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史铁生感悟(推荐史铁生读书多少不重要)

阅读史铁生感悟(推荐史铁生读书多少不重要)(1)

季羡林 《糊涂一点 潇洒一点》

文 | 史铁生

大家争论问题,有一位,坏毛病,总要从对手群中挑出个厚道的来斥问: “读过几本书呀,你就说话! ”

这世上有些话,似乎谁先抢到嘴里谁就占了优势,比如“您这是诡辩”,“您这人虚伪”,“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呀”——不说理,先定性,置人于越反驳越要得其印证的地位,此谓“强人”。

问题是读过几本书才能说话呢? 有标准没有? 一百本还是一万本? 厚道的人不善反诘,强人于是屡战屡“胜”。 其实呢,谁心里都明白,这叫虚张声势,还叫自以为得计。

孔子和老子读过几本书呢? 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读过几本书呢? 那年月统共也没有多少书吧。 人类的发言,尤其发问,是在有书之前。

阅读史铁生感悟(推荐史铁生读书多少不重要)(2)

先哲们先于书看见了生命的疑难,思之不解或知有不足,这才写书、读书,为的是交流而非战胜,这就叫“原生态”。

原生态的持疑与解疑,原生态的写书与读书,原生态的讨论或争论,以及原生态的歌与舞。 先哲们断不会因为谁能列出一份书单就信服谁。

原生态,啥意思? 原——最初的; 生——生命,或对于生命的; 态——态度,心态乃至神态。 不能是状态。 “最初的状态”容易让人想起野生物种,想起DNA、RNA,甚至于“平等的物质”。

想到“平等的物质”,倒像是一种原生态思考——要问问人压根儿是打哪儿来的,历尽艰辛又终于能到哪儿去? 当然了,想没想错要另说。

原生态,其实什么地方都曾有,什么时候也都能有,倒是让种种“文化”给弄乱了——此也文化,彼也文化,书读得太多倒说昏话; 东也来风,西也来风,风追得太紧即近发疯。

有次开会,一位青年作家担忧地问我: “您这身体,还怎么去农村呢? ”我说是呀,去不成了。 他沉默了又沉默,终于还是忍不住说: “那您以后还怎么写作? ”

阅读史铁生感悟(推荐史铁生读书多少不重要)(3)

原生态,跟“零度写作”是一码事。 零度,既指向生命之初——人一落生就要有的那种处境,也指向生命终点——一直到死,人都无法脱离的那个地位。

比如你以个体落生于群体时的恐慌,你以有限面对无限时的孤弱,你满怀梦想而步入现实时的谨慎、甚至是沮丧……还有对死亡的猜想,以及你终会发现,一切死亡猜想都不过是生者的一段鲜活时光。

此类事项若不及问津,只怕是“上天入地求之遍”也难得原生态。

写作所以也叫创作,是说它轻视模仿和帮腔,看重的是无中生有,也叫想像力,即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以有限的生命,眺望无限的路途,说到底,还是我们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阅读史铁生感悟(推荐史铁生读书多少不重要)(4)

回到这生命的原生态,你会发现: 爱情呀,信仰呀……以及元帅和“诺奖”呀——的根,其实都在那儿,在同一个地方,或者说在同一种对生命的态度里。 它们并不都在历史里,并不都在古老的风俗中,更不会拘于一时一域。

果真是人的原生态,那就只能在人的心里,无论其何许人也。

“好好活”并“做有意义的事”,正是不可再有删减的原生态。 比如是一条河的,从发源到入海,都不可须臾有失的保养。

当然了,十度、百度、千万度,于这复杂纷繁的人间都可能是必要的,但别忘记零度,别忘记生命的原生态。

一个人,有八十件羊绒衫,您说这是为了上哪儿去呢?

一个人,把“读了多少书”当成一件暗器,您说他还能记得自己是打哪儿来的吗?

懂了吗,看啥不是看?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壹号收藏官方合作电话: 400-60-51580

客服微信号/手机号: 15308651366

阅读史铁生感悟(推荐史铁生读书多少不重要)(5)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 “壹号收藏官方商城” ,更多精彩等着您!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