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司马懿历史评价(三国最后的赢家司马家)

司马懿看似被诸葛亮处处压一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诸葛亮的计谋未必没被司马懿看破只是他自己知道如果打败了诸葛亮自己也就无用武之地了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下这个不次于诸葛亮的司马懿,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三国司马懿历史评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国司马懿历史评价(三国最后的赢家司马家)

三国司马懿历史评价

司马懿看似被诸葛亮处处压一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诸葛亮的计谋未必没被司马懿看破只是他自己知道如果打败了诸葛亮自己也就无用武之地了。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下这个不次于诸葛亮的司马懿。

司马懿简介: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本名:司马懿

别名:晋宣帝、晋高祖、司马宣王

字:仲达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司马懿生平:

219年,司马懿向曹操献计,诱使东吴出兵袭取江陵,解襄阳、樊城之围。曹丕称帝后,受到重用,升为丞相长史、抚军大将军。

227年十二月,受命平新城太守孟达的反叛,率军出宛县,八天疾进千余里,克上庸,斩孟达。

231年至234年,统兵抵抗诸葛亮,据险坚守,使诸葛亮师劳功微。不久升太尉。

238年率军4万进攻叛魏的辽东太守公孙渊,先出疑兵于辽隧南牵制其主力,自率军突然北向,抢渡辽水,进围公孙渊于襄平,待其粮尽兵疲,一举克城,斩公孙渊父子,辽东四郡遂定。

249年正月,司马懿先以假痴不癫之计麻痹政敌、与其共辅曹芳的大将军曹爽,随后发动兵变擒杀之,独揽朝政。

251年,击败对抗司马氏的太尉王凌,奠定了以晋代魏的基础。不久病逝于洛阳,后被追尊为晋宣帝

以上就是小编对司马懿的一些简单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多多支持如有不同的看法或者建议可以评论区下方告诉小编,大家多多关注点赞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