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演员张瑜近况现在哪里(与导演张建亚离婚后)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点击上方“关注”一起抒写更多温暖的故事。
张瑜
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女星张瑜,她是一代影后,一代人的偶像。
她曾和郭凯敏主演的《庐山恋》创下了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纪录。
她主演的《巴山夜雨》《小街》《知音》《青春》《雷雨》等影片都深受观众的喜爱。
张瑜还获得过“百花奖”“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文汇奖政府奖等奖项,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
张瑜与张建亚
除了在事业上取得的辉煌,在感情上,张瑜与张建亚相知相爱的故事也曾被人津津乐道。
然而相爱容易,相守难,这段感情随着婚后张瑜远赴美国发展,最终败给了时间和距离。
1985年,刚结婚一年的张瑜远赴美国,临别时她对张建亚说:“等着我,我学成后就回国。”可是张建亚等呀等呀,等了六年,最终等来了离婚。
曾经那么相爱的一对,说离就离了,难免让人唏嘘,然而一段感情会走到尽头,绝不是一朝一夕的。
张瑜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婚姻解体了呢,离婚之后,他们各自的人生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不妨一起去看看。
01 不想当演员的张瑜张瑜1957年10月生于上海的一个干部家庭,与其他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不同。
张瑜的父母不强求女儿要,多博学,多才多艺,他们只想让她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健康快乐地长大即可。
所以他们并没有给她报各种技能班,培训课,他们只是给了报了一门游泳课学游泳。
古训《增广贤文》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张瑜偏偏能歌善舞,上学后是班里的文艺骨干,不过此时的她并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当演员。
或许不当演员,她会当一名游泳运动员吧,那时候的她加入了校游泳队,是打算往这个方向发展的。
张瑜走上演员之道纯属意外,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准备把小人书《一分之争》拍成电影,便到各大学校寻找合适的小演员。
恰巧到张瑜的学校,她有一个同学从小就对表演感兴趣,特别想去试一试,但是自己一个人又有些害羞,于是她拉上张瑜陪她一起去面试,可没曾想,这位同学落选了,张瑜却被意外选中。
之后张瑜初中毕业就进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并拍摄了电影《一分之争》,正式开启了她的演员之路。
张瑜虽没表演基础,但是她非常聪明,一点就透,她似乎天生就是吃演员这碗饭的。
电影厂有心栽培她,先后让她出演了谢晋导演的《春苗》《青春》《啊!摇篮》等多部影片,虽然都不是主角,但是很好地磨砺了张瑜的演技,这为她不久的将来大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候的张瑜也并未有多大的野心,她只想脚踏实地,演好每一个角色,塑造好每一个人物,所以后来《庐山恋》大火,对她而言更像是一种意外,不过也因此让她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
《庐山恋》海报
02 一心想当演员的张建亚跟不想当演员的张瑜不同,张建亚是将艺术表演刻进自己骨子里的,他曾有两次去上大学的机会,但是因为戏剧,他都拒绝了。
张建亚1951年生于福建,比张瑜大6岁。
张建亚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在上海工作,从小张建亚都被他们接过来,在上海长大。
原本张建亚可能也会像他父母一样是高知,但因为时代原因,他高中毕业后没有考大学,而是去上海市静安区的房地局工作了。
早年张建亚
不过张建亚的心思并不在房地局,他的心思都在舞台上,但是为了生活他又不得不去上班。
所以他就白天上班,晚上去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学习演话剧。
1974年,张建亚所在单位有一个推荐单位同事去上大学的名额,领导有意让张建亚去,但他得知这个专业是跟体育相关的,便婉拒了。
第二年,单位又推荐他去理工大学学机电专业,要知道在当时学一门技术是很吃香的,他去学了机电专业就意味着前程似锦,可他还是放弃了。
舒适
张建亚对艺术的热爱与坚持,注定了他后来的成功。
二度拒绝上大学的张建亚得到了当时上海电影场著名导演艺术家舒适的青睐,他觉得他是一个可塑之才,只要给他机会,加以指导,未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于是在舒适的努力下,张建亚被借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当演员。
不过这才只是张建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那时上海电影制片厂里的演员不缺乏帅哥,像郭凯敏、卢君都是一顶一的帅哥,在众多帅哥中张建亚并不突出。
所以导演一旦来厂里挑演员,都先捡着帅的选,换言之就是张建亚的形象要演男一号不容易,但是于张建亚而言,只要能参演,他才不管是几号,他追求的是艺术。
所以初到上海电影厂的两三年,张建亚都是跑龙套,但是他依然乐此不疲。
他追求艺术,不仅擅长京剧、小品,还喜欢诗歌朗诵、快板,他是团里的活跃分子,只要有机会上台的话,他都会尽力去争取并做好,他不介意辛苦劳累,也不介意有无报酬。
这样的他在团里人缘很好,领导同事都喜欢跟他交流,不过在张瑜面前,他多少有些自卑。
张瑜
03 与君初相识张建亚虽然也是上海电影厂的一份子了,可他是借调来的,比起厂里的正式演员,他多少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尤其是在张瑜这种大美女面前。
此前两个人在团里有碰过面,只不过也是点头之交。
真正拉近两人距离的是一次借书经历,当时张瑜想找焦晃借书,但他们也并不熟,刚好张建亚跟他关系很好,之前他跟着他一起去《沙漠驼铃》剧组体验过生活。
于是张建亚便带着张瑜去焦晃家借书,借完书之后又将她送回家,才离去。
张瑜
当时张瑜已经演过多部影片,是厂里重点培育对象了。
张建亚之前觉得她条件好,怕不好相处,但是通过这次“借书”的经历,他发现这个姑娘不仅漂亮,还心地善良且随和,他在心里生起了一份对她的喜欢。
不过碍于自己只是“临时”演员的身份,他将这份感情埋藏在了心底。
直到1978年考入上海电影学院,与陈凯歌、张艺谋成为了同学,他成了导演班的一名,他才有底气向她表白。
张瑜剧照
不过此时才22岁的张瑜也并没有谈恋爱的心思,她只想好好把戏演好,先发展事业,所以她拒绝了张建亚的追求。
张建亚也不气馁,他一边在学校读书,一边给张瑜写信。
出于礼貌,张瑜基本都会回复,不过有时候太忙了就会忘记,张建亚也不管,他只坚持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1980年张瑜凭借与郭凯敏主演的《庐山恋》一炮而红,张瑜在片中饰演的周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长在海外却对祖国怀有赤子之心的少女形象,凭借该角色她获得第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同一年,凭借《巴山夜雨》中的女主角,张瑜获得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1981年,张瑜凭借《知音》《小街》获得文汇奖、政府奖,1980-1981,张瑜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一年内连获四冠的演员,同时她还获得跟中国电影代表团去澳洲访问的机会。
张瑜彻底的红了,这一年被称为“张瑜年”,她的穿着、打扮都成为了那个年代大家争相模仿的对象,不过在那个只是领工资的年代,名气并没有为张瑜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反而让她很累,出门要注意防护,一不小心不认出来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信件,除了找她合作的导演和工作,还有大量都是求爱信。
张瑜为名所累,身边没有一个真正懂她的人,只有张建亚对她一如既往。
所以当张建亚再次向她表白自己的心迹的时候,她被他的诚意和真情打动,跟他确认了恋爱关系,不过那时候外界并不知情。
那时候的影迷也跟现在大多数观众一样,吃荧屏CP,《庐山恋》大火之后,大家都认为她跟郭凯敏是一对,也有人觉得她跟当时体育的排球新星汪嘉伟才是绝配。
于是乱点鸳鸯之人便开始冒充张瑜给汪嘉伟写情书,汪嘉伟收到女神的情书自然是心动的,他没想到张瑜喜欢自己,还主动给自己写情书。
早年汪嘉伟
只是没想到这最后是一场“乌龙”,
张瑜并未给汪嘉伟写过情书,也并不喜欢他,跟他通信的是个冒牌货。
因为这个闹剧,汪嘉伟与当时的“排球女神”张洁云的感情破裂,张瑜跟张建亚的感情也差点夭折了,好在最后这个误会被解除了。
张瑜还被邀请参与女排的活动,与郎平等人成了好朋友。
张瑜与郎平
04 爱就在一起经历过乌龙风波之后,张瑜更加认定自己跟张建亚的感情,
所以在张建亚从北影毕业回到上海电影厂的第二年,两人就走进了婚姻。
那时的他们坚定地认为爱就应该在一起,所以才毫不犹豫,双向奔赴,共造未来。
可张瑜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总觉得自己的演技还有待突破,尤其是在拍戏过程中,她越发力不从心,她意识到自己或许应该沉淀一下了,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来沉淀自己。
后来,张瑜听说北影正在筹备一个明星班,她准备报考。
但是当时北影电影学院的院长谢飞半开玩笑地对张瑜说:“你都是个那么有名的明星了,谁敢教你呢,你应该去美国好莱坞。”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瑜把这话放进心里了,她跟张建亚商量。
张建亚听后沉默了,他们还是新婚夫妻,刚结婚一年,如果这时候张瑜要出去就意味着他们要两地分居,而且那是在美国,那么远,可是张瑜很坚持。
张瑜
为了成全她的追求,张建亚忍痛答应,并且跟她约定学成后就归来。
张瑜带着张建亚的期待出发了,她去美国学习电影电视制作了,可是张瑜一个人在美国的求学生活并不如意。
那时候的她并不富裕,初到美国,身上就几十美金,租住了一个地下室之后,就所剩无几了,为了生存,她找了两份家教的工作,每天住处、学校、学生家三点一线的生活让她疲惫不堪。
更倒霉的是有一次她身上仅剩的十美元还被偷了,四处望去,举目无亲,站在美国街头的她一下子就绷不住了,开始大哭。她整整饿了两天,直到第三天拿到家教工资才吃上了饭。
张瑜
除了生活上的压力,张瑜还要承担学习上的压力,她才去的时候,一点英语基础都没有,每次上课都跟听天书一般,最初的几次考试里她都是班上拖后腿那个。
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让她觉得很辛苦,她不禁开始想自己选择这条路到底是为了什么?但是生性好强的她又告诉自己“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自己选了,就算跪着也要走完。
在美国那些辛苦的日子里,张瑜多么地希望有一个人在自己的身边,如果这时候张建亚在的话,她一定不会那么累,可这都是奢望。
她病倒了,只能自己熬着,她受委屈了,只能自己兜着。那个年头,打国际长途电话根本打不起,她跟张建亚只能书信联系,而每次她都是报喜不报忧。
05 不退不让的婚姻难继续
张建亚不知道她在美国过得那么艰辛,有一次他出国参加中国电影展,两夫妻终于得以团聚,那是他们俩最开心的日子。
张瑜希望张建亚可以留下来陪伴自己,他们一起在美国打下一片天,但张建亚很清楚,自己这个年龄的导演留在国内会有更多拍片的机会,而在美国这种机会是微乎其微的。
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临近分别时,张建亚深情地看着张瑜:“好好照顾自己,我等着你学成归来。”
有了张建亚的鼓励,张瑜又满血复活,迎难而上;回到国内的张建亚也依然在自己热爱的艺术路上奋斗着,同时也照顾好张瑜的家人,他们等着相聚的那天。
张瑜
为了早日学成归来,张瑜比从前更加拼命和努力,每天都熬到凌晨三四点,最后还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
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她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并配合药物治疗,才渐渐好转。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同时还拍摄另一些广告,改善了经济,与此同时她还考取了美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大师创办的艺术研究院,最后学成归来。
可是长期的分离,加上极少的沟通,让他们夫妻再见时少了以往的激情,两个人变得像是一对熟悉的陌生人了。
为了增进夫妻感情,他们双方都有努力过。
张建亚以为张瑜学成归来了,以后就会留在国内发展,可张瑜还没打进好莱坞,她不想这些年在美国的苦白吃,她希望张建亚可以陪自己去美国发展。
塞缪尔说:“婚姻的成功取决于两个人,而一个人就可以使它失败。”
张建亚和张瑜谁也没说服谁,一个不愿意去美国,一个不甘心留下来,一个不退,一个不让,最终这段感情以离婚收场。
06 遗憾是另一种圆满
离婚之后,张建亚和张瑜的内心都有痛。
但是当下的他们或许分开是最好的,他们带着悲痛回到了各自的战场。
张建亚一心扑在事业上,先后拍了《紧急迫降》《极地营救》《贞观之治》《爱情呼叫转移》《东方大港》《母夜叉孙二娘》《新版西游记》《钱学森》《我和我的家乡》等众多影视剧,成为著名导演。
而要闯好莱坞的张瑜并不顺利,婚姻的失败,加上事业的不顺,让她心灰意冷。
这时,国内有朋友邀请张瑜回国发展,可是好强的她怎么肯灰溜溜地回去,她怕别人说她是在美国混不下去才回国的,所以她谢绝了朋友的好意。
最后张瑜应邀前往台湾发展,那三年相继拍了《一代名妓李师师》《黄土地外的天空》《纸婚》《红花记》《斩王爷》等电视剧,她重新收获了一批影迷,但都不及从前。
虽然离婚了,但是作为朋友,张建亚一直关注着张瑜。1993年,张建亚筹拍影片《王先生之欲火焚身》时,打电话邀请张瑜来出演女主角。
张瑜接到张建亚的电话后,心情很复杂。
张建亚仿佛读懂了她的心,宽慰她:“你不要管别人怎么说,最重要的是要自己活得轻松开心,这里有爱你的亲人和朋友,还有那么好的观众,不要怕,回来吧。”
听了张建亚的话,张瑜泪流满面。阔别八年后,她又回到了大陆影坛。
1993年底,张瑜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协会颁发的“表演艺术家特别贡献奖”,张瑜的内心对张建亚充满了感激,张建亚看着她变得越来越好,也真心的为她感到开心。
之后张建亚还鼓励张瑜学以致用,带她走上了制片、导演的道路。
那时候很多人都希望张建亚可以跟张瑜复婚,张建亚自己或许也还抱着一丝希望,奈何回不去了,或许做朋友会更长久。
1995年,张瑜第一次开始尝试独立制作并主演影片《太阳有耳》,这部影片倾注了她的全部心血,但是结果没有被辜负,该片获得了第46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可由于当时电影市场的客观因素影响,这部片发行后并不理想,张瑜一下子赔了500万,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好在有张建亚的安慰与鼓励。
她再次鼓起勇气前行,与次年制片、主演且导演了《太阳火》,该片发行后得到了行业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这让张瑜找回了自信,陆续又拍了多部影视剧,同时成立了“张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当不成夫妻,做朋友。离婚后的张建亚和张瑜成了好朋友,他们相互支持和鼓励,各自在事业上都取得了成就,或许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遗憾也是另一种圆满。
之后,张瑜还凭借主旋律影片《任长霞》获得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和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任长霞》剧照
张瑜在事业上用演技和实力证明了自己,但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我的生活不是完善的,真的是有缺憾,但是有很多事情就是这么自然而然地走过来,我也没有刻意的去寻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点上,我觉得上苍不太眷顾我,我蛮可怜的。”
对比张瑜的缺憾,张建亚是圆满的,在事业上他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在家庭上,他再婚圈外人组建了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张建亚
一对曾经相爱的夫妻,分开之后,一个圆满,一个“可怜”。很难说他们到底谁更幸福。
幸运的是他们分开之后没成为仇人,而是成为朋友,依然像亲人一样相互照顾,相互鼓励,看见对方幸福美满也真心地为他感到开心,同时他也真心的祝福,希望她的人生能没有遗憾。
走过半生,经历了婚姻的失败,事业的沉浮之后,张瑜也终于跟自己和解,学会了跟孤独相处,学会了用超然和从容的心态包容自己所遇到的一切。
如今已65岁的她,虽然没在荧幕上活跃了,但生活中的她依然在路上:健身、旅行、阅读、创作,自得其乐。
三毛说:“人生就像一趟列车,我们会在车上遇到很多人。
不同的是,有人中途就匆忙下了车,有人却陪你到终点。”
作为夫妻,张建亚没能陪伴张瑜到老。但庆幸的是作为朋友,
他们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在成长路上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张瑜近照
作家廖一梅说:“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了解。”
如果你恰巧遇到了这么一个了解自己的朋友,请一定要学会珍惜。
文|一一
图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