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关羽千里走单骑(从张飞打的督邮)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这是《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的记载,打督邮的是刘备,所以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应当不是《三国演义》中哭哭啼啼的性格。
《三国演义》第二回为“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为了塑造刘备忠厚仁慈的形象,便把打督邮的人改成了张飞。
刘备为什么要打督邮?其实原因也简单。
刘备平定黄巾有功,但也只是给了一个安喜县尉当。可是不久朝廷又诏令各州郡,要淘汰县级以军功为长吏的人,刘备自然也在被淘汰之列,而这个督邮便是负责裁汰工作的。
刘备前去求见,而督邮装病不见。于是刘备大怒,带人冲进去将督邮绑住,抽了二百鞭,然后将自己的官印挂在他脖子上,弃官而去。
1、那么督邮到底是个什么官职呢?
督邮,是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郡守的属官,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
也就是说,督邮属于监察机构。
汉朝,在中央,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以御史大夫为首察举非法(西汉末年废御史大夫,以副官御史中丞任最高主管)。
在地方,汉武帝开始分天下为十三监察区,名为“刺史部”,监察地方官吏和豪强有无不法行为。
而这也是后来汉十三州的由来,监察机构最终变成了郡县的上级,地方从郡~县两级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而地方各郡同样也设有监察机构,负责督查县乡,这便是督邮。
督邮在两汉时期,位轻权重,负责传达太守指令,督查县乡的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权力极大,无所不管。
督邮在汉亡后设置逐渐变少,至隋朝随着郡的废弃而一统取消。
不过汉朝的御史大夫也好,后来代之的御史中丞也罢,与秦朝时期一样仍是“副相”,归丞相管辖。
2、唐代的监察机构
在唐代,大诗人杜甫和白居易都做过“左拾遗”这一官职。
白居易任左拾遗时,忠于职守,“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而且常言其他人所难言者。
白居易
为此,唐宪宗曾斥责道:“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奈何!”
“左拾遗”,就是谏官。谏官虽然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齐桓公设立的“大谏”,但历代包括汉朝均没有专门的谏官机构。
唐朝时期,谏官有了专门的机构,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等均为谏官,其中左隶属于门下省,右隶属于中书省。
杜甫和白居易所任的便是隶属于门下省的谏官,所谓拾遗,便是捡起天子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等)。
谏官机构的设立,是汉唐两代监察机构的一大不同点。
除此之外,唐代的御史台与三省六部并称“三省六部一台“,成为独立的机构,尚书省也在御史台监察范围之内。
在地方,唐朝与汉朝相似,李世民分全国为十道,至李隆基时期又分为十五道,这等同于汉朝的十三刺史,同为监察机构。
藩镇割据
唐朝的道设监察使,即监察的御史之意,后来改称观察使,观察地方行政之意。
汉唐的刺史、观察使,论其本源都是一个御史官,其本身的职责最初都是监察,但最终都演变成了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郡县变成了他们的下级。
汉末,十三州刺史演变为州牧,群雄割据。
唐末,各道观察使与节度使河流,形成藩镇,尾大不掉。
汉唐的覆亡,如出一辙,且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名字都相似,一个黄巾起义,一个黄巢起义,二者随都以失败告终,但汉唐的灭亡却由此注定。
3、史学家赵翼曾言,监察制度的关键在于“用之得人”
御史也好,言官也罢,制度再好,还是要人去执行。如果监察官可以真正秉公办事,于国于民必然有利。但如果监察官贪赃枉法、知法犯法,其危害则会更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