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叔送快递数学题(快递员竟是数学天才)
说到数学,是令不少学渣们胆战心惊的学科之一。不过,最近有一位来自河南的普通快递员,在“工作之余捣鼓数学”,便被媒体评价为“中国版”的心灵捕手!
据说,“数字和公式”都印在了他的脑子里......
余建春在浙江大学推演自己的算法
这个故事的主角叫余建春,只有大专文凭。这些年他一直依靠打工维持生计,但是凭借着对数学的热爱,发现了一种识别“卡迈克尔数”的新算法。
密苏里大学数学家称,这种算法一经确认,即可成为“卡迈克尔数”领域一大重要发现。
打工小伙:自创算法破解世界难题
今年33岁的余建春,家住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农村,父母已经离开了人世,家中只有一个大哥。余建春说自己上学时成绩并不好,但“就是对数学很感兴趣”。一旦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与数学相关的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第一次了解到“卡迈克尔数”这个名词,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
2006年,余建春从河南牧业高等专科学校(现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记者注)畜牧专业毕业后,就开始了打工生涯。郑州、苏州、东莞等许多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身影,工作岗位也从保安、生产车间工人等多个岗位轮换,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热爱。闲暇时,余建春就买数学方面的书籍,下班后躺在床上读,有了新的想法,就在本子上演算。每次有新发现,他就马上写信寄给大学的知名学者,向他们求证是否正确。可结果往往是石沉大海。
不过,余建春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这些年来,他不断研究、不断写信,桌子上的手稿越来越厚,专家学者投稿也早已成为了他的习惯。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研究数学,能赚到钱吗?”余建春回答说,“不是为了钱,就是感兴趣。”
余建春的运算手稿
“头天我就计算了一个式子,摘茶叶的时候,我还在想式子。下午4点多,天开始下雨,堂姐把茶叶包好,骑着摩托车走了。我就把本子拿出来,一看,就有了新的发现。”谈到得出新算法时的情形,余建春说有些“偶然”。
但是,这个“偶然”其实是余建春努力了近8年的结果。从2007年开始,余建春正式进行识别“卡迈克尔数”的新算法研究,他认为以前数学界的查找方法太过繁琐,而且准确率不高,他想找到一种更加高效的算法。
为了得出新的算法,每天下班后,余建春就翻开草稿纸,沉浸在自己的“数论王国”里,一直演算到22点才休息,第二天天不亮,就又爬起来去上班了。这些年余建春工作地点换了很多,但是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必做的一件事就是买一本草稿纸。余建春说“那段时间,几乎每天脑子里都是数学式子。”工友看他在纸上认真地写写画画,就好奇的问他:“看你做的这么认真,是经理安排的活吗?”余建笑着说:“是!”
得出新算法后,余建春非常激动,他坚信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所缺的只是一个验证。今年5月,余建国来到杭州打工,他了解到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是数论方面的专家。他就把自己得出的识别“卡迈克尔数”的新算法连同一些其他研究成果投到了蔡天新的邮箱。余建国热切地等待着,但是20多天的时间过去了,余建春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回复。他以为这次投稿又“失败”了。
6月的一天,正在上班的他突然收到了蔡天新的回信。在信中,蔡天新邀请他到浙江大学参加讨论班,向博士生介绍他的成果。余建春兴奋地睡不着觉,因为这是多年来第一次有学者给他回复。
余建春的运算手稿
其实,蔡天新刚刚拿到余建春的信件时,并没有特别在意。他还以为这又是哪个数学爱好者自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但是仔细看过信件后,他发现余建春在信中推导出连续自然数立方和表立方数的一个通式,结论正确。虽然蔡天新在维基英文版上,查询到这个结论已经有同行做出过,但他还是决定邀请余建春来学校一趟。
余建春所在的公司很难请假,为了参加这个讨论班,他冒着“旷工”的危险跑了出来。他说,刚刚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自己其实非常紧张,甚至连拿粉笔的手都在不停地发抖。余建春慢慢地调整了状态。在之后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他一口气在黑板上推演了自己五个数论发现,中途没有看一眼笔记。
蔡天新教授认为,在余建春推演的5个发现中,“卡迈克尔数”的判别准则最具价值,“他的发现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找出更多的‘卡迈克尔数’,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研究生水平。”
但是蔡天新也强调,余建春的发现缺陷非常鲜明。“他没有学习过系统的基础知识,去大学的话恐怕本科也拿不到。”蔡天新对媒体表示,“余建春具有一定的潜力,但必须在数论领域有系统的学习和提高,才能深入研究。”
他告诫余建春,如果数学研究影响到了他的生活和工作,也许他更应当多关注生活,工作和家庭。
“卡迈克尔数”,又称“绝对伪素数”,由美国数学家卡迈克尔在1912年首先发现,在一亿以内的正整数中只有255个。“卡迈克尔数”起始于561, 1105, 1729, 2465……它们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卡迈克尔数的判别准则,一直是数论爱好者的研究热点。
“余建春的难得之处就在于他非常谦虚踏实。”蔡天新说,和以往那些民间科学爱好者相比,余建春有本质上的不同,这种理性的研究学问的态度和那份执著的精神值得尊重。
余建春的发现获得肯定后,许多媒体对他进行了报道,还有企业愿意向他提供工作。对此,余建春反应很平静。他说自己现在最想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和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于数学研究,余建春说,“我的理论功底很差,好多专业的东西都不知道,想深入研究,还需要系统学习。”
文/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刘培军
被称中国版的《心灵捕手》
在1997年上映的电影《心灵捕手》中,由马特•达蒙饰演的威尔•亨廷是一名清洁工,却凭借自己的天赋解开了一道复杂的数学难题;他还在教授的帮助下,克服了心魔,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这部长达126分钟的电影曾荣获奥斯卡奖,美国影评人罗杰•埃伯特称这“完全在意料之中”。
CNN关于余建春的报道截图
对于余建春,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或许埃伯特会觉得现实更出人意料。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一个类似的故事似乎正在中国上演。来自中国河南的33岁快递员余建春以更高的效率解决数学难题,令中国专家吃惊。
报道称,尽管这一解法还未获得独立第三方的证实,但余建春已被誉为现实版的威尔•亨廷。只是不要问他有关电影《心灵捕手》的事——他说自己从未看过。更不要将威尔•亨廷的性格与余建春的做比较,亨廷是波士顿南部的一个粗人,而余建春却非常害羞,不爱出风头,他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反应迟钝”。
在电影《心灵捕手》中,清洁工威尔•亨廷是个数学天才。
“数字和公式都在脑子里”
据媒体报道,当时,从未受过系统高等数学教育的他,带着自己的5项研究成果,登上了浙江大学数学系的讲台,第一次拿起了粉笔。从10点半到12点,余建春一口气推演了5项数论发现。没有看一眼笔记或参考资料,因为“数字和公式都在脑子里”。
余建春也引起了国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中国日报》报道称,听完余建春的演示后,数学专家们认为他的想法“新颖”、“部分结果有一定深度”。
蔡天新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记者说:“他既没有接受过数学理论方面的系统性培训,也没有学习过高等数学课程。他所拥有的是直觉和对数字的极度敏感。”
余建春自己也表示:“我的所有发现凭借的都是自己的直觉,有灵感了就写上几笔。”
今年33岁的余建春来自河南信阳新县大别山区,毕业于一所专科学校的动物医学专业,是物流公司的一名包装工人。每天从早8点到晚10点,他要包装、整理上千个箱子。
10多年来,余建春四处漂泊,到处打工,当过保安、工人,甚至还去日本种过番薯。不变的是对数学的兴趣。每到一个城市,他就跑到当地最好的大学试图拜访数学教授。见不到面,他就把自己的演算手稿寄给这些专家。“卡迈克尔数”公式的诞生,余建春花了8年时间。
网友评价,一个大写的“服”!
对于不少学渣来说,数学都是心中的痛。也因此,网友们对余建春的评价,基本可以概括为一个大写的“服”字!
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刘培军 编辑/骆沙 综合整理自参考消息、世界华人周刊、钱江晚报、新浪微博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百万创业奖金等你拿
2016年大学生微创业项目开始征集
点击下图查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