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儿时回忆(露天电影童年时代的最爱)

童年时代,最爱的就是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都是在村里的晒谷坦放映的,一个晒谷坦就是一座天然的露天影院。

露天电影儿时回忆(露天电影童年时代的最爱)(1)

夜色还没降临,成群结队的观影村民早早吃罢晚饭,兴高采烈地踏上看电影的道路。不管哪个村、不管有多远,只要有电影,消息立即会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四面八方。消息再不灵通的人只要看看路上的人流,就会知道今晚有电影可看了。

露天电影的设置是有讲究的,先把两根又粗又长的竹竿入地插好,顶端再用一根竹竿两端撑住,然后用绳子把银幕拉上去平整展开、固定在架子上,再在银幕下安装好高音喇叭。放映台是用书桌搭建的。露天电影基本上只有一台放映机,所以一盘电影胶卷放完后都需要一个间隔,换片、倒片,再放映。放映台上,放一张椅子,那是放映员的专座,全场唯一的贵宾待遇。

观众自发形成了一个观影座位秩序:靠近银幕的中央是“坐位”,当然这个“坐”是席地而坐,观众以小孩为主;小孩座位后面是“小板凳小竹椅”座位,观众主要是妇女和老人;再后面则是“长凳区”,观众以大人和村民的外村朋友、亲戚为主;再外侧则是站立区,观众以青年人为主,放映台就在站立区,机智灵活一些的年轻人都想挤上放映台。那个年代放电影是很受人羡慕的职业,年轻人都以能挤上放映台为荣,运气好的还可以给放映员搭把手,倒倒片,负责电灯的开关,虽然事情简单,但足够自豪一阵子了。

放映台的电灯一暗,电影正式放映。首先放一段新闻纪录片,这是放映惯例,叫“短片”,时间不是很长。这种新闻短片可以说是当时的一种学习方式,内容不会很多,也缺乏时效,后来慢慢就被动画短片代替了。印象最深刻的动画短片就是《黑猫警长》和《七个葫芦娃》,一集就是一个短片,很吊人胃口。当时电影胶卷很紧缺,一个地方,只有一份电影胶卷,只好轮流放映,有专门的送片人负责送片。一部电影,一般都需要四盘胶卷才能放完,一盘就算一集。一集刚放完,连片子都没时间倒回去,就被装到铁盒子里,由送片人直接送到下一个放映点。

由于片子需要等待,所以一盘胶卷放完后,电影放映台的电灯就亮了,它提示着,休息时间到了。大部分的人是原地不动,耐心等待。该去的趁此机会方便去。嘴馋的便会怀揣几分零花钱,到小摊贩处买零食吃,有麻花、灯盏糕、堆糖儿、酱菜头、甘蔗、胶冻等。边吃零食边看电影永远是最美的享受。

电影正片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地道战》《地雷战》等经典影片,总是百看不厌。其中的经典台词,成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