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买盲盒靠谱吗(盲盒易成瘾购买别盲目)

在网上买盲盒靠谱吗(盲盒易成瘾购买别盲目)(1)

石家庄一家潮玩店内,一名小学生正在认真挑选盲盒。 河北日报记者 桑珊摄

□河北日报记者 桑珊 通讯员 曹海燕

拆开前,忐忑不安、充满期待;拆开后,或是惊喜或是失落……如今,盲盒正成为一些青少年钟爱甚至痴迷的一个炙手可热的品类。今年春节期间,某线上平台和一盲盒品牌联合发起“百万潮玩免费抽”活动,上线4天,就吸引1.5亿网友围观、3000多万人预约。盲盒消费抓住了青少年心理哪些“痒点”,如何避免沉迷型盲盒购买的行为?对此,笔者进行了采访。

■“神秘”盲盒,让年轻人迷恋的新潮消费品

3月1日,石家庄中小学正式开学,五年级学生茜茜见到同学后忙不迭地“晒娃”,假期买的5款盲盒里,最中意的是秘境森林茶会系列中一款名为“Berry”的玩偶娃娃。

凭借着打开那一刻“心动的感觉”,盲盒让无数年轻消费者心甘情愿“入坑”。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像茜茜这样,痴迷购买收藏盲盒的中小学生不在少数。

近日,笔者走进石家庄一家潮品店实地探访。在盲盒售卖区,笔者看到,每个盲盒系列都展出了具体款式,方便购买者观察实物细节,选定心中期待款式,这些盲盒造型简单可爱、萌态十足。店内售卖的盲盒品牌至少30个,每个系列一般包括12个常规款和1至2个隐藏款,单个盲盒的售价大部分在59元至69元,最贵一款89元。

正在挑选的消费者中不少是在父母陪伴下前来购买的中小学生。今年12岁的小阳在一款盲盒展示柜前至少徘徊了15分钟,不时拿起一个盲盒上下掂量,身后跟着一同前来的父亲,手里拎的购物筐里已经放入选购好的其他两款盲盒。

“重量有的会不一样,有时候能大概猜出来是哪个。”小阳悄悄告诉笔者,“摇盒”这样的小技巧是在专门的社区交流平台上知道的,平时讨论区大家互相交流经验、置换盲盒“换娃”等。

“反正孩子总要玩具,不买这个也肯定会买别的东西。”小阳的爸爸说,孩子看中的是一个组合,包括有五个人物,由于购买时不能确定具体款式,有两个人物始终没能抽中,现在出来逛街,每次必须拿一个玩,“家里有两三个一样的娃娃,重复的都扔到一边去了。”

为了避免抽中重复的玩偶,蛮蛮妈妈选择直接“端盒”,购入一套童话公主系列盲盒,共12款,作为生日礼物送给6岁的女儿。

为何拆盲盒对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河北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副教授王锃分析,在购买盲盒时充满未知、打开后惊喜连连的消费机制,能够让消费者买到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惊喜,以及简单易得的快乐体验。

此外,盲盒中的玩具形象简单可爱,对于青少年而言,具有心理放松、减压的心理效果,成为一种有心理治愈功能的“萌宠”。

■购买盲盒要避免冲动消费

“盲盒价格59元上下,单价不算很高,但复购率极高,比起消费等绝对有或无的结果,盲盒打开之后,总能获得一个玩偶,即使不是心仪的,也不至于空手而归。”王锃表示,对于部分缺少情绪体验的青少年而言,盲盒消费成为一种能够给他们带来期待感、不确定性、惊喜感、刺激感、满足感等丰富情绪体验的情感性消费行为。

“在打开盒子之前,消费者的心理期待值会一直累加,并在打开盒子的一瞬间达到顶峰。”王锃分析,随后而来的只有两种情况,没有获得期望中物品的消费者,收获了失望但立马想要翻盘;期望实现的消费者将会获得巨大的快乐,并想要让这种快乐继续下去。

沉迷型购买盲盒的行为,类似于赌博心理和沉迷购买的行为,赢了想赢更多,输了想投入更多以便翻盘。王锃指出,一方面,城市新生代青少年,把对于精致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寄托在开启盲盒这种“小确幸”上。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青少年在现实学习生活中,遭遇挫折、压力、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时,逃避心理的体现和映射。

有沉迷盲盒消费倾向的青少年,要培养更加广泛丰富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王锃建议青少年,合理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不逃避、不回避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焦虑情绪,在现实社会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避免成瘾性盲盒消费、逃避性盲盒消费和冲动性盲盒消费。

据了解,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发布消费提示,有经营者用盲盒清库存,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提醒广大消费者勿盲目购买。

“学校和家庭,应当注意关注和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消费习惯,让青少年学会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避免在遭遇挫折和压力时的退缩和逃避行为。”王锃说。

作者:桑珊

来源: 河北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