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女婿带什么回老家(上门女婿回乡记)

刘壮刚要午睡,大哥的电话再一次响起。

刘壮皱了下眉头、不情愿地按下接听键,还没等刘壮开口,大哥的大嗓门就开了腔:“喂!壮啊,你和媳妇商量好没有?啥时候回啊?定准日子我好去车站接你们!”

刘壮嗯嗯啊啊地敷衍着说:“哥啊!最近太忙了,等过几天商量好了告诉你”。

这一通电话搅得刘壮睡意全无,他半躺在床上下意识地用手揉着额头,思绪回到了八年前。

刘壮出生在济宁的一个小县城,父亲是一名下岗工人,母亲一直四处打点零工,大哥高中毕业后没有合适的工作,父母拿出省吃俭用积攒下的钱给大哥开了家早餐店,一家人早起、晚睡,虽然忙碌日子过得也算殷实。刘壮上高中的时候,大哥开始恋爱,嫂子是超市的一名收银员,人长得漂亮,快人快语做事利落,主要是大哥喜欢,全家人也就喜欢。

订完婚几个月,大嫂娘家提出要买新房才能结婚,做早点生意满足平时的吃喝用度不在话下,买套新房可不是三年两载能积累下的,所以只好东拼西凑交了首付,等大哥婚后一家人再慢慢还债。

大哥婚后依然早起晚睡和父母一起做生意,刘壮则早起晚睡地读书,大嫂辞去超市的工作给家里打下手,也算过得去。

一眨眼半年过去了,怀孕在身的大嫂开始给大哥甩脸色,比如日子过得清贫,还有压在头上的债务,还要供着刘壮上学,将来还要养孩子.....抱怨越来越多。

开始时母亲宽慰大嫂说:“只要我和你爸身体好好的,我们拼了这把老骨头也会把债还清的,你就安心养身体看孩子,只要咱们都好好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起初大嫂还听劝,到后来她对母亲的话逐渐变得充耳不闻,一来二去闹了几次。

有一天,大哥对父母说:小琴(大嫂)的意思以后每天卖早点的收入除去吃喝零用剩下的由她管理,积攒着还债。

父母听了觉得一家人,谁管钱都是一个样,儿媳妇也不是外人。从此以后父母只管干活,家里的财政大权移交到大嫂手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嫂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即使大哥偶尔给父母或刘壮添件衣服,她也会和大哥吵得不可开交,刘壮多次看见母亲一个人躲在屋里掉眼泪。每次交学费,买资料,大哥都像做贼一样溜进刘壮的房间把皱成一个团的钱一张张缕开再摞上,然后再卷成一个卷小心翼翼地掖进刘壮口袋里,再用手拍一拍口袋,边拍边说:“家和万事兴,家和万事兴”……每每此时刘壮都会心酸不已。

刘壮总算大学毕业了,面对就业去向,大哥曾让刘壮回县城工作,兄弟之间有个照应,对此刘壮心里却有自己的打算。

刘壮实在不愿再看到大嫂对父母冷言冷语的样子,所以毕业后直接去了南方。

在外打拼并不容易,受挫时、孤独时也曾动摇过,可一想起自己家里的情况,又把苦和累吞下咬牙继续坚持下去。

直到有一天,刘壮遇到了小倩。小倩人好,通情达理,善解人意,不在乎刘壮异乡人、无房子的困窘,刘壮也喜欢小倩,两人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小倩带着刘壮去见父母,小倩父母对刘壮说“只要女儿喜欢就行,作为父母没有其他要求,可小倩是我们的独生女,你们要想结婚必须在这里定居,房子我们可以提供,你就做我们的上门女婿,你看这事能不能行?”

刘壮想起自己的父母,掂量着“上门女婿”几个字的分量,内心五味杂陈,却也别无选择,就点头答应了。

一晃八年过去了,刘壮在南方结婚生子,事业也已小有所成。虽然中间也回过一两次老家,但因为忙碌总是来去匆匆。印象里,除了越来越苍老的父母、越来越话少的大哥,就是越发怨气冲天的大嫂,其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上门女婿带什么回老家(上门女婿回乡记)(1)

最近这两年,大哥的电话突然频繁起来,隔三差五就催着刘壮回家。

刘壮下床,推开窗子望向不远处的广场,广场上有几个人在放风筝,刘壮想着:是该回家了。

刘壮安排好工作,和小倩一起踏上了回乡的列车,接站的大哥老远就挥着手招呼,让刘壮感到意外的是大嫂居然也来了,更让刘壮不敢相信的是,大嫂不仅来了,还贴心地帮忙拿行李,一路上嘘寒问暖很是周到。

走在家乡的路上,刘壮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种家乡的气息,陌生的是周围的一切,几年前还随处可见的烂柴堆、泥泞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水泥路,公园,广场,文化长廊,长廊的两侧分别用木制方框镶嵌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被修剪的层次分明。洒水车穿梭于道路、广场,让整个城市都显得温润祥和。免费公交方便快捷,人们面带微笑,上下有序。孩子们彬彬有礼,老人们温和慈祥……刘壮看着这一切,心头滑过一种从未有过的舒畅,他不禁回头看了一眼大嫂,此时的大嫂竟也让人觉得温柔了许多。大哥更是一幅春风得意的样子,和刘壮并肩走着,一路不停地指指画画介绍着这几年家乡的变化。

说话间,一辆车突然停在面前,车上下来个戴眼镜的人一把拉住刘壮,把刘壮吓得打了个趔趄,定睛一看原来是老同学王强,刘壮说:“哎?王强,你小子咋变得这么斯文了?怎地把大金链子换成金丝镜了?”

王强在刘壮胸口上擂一拳说:“嗨!现在是和谐社会,大金链子花纹身都不时髦啦,当文明人,做文明事,才能符合时代要求,哈哈!”

王强一边爽朗大笑一边又问“嗨!刘壮,这次回来待多久?别急慌慌地回去,忙完手头的事回头我带你好好转转,咱们的家乡现在可是今非昔比了,你该考虑考虑带着嫂子回乡创业啦”。刘壮一边点头一边答应着。

王强离开后,刘壮问大哥:“王强那个沙塘这几年经营的怎么样?打架斗殴的事还常见吗?”

大哥说:“现在政府扫黑除恶,环境整治,把顺民意、暖民心放在第一位,哪里还容得下打架斗殴的事儿?别看王强平时戴个金链子,纹着身,那也是身在江湖,装扮出来唬人的,其实他并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刘壮一边点头一边称是。

说话间,一行四人已到家,父母早就把一桌饭菜准备妥当。刘壮看到父母,心头一热,眼眶发红,喊了声“爸、妈”眼泪再也忍不住地掉下来,母亲看到刘壮,也是抹着眼泪笑,大嫂放下行李,又急慌慌地去拿碗筷,招呼全家人坐下吃饭,还不停地帮家人盛饭菜。

刘壮仔细看着每个亲人,大哥从没有过的春风得意一直挂在脸上,爸妈精神矍铄,大嫂忙里忙外温柔贤惠,这个家里里外外竟再找不到当初记忆里的沉闷、压抑,还有那一触即发的火药味。

刘壮不敢相信眼前的场景。大哥明白刘壮的心思,拍着刘壮说:“抓紧吃饭,吃完我带你去咱们餐馆逛逛,咱爸咱妈要去跳广场舞,你大嫂要去儒学家风讲堂听课。她现在可是不得了,去年还被社区评为家风孝道好媳妇,戴了大红花,领了奖状哩”。

大嫂有点不好意思地对大哥嗔道:“别笑话俺了,现在生活没压力,看病有医保,做生意有优惠政策,学知识有免费大讲堂。一个家庭要有良好的家风家训做道德基石才能长久,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俺也要为后代传承良好家风做榜样哩;原来见识少、眼界窄,做了不少傻事,现在总算明白了。”

刘壮不住地点头认同:“嗯嗯,嫂子说的是,说的是”。

上门女婿带什么回老家(上门女婿回乡记)(2)

几年没见,大哥竟然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大哥口中的餐馆俨然就是一个高档酒楼嘛!两层几百平的大房子,装修得古色古香,客人络绎不绝,工人忙而不乱。

正在这时,迎面走来一个穿制服的人,大哥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刘壮觉得那人面熟,定睛一看,原来是那年暑假和刘壮吵过架的一名城管。

刘壮转过脸想装没看见。城管却热情地拍了下刘壮的肩膀说:“哟!几年没见小伙子出息啦!”

刘壮讪讪地摸了下自己的头干咳着应了一声,城管又和大哥聊了几句离去,刘壮说:“这家伙不会是来吃霸王餐的吧?”

大哥哈哈大笑着说:“想啥呢?人家可是规规矩矩来用餐的客人,”刘壮说:“想当年不就是他硬要把咱家称油饼的天平秤拿走?”大哥说:“那是当年,现在咱们家乡搞城市建设,公职人员都是文明上岗,文明执法,再说原来咱们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环境还阻碍交通,意见不和发生矛盾也是情有可原的嘛”。

刘壮闻言围着大哥上下打量,笑着对大哥说:“哎哟喂!厉害了我的哥,这觉悟简直追不上啊”。

大哥笑着说:“去你的,本来就是这么个事嘛,不信我明天带你去行政大楼服务窗口看看,工作人员热情礼貌,政府为老百姓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老百姓有事只要进一个大楼就能把事儿办得妥妥当当”。

说到这里大哥话锋一转又说:“现在咱们家乡不仅创建文明城市,还加大回乡创业优惠力度,目前这创业环境简直无可挑剔,你能不能和小倩商量商量回乡创业?一来爸妈老了,你常年在外,聚少离多对于老人总是一份牵挂,二来咱们弟兄离得近,相互之间有个照应,你在外打拼这么多年,也该考虑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了”。

刘壮听了点头称是,可转念一想当初对小倩父母的承诺又面露为难道:“当初答应小倩父母,要在她的家乡定居,一个承诺就是一份责任,假如我半道变卦岂不是做了背信弃义之人?”大哥听了也不好再说什么。

两兄弟回到家,大嫂在客厅泡茶,小倩正在和南方的父母通电话。刘壮听见小倩说:“嗯嗯,票我已经在网上给你们订好啦,上车告诉我一声,我和刘壮去接你们。”刘壮问小倩:“你搞什么名堂呢?”小倩神秘地和大嫂相视一笑对刘壮说:“不告诉你!”

三天后,小倩的爸妈不期而至,亲家远道而来,刘壮爸妈、大哥、大嫂热情迎接款待不必多说。

话说小倩父母在这里待了一个星期,了解了济宁的风土人情,又参观了孔孟二圣文化圣地,直接拍板要来这里定居!这幸福实在是来的太突然了,刘壮激动得不知说啥好。后来的故事我想大家都能猜得到。

正所谓:“家有梧桐树,不愁金凤凰”。一时间,刘壮在外乡做上门女婿,最后把岳父岳母都带回故乡定居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作者:田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