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开新局使命担当谋新篇(把握坚持守正创新的内在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守正创新”写入大会主题,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高度强调“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立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深刻把握守正创新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才能深入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鲜明特质和精髓要义。 深刻理解守正创新的理论逻辑,就要牢牢把握其思想根源。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深刻强调了要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创新时代中国之“新”。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决定了它不是僵化的、静止的、封闭的体系,而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不断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中国共产党作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对世界和中国的快速变化,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把“守正”和“创新”作为内在统一的过程,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逻辑,也为马克思主义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建构了生动的实践路径。 深刻领悟守正创新的历史逻辑,就是要知道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能牢牢把握历史主动,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准确把握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的统一,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是我们党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不断以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和把握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才能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深刻建构守正创新的实践逻辑,就要紧密联系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实践,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事实证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在历史规律中科学把握发展大势,着力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守正创新的科学理念和方法,成为中国共产党在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的重要原因。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摆在我们面前,决不能犯任何颠覆性错误。既要坚决“守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要持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用守正之定力把牢航向,用创新之魄力勇立潮头,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守正创新开新局使命担当谋新篇(把握坚持守正创新的内在逻辑)(1)

作者:蒲妍(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编辑:于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