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汉字排行榜(文化影响力汉字的身价)

#文化影响力##头号周刊#​#读书院#​

汉字的身价

程更新

年度汉字排行榜(文化影响力汉字的身价)(1)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大多数报刊的稿费标准是千字80元,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变化。后来随着物价指数的上涨,“字价”也随之慢慢上调。再后来,新创办的报刊如雨后春笋生长,各家为了争取优秀作者和优质作品,自行提高稿费标准,国家的规定就名存实亡了。

那时候,舆论导向出现了偏颇,文艺界明星成了社会上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追捧的对象,明星的消息格外引人注目。我主要从事文艺报道,所以有不少报刊特别是外地杂志便向我约稿,并声称稿酬从优。南方有一家知名度很高的杂志约我撰写明星的专稿,许诺稿费按千字千元计,一个字一元钱,可谓十分诱人。当然,他们要求稿件内容要吸引眼球,让读者感兴趣。我对这样的约稿,保持着应有的警觉,基本拒绝。我们那一代“老新闻”大多不会为了高稿酬而加入制造八卦新闻的行列,违背职业道德,自毁个人形象。

其实,文字的身价并不是以稿酬的高低来衡量的。歌曲《十五的月亮》曾传遍神州大地,可谓妇孺皆知,深受大家喜爱。这首歌的词作者是我的老朋友、著名诗人石祥。有人以为凭这一首歌的知名度,石祥得到的稿费、版税一定十分可观。事实上,他对我说过: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元),这首歌他拿到的稿费是人民币十六块钱。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并不容易,名人的文字更是奇货可居,作者获得较高的报酬是应该的。所以,就有了一个大家熟悉的成语叫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这个成语不仅说明好的文字十分金贵,更是体现了一种积极的导向,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它勉励作者在写作时要字斟句酌,专心致志,力求完美。正因为如此,这个成语自古至今深入人心,被引用的频率也很高,为人们所熟知。

关于一字千金成语的出处有多个版本,同时,千百年来还演绎出了许多故事与传说。流传最广且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源自秦国丞相吕不韦编《吕氏春秋》的故事。

年度汉字排行榜(文化影响力汉字的身价)(2)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应对秦国的入侵,挽救本国于危亡,便竭力网罗各方面的人才,养士之风盛行。所谓“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术士以及食客。当时,著名的“士”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他们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亦称“战国四君子”。四君子都礼贤下士,广交宾客,都想在用人治国方面与人一争个高下。

吕不韦认为我秦国如此强大,而自己又是堂堂秦国丞相、秦王的仲父,怎能被别人比下去?所以他也招来了大批文人学士,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并一律给他们优厚的待遇。

各诸侯国多才辩之士,著书立说之风盛行天下。

吕不韦就命自己的食客们将各自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然后加以整理,把有价值的事汇集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吕不韦自认为这些文字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当仁不让地取了个书名叫《吕氏春秋》。

为了让《吕氏春秋》达到高水准,成为出版物中的精品,吕不韦决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初稿完成后,他令门客将之抄录刊布于咸阳城的城门边,上面还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吕不韦遍邀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许诺如有人能对书稿增删修改一字,被采纳了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一字千金的佳话从此千年流传。

千百年来,一字千金作为一个汉语成语,演绎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年度汉字排行榜(文化影响力汉字的身价)(3)

西安碑林内有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此碑创造了隔代人合写一碑的奇事:身为晋代大书法家的王羲之竟然书写了200年后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验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的确都是王羲之的手笔;诵念碑文内容,又确实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写的《圣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这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所记述的内容,是玄奘和尚从印度带回佛经,由他精心翻译完成后,请唐太宗作序文,太子李治作述记及玄奘的谢表,一并刻碑,通称《三藏圣教序碑》。此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当时朝廷决定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来刻碑。长安洪福寺高僧怀仁承担了负责此事的任务,感到这是佛教界的光荣。怀仁和尚四处寻觅,终于将序文所需王羲之的字一个一个地搜集起来。

传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最终一字不落地收集完成。这个以千金求一字的故事成了文坛上的又一段佳话。因为这个缘故,后人把此碑的拓本称作《千金贴》。

另有一个一字千金的故事,讲的是初唐诗人王勃写《滕王阁序》的事。王勃生活穷困,常为生计而四出奔波。公元675年,南昌都督阎伯屿决定重修滕王阁。重阳节这一天,他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举办笔会,为滕王阁题诗作序。到南方探望父亲的王勃此时正途径南昌,也应邀出席。据说,阎都督的女婿自恃有才,早就准备好了一篇文章,岳父大人便内定选用女婿的文章做序文,笔会不过是走走过场。结果王勃的文章脱颖而出,获得众人赞许。阎都督为了自己的政绩和名声,只得牺牲女婿的名利,选用王勃的文章《滕王阁序》。

王勃写下《滕王阁序》后,接着写了一首序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诗最后一句中的“空”字王勃却并没有写出来,故意留了一个空,就这样呈给都督阎伯屿,随即告辞。

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诗,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诗句中空了一个字,感觉好生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纷纷猜测空置的是个什么字,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这个说,应该是“水”字,那个说,我看是“独”字。阎大人听了感觉似乎都有道理,但又觉得并不如意,还是想听作者本人的原意。于是,命人乘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下的字补上。待来人追上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请转告,望阎大人海涵。”

阎伯屿听了回话后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呀。可转念一想,怎么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能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仍不解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纷纷称妙,阎大人叹道:“一字千金,值得,值得!”

比起以上史话,下面的这个故事就显得有些牵强了。说的是明朝万历年间,为抵御北方强敌侵扰,决定整修万里长城。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年久失修,城楼上“天下第一关”题匾中的“一”字已经脱落不见了。为补上这个字,万历皇帝昭告天下,征集一字,并许以重赏。然而,前来应征的各地书法家,所写之字没有一个能体现出原来的韵味。

山海关城门附近客栈的店小二决心一试,主事者带着怀疑的心情为他备妥笔墨纸砚,围观者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只见店小二抬头看着山海关的牌楼,放下狼豪大笔不用,抓起一块抹布往砚台里一沾,大喝一声:“一”,干净利落,一挥而就,一个绝妙的“一”字呈现在众人眼前。有人好奇的问他有何秘诀,他不知如何回答。最后勉强说道:我在这里当店小二已有三十多年,每次擦桌子时一抬头就看见牌楼上的题字,就照着“一”字这么挥手一擦,桌面上的水印就是一个“一”字,如此而已。毫无疑问,店小二因此获得了千金重赏。

这个故事真实性令人生疑,但是人们还是口口相传,因为它说明了一个道理:干什么事都是熟练生巧,功到自然成,一个动作练习千遍万遍,就会出神入化。

一字千金的美妙传说和故事,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之所以会广泛而长久的流传,是因为它向人们传递的是一种高尚而可贵的精神。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来维系和发扬的。

今天,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号召我们建立文化自信,这是无比英明的决策。对老祖送留下来的优秀文化,我们心存敬畏,对历经千年洗练的汉语汉字,我们理应认真学习,潜心领悟,正确使用。增强全民综合素质,从提高语言文字水平做起是十分必要的。

2022年7月24日

【作者】

中国画报协会第二届副会长兼秘书长、解放军画报社原副社长程更新。

[心]感谢阅读,请点个关注或留言再走哦~~~

@中国军网​#红星在线#​#秘书长读书#​

编辑:百将文化艺术中心昕虹

年度汉字排行榜(文化影响力汉字的身价)(4)

匾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独特的一种民俗文化。它是一块悬挂在殿堂、楼阁、门庭、园林、宾馆、酒店、商店等单位的一块牌子。匾额是各种建筑物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意义相当于建筑的眼睛,是告知建筑物的名称及用途,也是用于宣传的一张名片。书圣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也是将军。如今用的毛笔,是秦朝监督修筑万里长城的将军蒙恬首创。百将文化艺术中心可以邀约文武双全的将军书法家和名人书法家题联题诗题字题匾和笔会展览。邀约军地名人和教授开讲。​北大博雅百将文化科技培训基地助力企业共同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