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时期的唐朝有多强(唐朝时李世民那句)

骆驼上中学时,历史老师曾大夸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如何,具体内容我大多已经记不太清,但唯一记住的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当时老师给我们解释这句话时说,当时李世民推行科举制,让很多曾经被“九品中正制”限制的人才,有了晋升的渠道,有一次他在城楼上看见鱼贯而入的考生,就开心地说“天下英才都被我给收罗来了!”,可见李世民为老百姓出头,是多么的用心啊!

因为老师的“磨耳朵”,我在日后的很多年里,都把李世民看成是一个爱岗敬业的好皇帝,就连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我在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又被《隋唐演义》洗脑,所以也认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被逼的……但是随着我开始被社会毒打,以及开始涉足历史,我对这句话开始产生了疑问,并最终得出结论,李世民的那句话应该是骗人的。为什么骆驼要这么说呢?

李世民时期的唐朝有多强(唐朝时李世民那句)(1)

科举制度的变迁

我们先来看下我国科举制度的变迁。其实在我国隋唐之前,我国是没有成型的科举制度的,甚至在秦朝之前,底层的老百姓就连晋升的希望都很渺茫,因为那时采用的是“世卿世禄”制,也就是说,如果你是踢足球的,那么你一辈子也不能打乒乓球,而且你足球就是获得了世界足球先生,你退休了也当不上教练,但你如果本来就是教练,那你就是一辈子无法带队踢进世界杯……你可能提前下课换你儿子上。

李世民时期的唐朝有多强(唐朝时李世民那句)(2)

而这种不讲武德的制度,到了秦朝前期发生了松动,众所周知,秦国的建立者曾是周朝王室的养马人,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他才逆天改命成了一方之主,但是因为秦国远离久受文化熏陶的中原,又是“暴发户”,所以中原的几个诸侯国都非常嫌弃他。等到秦孝公在位期间,他用了一个叫商鞅的人在秦国搞“变法”,把“世卿世禄”部分改成了“军功制”。

顾名思义,军功制的核心是军功,也就是说,你只要敢搏命拼一把,那就有可能摩托换宝马,所以“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就开始变成战争机器,并在嬴政在位时,完成了对六国的碾压。不过俗话说“好战必亡”,军功制在成就了大秦帝国的同时,也拖垮了这个国家,因此到了汉代,铁血的军功制又软化为了察举制。

李世民时期的唐朝有多强(唐朝时李世民那句)(3)

察举制有点像现在欧美的推荐信制度各地方官员负责发掘本地的人才,然后通过固定途径上报给朝廷,朝廷再从这些人中挑一些人试用,如果用着合适,那么就给个编制。不过这种以主观判断为主的推荐方式有很多弊端,虽然国家为了防止舞弊,而制定了一些“连坐”制度,但在实际应用上仍然……呵呵。

而曹丕篡汉之后,又在陈群的统筹下,推行出了一个“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一经推出,基本上就把底层群众晋升的路给堵死了。为什么骆驼要用这么极端的词呢?因为这个制度够狠,“九品中正制”的核心是“定品”,那么啥是定品呢?定品就是不通过笔试也不需要面试,只是通过了解你的“家世”(这个是核心)和“品行”(这个后期就是纯添头),就决定你能在体制内的位置。

李世民时期的唐朝有多强(唐朝时李世民那句)(4)

也就是说你的家族如果是混顶级圈子的,那么你也可以进这个圈子,但如果你的家族比较“低调”,那么你注定也别想“高调”,因此后人评价“九品中正制”为“上品无寒门士,下品无豪族”。以至于从西魏北周到杨隋李唐,皇帝全是出自“关陇”一系,后人曾把这帮轮番坐庄的世家大族称为“关陇门阀”。

等到隋文帝坐庄以后,他不想只当“关陇门阀”推出来的职业经理人,而想完成王朝的“私有化”或者说他想加强中(ge)央(ren)集(tong)权(zhi),于是他就开始筹备科举考试,不过还没等他把这个削弱世家大族的杀手锏亮出来,他就离奇死亡了,他死之后隋炀帝杨广继位,这个被后世传为暴君代言人之一的“昏君”,高调地接过了父辈的旗帜,开始了推广科举制。

李世民时期的唐朝有多强(唐朝时李世民那句)(5)

不过他当时步子迈得太大,以至于动摇了大隋的国本,然后老李家又坐上了“”,李渊上台之后,也没有玩出什么新的花样,基本上是“隋规唐随”,不过他借着隋朝的折腾,开始正式推广科举制,后来因为李世民经“玄武门之变”作弊超车,所以李渊的功绩被人为地给淡化了。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李世民虽然是强行继承的李渊的衣钵,但是人家上位之后,还是坚持了科举制啊,难道就说不得“天下英雄尽入彀中”吗?别急,咱们再来看李世民手里的“科举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它是否是所有人都能晋升的渠道。

李世民科举制度的B面

讨论李世执政时的科举到底怎么样之前,咱们先来看几组数字,根据《唐登科记》、《唐宋科举制度研究》等书提供的资料,骆驼发现,在李世民执政23年间,共进行了21次科举,其中考中进士的仅有205人,算下来每年不到11人,而中秀才的就更少,总数仅有22人,平均每年不到2人。

李世民时期的唐朝有多强(唐朝时李世民那句)(6)

这里骆驼再多说一点,可能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状元之下是进士,举人又排在进士后面、秀才只是吊车尾。但在唐朝时,秀才完全是吊打进士,因为秀才考的是议论题(方略),而进士只要“精熟一经”就行,秀才甚至因为考试难度大,后来竟然取消了。所以我们看贞观年间秀才的录取人数要远小于进士录取的人数。而每年这俩人数加起来也不过只有10余人。

我们再看当时什么人能考中科举,因为单贞观一朝的基数有点少,所以骆驼就拿全唐的人数来分析,据记载,唐朝近300年的历史中,总共录取了8455人,平均每年录取的人数不到30人,而在这些人中,有八成都出自士族之家,一些出名的小家族也占了一成,剩下的一成才是一般人家。

李世民时期的唐朝有多强(唐朝时李世民那句)(7)

但是这里的一般人家也并不是我们所谓的“寒门”,而是指以前家里人没能进入体制的人,而这部分人是有“闲钱”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的,如果你家连温饱都解决不了,那么怎么可能又有钱供孩子读书学习,其实不光李世民执政时没解决全员上学的问题,就连整个大唐也没能解决,那么这个问题什么时候解决的呢?是在新中国,因为有了义务教育。

小结

由此可见,李世民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改变朝廷的用人制度(重世家而轻能力),而“天下英雄尽入彀中”也不过是一句空话,其实在整个封建时代,统治者都是“无暇”顾及真正的百姓的,真正关心百姓的只有我党建立的新中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