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时期有个典故不知道该不该讲(秦末最霸气三句话)
秦朝末年有三句极为霸气的话语,流传千古,至今回响不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在大泽乡起义时,号召戍卒起来反抗,振臂一呼“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戍卒无不深受鼓舞,其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点燃了人们的情绪,带有较强的反抗精神,被很多人佩服,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看重。
彼可取而代也
秦始皇东巡游会稽郡时,声势壮大,周围围满了吃瓜群众,项羽和项梁也在其中。大家正在兴头上,项羽冷不丁地来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项梁非常害怕,急忙捂住他的嘴,并劝他不要胡说。由此之后,项梁觉得项羽很不一般。
丈夫当如是也
同样是围观秦始皇,汉高祖刘邦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刘邦在咸阳服徭役那会,看到秦始皇霸气出场,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陈胜、项羽、刘邦是秦末影响时局的人物,上面的三句话都是他们年轻时说的。论及反抗,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无疑最能体现;论及霸气,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也”几乎无人能敌;论及谦逊,毫无疑问当推刘邦的“丈夫当如是也”。
陈胜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在进退维谷的情况下,提出上述口号,实属形势被迫;而项羽和刘邦就不一样了。他们作为旁观者,看到秦始皇,发出不同的声音,相比比较自然,也最能体现个人身上的特质。
项羽是楚国贵族后代,从小接收严格的"六艺"训练,而且胸怀大志,几乎从一开始就有比较明确的目标。项羽看到秦始皇外在的威仪,才由衷地说出了要取代他的话。由此可见,项羽的目标比较外在,也比较形式。
相对于项羽,刘邦轻描淡写、不着痕迹的一句话,虽然目标模糊不清,而且充满了羡慕成分,但他却看到了更深远的东西—秦始皇是大丈夫。为什么这么说呢?自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自此称皇称帝。大丈夫所做所为应该是这样的壮举。
就是这一晃而过的三句话,也注定了三人不同的结局。陈胜反抗精神最强,但从起义到建立政权,再到兵败被杀,前后不过半年,注定充当了反秦义军的先驱;项羽霸气外露,足勇少智,这也给他的败亡埋下了伏笔;刘邦则既有胸怀,也有志向,而且他知人善任,最终然登上皇帝宝座,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高祖本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