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队伍管理模式(运用三个一工作模式)

为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目标,推动网格治理与便民服务同步提升,推动社会长效治理,黑龙江省呼玛县在呼玛镇3个社区推行畅通一条通道、运用一笔资金、确定一个身份“三个一”工作模式,极大稳定了网格员队伍。

网格员队伍管理模式(运用三个一工作模式)(1)

呼玛县城乡网格分布研商会(何旭 摄)

建好一支队伍,畅通一条准入通道。精简整合呼玛镇网格数量,综合考虑网格人口规模、管理幅度、公共资源配置和现有阵地等因素,按照辖区面积、人口情况、治安状况,同时考虑居民住宅、商业网点、驻区单位、地域相邻、类型相近、公共设施等分类情况,按照每个网格员负责200~300户的原则,将原有88个网格整合为45个。针对社区人员素质不均衡、工作质效不达标等问题,通过县政府整合岗位资源,呼玛镇申请政府购买服务岗位、按照省人社部门相关文件提出的“谁开发、谁负责,谁用人、谁管理”原则,开发疫情防控公益性岗位,由县政府统一组织招考,公开招聘高素质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一线担任网格员。共招聘7名政府购买服务岗位、39名公益性岗位任专职网格员,将网格员工资待遇由原来的每月200元误餐补贴,提高到现在的政府购买服务1629元标准、公益岗1450元标准,配备电动车并缴纳手机费。

网格员队伍管理模式(运用三个一工作模式)(2)

呼玛县网格员日常办公场所——网格服务站(徐庄 摄)

健全奖励机制,用好一笔专项资金。为保证网格化人民调解工作顺利进行,呼玛县司法局从解决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的矛盾纠纷问题入手,用办案补贴方式落实网格员调解专项经费,不仅织密了社区矛盾纠纷防控网,还激励了网格员调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按照《黑龙江省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经费保障实施意见》,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实际和网格工作现状,根据网格员调解纠纷难易程度、工作量多少、社会影响大小、办案效率效果、协议履行情况,采取以案定补的方式给予网格员办案补贴。网格员在调解“因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小额债务、轻微侵权等产生的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案件”时,经调解能即时达成和解协议的,给予每件50~100元的办案补贴;因“土地承包、拆迁安置、教育医疗、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等引发的个体性纠纷案件”,经网格员调解达成和解协议的,给予每件100~300元的办案补贴;调解群体性纠纷案件达成和解协议的,给予每件500~800元的办案补贴;调解纠纷不成功,但有效控制矛盾进一步恶化,并能够正确引导当事人依法进入诉讼或仲裁程序,或引导其通过其他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每件按调解成功补贴的一半进行补贴奖励。

打造实战平台,量身定制一个身份。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大力推进的一种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呼玛县按照“人工 数据、目标 考核”的方式,建设集“基础信息、网格管理、便民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疫情防控”等功能为一体的“综治中心数字化平台”,网格员通过日常入户走访,做好网格内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社会宣传、市容环境维护、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为抓实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激发网格员的敬业、实干精神,制定《呼玛县网格员考核办法》,针对网格员建立了完备的管理体系,确定了日汇报、月评比、季考核的管理模式,网格员通过政务微信客户端向管理员汇报当日工作开展情况,月底管理员综合打卡、出勤、请假、日报上报、巡查上报等现实情况,由县综治中心进行后台比对,对网格员进行综合排名。实行网格员半年、全年考评制度,根据综合评定情况,每年给予优秀网格员由公益岗晋升为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晋升为社区工作者的奖励。对全年连续2次被评定为末位网格员的予以辞退。奖励激励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呼玛县将更好地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以网格为单位,面向居民实行一站式服务,促进工作精准化,让具体问题和矛盾第一时间被发现,让居民的声音第一时间被听见、被尊重、被回应,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管理,确保网格化治理体系高效有序运转。(记者 吴旋 通讯员 岳铁峰 马朝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