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为什么一生无过(房玄龄房彦谦房彦诩)

房姓是我国古老的姓氏,房彦谦的七世祖房谌,跟随后燕主慕容德开国广固(今山东青州),后来迁移到齐州(如今山东济南)。

房玄龄为什么一生无过(房玄龄房彦谦房彦诩)(1)

从此,房氏家族便在清河繁衍生息,且房氏家族世代为官,隋唐时期山东的房氏家族是名门望族,人才辈出,尤以唐初良相房玄龄影响最大。

山东房氏家族与隋唐时期社会政治

房氏家族自房谌迁居清河始,有四祖。

“房氏出自祁姓,舜封尧子丹朱于房,朱生陵,以国为氏。陵三十五世孙钟,周昭王时食采灵寿。生沈,沈十二世孙汉常山太守雅,徙清河绎幕。十一世孙植,后汉司空。植八代孙谌,隋慕容德南迁,因居济南。四子裕、坦、遂、熙,号四祖。”

房玄龄为什么一生无过(房玄龄房彦谦房彦诩)(2)

据史料记载,只有房裕一支发展旺盛,至发展到唐代,已经历了魏、齐、北周、隋,且子孙中为官者居多。

1、房彦诩

房彦诩出生于东魏兴和三年,首先从齐州主薄做起, 做官期间宽厚和严厉配合得当,一言一行都极尽忠义和诚信。曾被提拔为仪同开府行参军,后被任职为殿中侍御史。

《北史》中记载:彦诩明辩有学识,位殿中侍御史、千乘益都二县令,有惠政。

他品性端正方直,奉行仁义和推己及人的道义,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然因时局动乱,皇帝整日寻欢作乐,奸臣当道,降职为青州法曹参军。

房玄龄为什么一生无过(房玄龄房彦谦房彦诩)(3)

自此,官职一降再降,降为行益都县事, 最后为千乘县令。不久北齐国运如云般散尽,他怀着对尘世生活的真切感情,辞官归家,不再有为官之心。

2、房彦谦

房彦谦出生于东魏武定四年,幼年丧父,15 岁出後叔父房子贞。房彦谦在齐任齐州主簿,齐后主高纬在位,荒淫无度,不理朝政,致使社会黑暗,官商勾结,民不聊生。

房彦谦在齐州任职之后,协助刺史整顿民风,将社会秩序管理的井井有条,并清白为官,齐州境内,百姓安居乐业。

公元 576 年,北周攻打齐,齐败,齐后主退到邺城,并将皇位传给年仅 8 岁的高恒,为齐幼主。

房玄龄为什么一生无过(房玄龄房彦谦房彦诩)(4)

公元 577 年,北周攻陷邺城,高纬携带高恒逃往青州,临走特命房彦谦为齐州治中。房彦谦十分忠心,组织部队,顽强抵抗,然而北周士兵已在青州俘虏齐后主高纬及齐幼主高恒,只得归乡隐居。

北周一统中国北方,隋王杨坚废周自立为隋,到公元 589年,统一中国。开皇七年,房彦谦奉命任职承奉郎,不久升为监察御史。

任满后,调为长葛县令,在职期间,克己奉公,多有仁政,在百姓心目中威望极高,被百姓亲切的称为慈父,被朝廷评为天下第一能吏。破例跨越等级把他提拔为鄀州司马,治理有方,政绩十分突出。

房玄龄为什么一生无过(房玄龄房彦谦房彦诩)(5)

公元 604 年,太子杨广弑父称王,为隋炀帝。隋炀帝多暴政,使得房彦谦忧心忡忡,便毅然辞官,归隐山林,不问世事。

不久,朝廷又因为他廉洁奉公,把他征召其为司隶刺史,主要负责监察官员。他刚正不阿,不为恶势力倾倒,清正公明,奈何时局小人颇多,被贬为泾阳令,遂在大业十一年(公元 615 年)去世。

贞观初年,凭借其子房玄龄的功勋,被唐太宗追赠为使持节、都督徐泗仁谯沂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临淄公,谥曰定公,食邑一千户。

中国自古以来,就把清白作为评判为官者好坏的标准,史上以清白做官出名的人不胜枚举,房氏家族中也有很多。

房玄龄为什么一生无过(房玄龄房彦谦房彦诩)(6)

房彦谦的曾祖房祖伯有训言,即使皇家对自己恩宠有加也要警惕外敌,以积累仁义之声为根基,不可搜刮民脂民膏来壮大自己的财富。

以清白出名的房彦谦,给民众争取更多的的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在百姓的心中威望很高,然而房彦谦处于周隋交替时期,战争频繁,祸乱不断,纪律纲常松散。

于是便以治理祸乱为己任,怀念以前安定的生活,怀念之情尤其深切,所以整顿民风民俗,谨慎公正的处理公事,进用贤善,黜退奸恶,以道德感化百姓,礼乐教导民众,使民知廉耻而归服。

房彦谦以儒家思想来治理,以礼乐为辅,百姓诉讼的案件越来越少,灾祸在他的治理下而消弭,百姓安居乐业。

房玄龄为什么一生无过(房玄龄房彦谦房彦诩)(7)

处于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房彦谦能这样克己奉公,清白为官,也是百姓爱戴他,听信于他的秘诀。

纵观房彦谦一生,坎坷起伏,纵使心怀济世救民的雄才大略,实行清廉正直,秉公执法的清官之道,奈何时局动乱,小人众多,凭其一人也是无能为力。

3、房玄龄

房玄龄,羽骑尉,瞩城尉,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秦王府记室,临淄侯,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加文学馆学士,太子右庶子,中书令,进爵邢国公,太子詹事,礼部尚书,尚书左仆射,魏国公,开府仪同三司,梁国公,太子少师,司空,太子少傅,知门下省事,赠太尉、并州都督,谥号文昭。

房玄龄为什么一生无过(房玄龄房彦谦房彦诩)(8)

辅佐唐太宗三十二年,为相二十二年,是有名的一位贤相。房玄龄生于北周宣帝大成元年,不久,遇上杨坚废北周静帝,改国号为隋的变动。

房玄龄幼时跟随其父在齐州居住,隋取代北周是一场宫廷政变,对地方影响不大,房氏家族在齐州又是世代簪缨之族。

所以,房玄龄少时的生活,应该是平静且丰裕的。开皇七年隋文帝下诏,每年各州需贡举三人入朝候选。

房玄龄于开皇十八年被贡举入朝,此次贡举入朝,有先德行,后文才的标准,史称这次贡举的人才“最为称职”。

考试中第后被吏部授为羽骑尉,后被任命为隰城尉。上任不久,大业初年隋王朝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故,被流放至上郡,断送了在隋做官的机会。

房玄龄为什么一生无过(房玄龄房彦谦房彦诩)(9)

大业十三年,房玄龄投入李世民旗下,为渭北行军元帅府记室参军。公元 617 年房玄龄与李世民会面后,一见如故,当即奉为谋臣,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自此房玄龄一直跟随李世民,为其出谋划策,深得皇帝喜爱,唐太宗说:“汉光武得邓禹,今我得玄龄,犹禹也。”

政治之路平步青云,贞观十七年,与长孙无计等人的画像列于凌烟阁。武德九年玄武门政变后,李世民被策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仅仅只是保留皇帝的称号,控制朝廷的大权在李世民手上。

房玄龄被李世民任命为中书令,位居“端揆”长达 20 年,除任中书令、左仆射外,还一度代理掌管门下省事。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宰相班子经常变动。

房玄龄为什么一生无过(房玄龄房彦谦房彦诩)(10)

而房玄龄仕历三省,位居首辅,中间虽有几次因“微过”被谴,但随即起复,与太宗相终始,是实现“贞观之治”的第一功臣。但他的个人事迹,思想,见解,言行却很少载之于史籍。

在唐代,实行崇圣尊儒的文教政策,儒家教育在学校中获得了先圣的地位,儒家中的仁义礼教也在为官者执政过程中广泛采用。

房氏家族历史悠久,并非起源于唐代,但在房氏家族中很多为官者采取儒家之术,且代代相传,到房玄龄给唐太宗上书,确立了唐代崇圣尊儒的思想。

房玄龄为相其间,做了许多大事。贞观元年,唐太宗与宰相共同商议,确定了“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的方针,命令房玄龄主要负责大量的裁并机构,精简官员。房玄龄秉公处理,精简之后,现职文武官员留京的仅有 643 人。

房玄龄为什么一生无过(房玄龄房彦谦房彦诩)(11)

并且对全国的行政区域进行划分,把许多州县全部划分。由皇帝钦定将州刺史的任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同年,奉太宗之令,与裴弘献主持修订刑律法典,这一重大任务到贞观十一年才完成并实行,史称“贞观律”。贞观三年,与王珪主持内外官的考核,参照隋朝之旧制,健全发展官员考核制度。

太宗即位后,四海平安,与魏徵主持制定唐朝的礼仪制度。同年,统领中书省秘书内省修撰前代史,至贞观十年,周、梁、陈、齐、隋五代史书撰成。

房玄龄久居相位,承担检修国史的任务,贞观十七年,完成《高祖实录》、《太宗实录》各二十卷。

值得一提的是,贞观三年,房玄龄担任尚书左仆射之后,户部支郎中无人上任,此职位关乎国计民生,房玄龄一度兼任。正如褚遂良所说:“人臣之勤,玄龄为最。”

房玄龄为什么一生无过(房玄龄房彦谦房彦诩)(12)

房玄龄用儒家礼教治理百姓,教化影响很大。表彰其功德的门,早就听闻竟然可以通过四匹马拉的马车。

《旧唐书》中记载:“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与隋朝的律法相比较而言,他将《贞观律》五条中的大辟罪等九十二条,改流罪为徙罪七十一条。他将死刑与兄弟连坐的法律之前相比减去几乎一大半。

条例以外,还命令一千五百九十余条,又删留武德以来救格七百条。形成比较完备的且更加人性化的法令体系,后世法令的修订是以此为基础的,因此对后世的影响较大。

房玄龄对唐代的贡献极大,可谓没有房玄龄,就没有唐太宗李世民,就没有贞观之治。

房玄龄为什么一生无过(房玄龄房彦谦房彦诩)(13)

房氏家族通过秉公执政和赏罚分明的手段来治理地方,使得百姓能够信服于他,通过以身作则和刚正不阿的品行来感化百姓,使得百姓爱戴于他,所以才能出现“安仁和义”、“进擢者縻爵不致谢言,绳纪者受刑而无怨色”、“时誉俄远”这样的盛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