有大熊猫、最后鬣狗、贵州剑齿象、巨獏等,属华南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与周口店动物群大致属于同一时期。

中国其它地方的直立人我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除较早形态的元谋人和较晚形态的蓝田人与北京人外,还有和县人、沂源人、南召人、郧县人和郧西人等,他们分布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和县人发现于安徽和县龙潭洞,有头盖骨一个,下颌骨一块,牙齿五枚,代表三个人的个体。

和县人头盖低平,颅骨壁宽厚,额部后倾,头顶有矢状脊,眶上圆枕特别粗壮,眉嵴高而连在一起,下颌粗壮,其厚度大于蓝田人和北京人。其总体特征有些象北京人,又有一些象爪哇人,似是二者中间的一种类型,被命名为和县直立人(Homoerec-tushexianensis)。

考古现场是怎样的(考古冷知识北京人)(8)

与和县人伴出的还有一些骨角制品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有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剑齿虎、肿骨鹿等,属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与观音洞的年代大体相当。,沂源人发现于山东沂源骑子鞍山的一个石灰岩裂隙中,包括一块头盖骨、二块眉嵴骨、六枚牙齿和部分肢骨。眉峪的粗壮程度与牙齿的形态与北京人相近。同出的动物化石有肿骨鹿和梅氏犀等,故当属更新世中期。

南召人发现于河南南召杏花山第二阶地的褐黄色砂质粘上层中,仅得右下前臼齿一枚,其特征与北京人牙相似。伴出动物既有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成分,又有华北肿骨鹿——剑齿虎动物群的成分,表现为南北过渡型的特征。地质年代属更新世中期。

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县龙骨洞,仅得牙齿4枚,与北京人牙齿相似。同出一人工打制的石核和许多哺乳动物化石,包括大熊猫、剑齿象等。

考古现场是怎样的(考古冷知识北京人)(9)

郧西人发现于湖北郧西白龙洞,仅得牙齿七枚。同出人工打制的石片二十多件及许多动物化石,后者属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

除上述各处人骨化石外,在安徽巢县银山村曾发现枕骨化石1块,河南淅川也曾收集到牙齿十三枚,这些都应是属于直立人阶段的标本。由此看来,大约在更新世中期,我国的直立人已有相当广泛的分布。所谓直立人也就是猿人,过去我们曾把在中国境内发现的猿人一概称为中国猿人(SinanthropuS),现在为了区别,分别命名为各种直立人,但仍有一些共伺特征,最明显的就是门齿呈铲形,这是后来蒙古人种的特征。由此看来,人类在直立人阶段虽谈不上划分种族,但在体质特征上也还是有些分化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特征及其分区考古学家把属于更新世的,以打制石器为主要工具而基本不知道磨制石器的文化,称为旧石器时代文化。旧石器时代一般又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大约相当于更新世早期和中期,与此相适应的人类化石,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直立人或猿人。这个时代的绝对年代,就我国至今发现的资料及研究结果来看,大约是距今180万年到10万年前,时间是极其漫长的。

考古现场是怎样的(考古冷知识北京人)(10)

考古现场是怎样的(考古冷知识北京人)(11)

这个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一是学会了制造石器,掌握了制造石器的一套具体办法,二是学会了使用火和管理火。

为了制造石器,首先要学会选料,包括石头的质地和形状。我国旧石器早期石器所选用的原料多为石英岩、脉石英和燧石,因为这些石质坚硬,便于打制成一定的形状。如果原有形状较为理想,可以省很多功夫,故往往用上述岩性的砾石做原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