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山圆通殿(拢翠庵不是幽尼佛寺)

作者:周 岭大观园里最早的住客,不是宝玉,也不是家里的姐姐妹妹,而是一个外人:妙玉妙玉住的地方,叫做拢翠庵这个地方不是大观园里小儿女们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很值得说一说,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闾山圆通殿?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闾山圆通殿(拢翠庵不是幽尼佛寺)

闾山圆通殿

作者:周 岭

大观园里最早的住客,不是宝玉,也不是家里的姐姐妹妹,而是一个外人:妙玉。妙玉住的地方,叫做拢翠庵。这个地方不是大观园里小儿女们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很值得说一说。

拢翠庵的“拢”字,提手旁。现在通行的本子上,都写成了木字旁的“栊”。究竟应该是哪个字呢?提手旁的“拢”,读音是三声,本义是聚合、收拢。譬如晋代郭璞的《江赋》中有一句“拢万川乎巴梁”,就是用的这个义项。木字旁的“栊”,读音是二声,《说文解字》的解释:“栊,槛也。”本意是槛,就是关野兽的笼子,引申为栏杆。东汉祢衡《鹦鹉赋》中的“顺栊槛以俯仰”,用的就是这个义项。

如果用木字旁的“栊”字,那么“栊翠”的解释,就应该是“牢笼翠色”或者“围合翠色”的意思了。如果用提手旁的“拢”字,那么“拢翠”的解释,就应该是“聚合翠色”或者“梳理翠色”的意思了。两相比较,似乎用提手旁的“拢”字,意境更胜一筹。所以,我的意见,拢翠庵的“拢”,应该是提手旁的“拢”字。

周汝昌先生在《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一书的第四十回开头部分的批语说:“参互诸本,‘拢’是原笔。有‘梳’义,亦有‘聚’义。”意思是,参看和比较各种版本的文字,虽然有的写作提手旁的“拢”,有的写作木字旁的“栊”,根据字义分析,提手旁的“拢”有梳理、聚合的义项,比较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应该是曹雪芹的“原笔”。

那么,拢翠庵是个什么功能的建筑呢?这只要看看谁住在里面,就清楚了。大观园落成,最先住进来的一位贵客是妙玉。为什么说她是“贵客”呢?因为那些小尼姑、小道姑、小和尚、小道士都是贾府买来的。而妙玉,却是贾府郑重其事地下帖子请来的。第十八回中,是这样介绍妙玉的:她本是个官宦人家的小姐。因为幼年体弱多病,就入了空门,认了一位佛门师父,法名叫做“妙玉”。但她并不是出家,而是带发修行。她来京中,是跟着师父访求观音遗迹和贝叶经的遗文。后来,师父在京中圆寂。师父圆寂前嘱咐她不要扶灵回乡,留在京中,自有结果。妙玉的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带着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她。妙玉进大观园时候的年龄是十八岁,“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所以,贾府备了帖子,备了车轿,把她请进大观园。

妙玉住进拢翠庵之后,就遇上了元春省亲的大庆典。她出来应酬了吗?没有。那她来园子里做什么呢?两个字:“清修”。没人管她吗?没有。因为她是贵客,是贾府下帖子请来的,没有任务。谁陪着她住在拢翠庵里呢?应该是她自己带来的两个老嬷嬷和一个小丫头。以妙玉的孤傲,如果拢翠庵里还有任何其他人居住,她根本不会来。

好了,拢翠庵里没有尼姑,妙玉也不是尼姑,她带来的两个老嬷嬷和一个小丫头更不是尼姑。所以,拢翠庵不是尼姑庵。(周 岭)

来源: 今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