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陵墓两匹马(李世民女保镖墓碑出土)
中国古代宫廷高墙重重,其中的宫闱秘事几乎不见正史记载,对于帝王的侍卫更是史无名录。21世纪初期,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一座唐代古墓,而古墓的主人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贴身女侍卫——刀人高惠通。
古墓被打开后,一篇简短的墓志铭映入眼帘,标题是,《太尉秦王刀人高墓志铭》。所谓“太尉秦王”,指的是还未登基的秦王李世民,当时他的职位中有太尉。下面,笔者将墓志铭全文录入如下:
刀人字惠通,渤海人,其先高辛氏之胤也。祖成并,世著英声,门传冠冕,金玉交映,青紫相晖。父世达,隋密州高密县令,制锦有方,不假询于子产;弦哥(弦歌)远播,遂得之于子游。刀人立性温恭,禀质柔顺,三从既备,四德无亏,武德五年六月五日被选入内,以为刀人。(睹)洛神之词,嗤毖妃之娇态;观鹊巢之泳,慕后妃之令淑;秋风未发,悲兰惠之早;寒霜靡零,嗟桃李之先落。武德九年四月十日寝疾卒于公馆,春秋卅,即以其月十四日葬于长安县龙首乡。
根据墓志铭记载,高惠通生于公元595年,死于公元625年,终年不过30岁。她出身高贵,先祖是著名的渤海高氏,所以有“门传冠冕,金玉交映,青紫相晖”之称。这里必须要说的是,这里的渤海并不是后来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渤海国,而是河北渤海郡。
高惠通的父亲名叫高世达,著名考古学者葛承雍认为,此人应是隋末反王之一的高士达。那么墓志铭为何将其成为“高世达”呢?这是因为高惠通入土时,李世民还未登基称帝,因此无需避他的“世”字。待李世民称帝后,史料就将“高世达”改名为“高士达”。
隋末年间,高世达在河北造反,自称冀州王,与大豪杰窦建德是盟友。公元616年,高世达遭隋朝杨义臣击败,不幸身死。其后,高世达部被窦建德所并,而年仅21岁的高惠通也在其中。不知是否生逢乱世,一介女儿身的高惠通学习了武艺,这也为她充作李世民的女保镖奠定了基础。
为了尊重墓主,墓志铭并没有谈及高惠通在窦建德帐下有什么表现,也不清楚她到底是否嫁人。墓志铭只是夸她“ 立性温恭, 察质柔顺, 三从既备, 四德无亏” 。武德四年( 621 年) 五月,窦建德大败于虎牢关,不久被押赴长安斩首,窦建德势力全军向唐朝投降,高惠通自然也在其中。公元622年,高惠通被选入秦王府,做了李世民的刀人。
所谓刀人是隋朝宫廷内女官名。《隋书》卷一二《礼仪志七》云: “ 承衣、刀人、采女, 皆服椽衣, 无印缓。”很显然,刀女是宫女的一种。不过刀女主要从事武职,她们身穿黑色衣裳,主要负责君主的护卫工作。这是因为君主在内廷后宫时,男性侍卫不方便进入,因此专门设置刀人这种女侍卫。作为刀人,武艺高强自然是必须的。
高惠通进入秦王府时,李世民与兄弟李建成、李元吉的关系势如水火,随时都可能面临暗杀,因此高惠通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然而高惠通的职责并非只是侍卫。
墓志中称赞高惠通“ 靓洛神之词, 嗤宓妃之娇态; 观鹊巢之泳, 慕后妃之令淑” 。前句引伏羲之女宓妃溺水而死成为洛水女神的典故, 用以形容高惠通之美。后句《鹊巢》则为《诗经·召南》篇名, 赞美高惠通之盛德 。很明显墓志铭在暗示,高惠通不仅要负责安保工作,有时还需等待李世民的临幸。古时候,女俘虏的命运尤为悲惨,一般都会沦为胜利者的战利品,而高惠通也不例外。
高惠通入秦王府时,已经26岁,古人出嫁年龄甚早,应该早已嫁为人妇。而窦建德失败后,她的丈夫或战死、或被俘虏,高惠通被分配到秦王府,与亲人相隔绝。而她自己,不得不委身于曾经的敌人,苟全性命于深宫之中。因此学者葛承雍叹道,古代女保镖即使武功再高,也不过是帝王的玩物,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不过稍微值得欣慰的是,李世民对高惠通信任有加,否则也不会为她镌刻墓志铭。毕竟当时女人的地位很低,而高惠通甚至还曾是一个俘虏。因此笔者大胆推测,高惠通或许为李世民的登基立下过功劳。她或许参加过政变密谋或曾传递消息或曾从事谍报工作,毕竟其女人的身份是很好的掩饰。高惠通死后仅仅两个月,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杀兄屠弟逼父,最终登上了皇位。若高惠通没有早逝,应当能升级为嫔妃,实在可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