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国家(我的名字叫建国张国华)
北门街这条四五百米长的小路上,分布着大大小小20多家手机店,国华通信在其中显得有些微不足道。这是一家只有一间店面的夫妻店,面积仅10余平方米,张国华和妻子李小微既是员工又是老板。
20年来,张国华一直坚守着这家店,没有换过店址,没有雇过其他员工。店虽小,客流量一直源源不断,秘诀就是诚信经营,用心服务。
张国华生于1978年,正值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那时给孩子取名带有“国”字很普遍。22岁时,他开了这家手机店。20年来,手机从外观到功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国华和他经营的手机店经历了这些变革。
高中毕业后的张国华先在自家的翻砂厂工作了几年,后来工厂转型,他也开始“另寻出路”。“有朋友当时在温岭修手机,说手机生意前景不错,修手机也是热门手艺,建议我也入这一行。”于是,张国华便到路桥学习维修手机。
说起“拜师学艺”,还有点波折。张国华的师傅姓蔡,当时在台州算是一名维修高手了,他不收徒弟。经朋友的辗转撮合,蔡师傅才破了例。“手艺教给了你,不就是砸自己的饭碗嘛。”张国华感叹拜师的不易。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从没接触过维修手机这一行的张国华埋头苦学,跟着师傅不断攻破修手机的难关,经常在修理台前一坐就是大半天,浑身肌肉僵硬。他说,以前的维修工具很贵,别看一把小小的电烙铁、一把不起眼的热风枪,在当时可都是很贵的!“国内的维修工具做工普遍粗糙,不像日本的那么精细。手机的零部件都那么小,需要借助精细化的工具才能使维修水平达到更高水准。”张国华介绍,当时广州那一带在出售从日本进口的维修设备,他们就从广州那边采购过来。一把进口热风枪就要1万多元,一把进口电烙铁要5000元,关键是一把电烙铁不够,还得配齐各种规格的,实属一笔不小的开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内工艺的提高,现在很多国内的维修工具已经取代国外进口设备,走上了主导的地位,工艺更精细化,价格也更平民化。“我现在用的国产电烙铁只要两三百元一把,不比当年进口的差。”张国华感叹,以前修手机用肉眼就可以了,现在有的时候还得用上显微镜,说明如今的手机更高端、更精细了。
学了2年的手机维修,张国华回到温岭开起了手机店,选址就在当时非常热闹的北门街,楼下10多平方米,楼上五六十平方米,月租3000元/月。白天楼下营业,晚上就住在楼上,以店为家。“现在消防不允许,我们也不住楼上了。楼上现在就是仓库,也摆放了一些大型的维修设备。”张国华表示。
少的时候,这条街上只有六七家手机店,繁盛时期有30多家,张国华的这家小店租金曾高达6000元/月,现在回落至5000元/月。“现在手机店这么普遍,不光光是卖个手机这么简单,最重要的还是靠服务。”张国华说得很诚恳,也用实际行动在诠释。
期间,有位顾客来买手机,张国华的妻子帮客户把旧手机里的联系电话、照片、微信聊天记录等相关信息都复制到新手机里,以便顾客更方便地使用新手机。“卖个手机赚得不多,我们就是以服务主打。”两年前,张国华还特意在原先店内墙上张贴的“国华手机维修”后面加上了“服务”两个字。
“国华,我手机电池充不进电了,帮我看一看。”“老板,手机屏幕摔坏了,换新多少钱?”接过客户的“坏机”,张国华先仔细打量一番,再耐心向客户指出问题所在:“建议你换组装屏,更实惠,和原装屏比价格便宜200元,颜色没有原装那么鲜亮,但是也不差。”
采访间隙,不断有客户来找国华做生意,相互寒暄,俨然老朋友一般。
看新闻、玩游戏、发微信、导航、外卖、交费订票……如今,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想想小小手机的变迁,张国华不禁感慨万千:直板、翻盖、滑盖、旋盖和正在流行的大屏智能机,从模拟机到数字机,再到3G、4G,从短消息到彩信,再到现在的高清视频通话,从砖头大小的“大哥大”到现在的电话手表……它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见证着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