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包拯这个人吗(千古第一青天包拯)
从台湾版电视剧《包青天》开始,到本世纪初我们大陆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为止,金超群、周杰、陆毅还有邓超等出色演员饰演的包拯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就是一个面如黑炭、额头有弯月、能通阴阳且断案如神的一代青天大老爷。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个包拯形象几乎是深入骨髓的。(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现代人所接触到的电视剧,北宋以后的历朝历代,嫉恶如仇、秉性刚直、执法如山的包青天从来都是戏剧舞台上的大热门,一代代的老百姓对这位为民做主、无视权贵的“包黑炭”,都有着无上的敬仰和喜爱。
可是,大家知道吗?不论是我们现代人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包拯,还是戏剧舞台上演绎着各色剧情的包青天,其实和历史上真正的包拯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的,不信的话,我们从他的肤色开始说起吧。
周杰版的少年保证也不错。(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一、包拯并非面如黑炭,当然,更加没有额头上之弯月
戏剧的宣传,再加上电视剧的影响,“包黑炭”的形象可谓是深入人心了,但在真实的历史里,包拯跟我们中国人的普遍形象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根本就没有那么皮肤黝黑,当然也更加没有那一弯月牙般的肉芽印在额头(如下图,包拯真实画像)。
真实的包拯画像。(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那人们为什么要把包拯塑造成面如黑炭、额有弯月的奇特形象呢?
首先,中国古人信奉奇人异相,所以,包拯这个嫉恶如仇、执法如山、深的老百姓喜爱的清官形象就不能长得太普通,必须要有一点异于常人的地方,就像刘备必须双耳垂肩、手长过膝,朱元璋必须是鞋拔子脸一样,长得奇特本身就意味着能力超群。还有,包拯还被赋予了神奇的出身,人们传言他是天上的奎星转世,那就更要与普通凡人区别开来了。
戏曲铡美案现场。(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其次,确实也跟包拯这个人有一些关系。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历史上的包拯是一个刚强坚毅,正直无私的官员,那些宋朝的贵戚宦官都很害怕他,暗地里都将他和阎罗王放在一起讨论,并说:“开封府中如果有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那就是有阎罗王和包老头了。”大家知道的,阎罗王那脸就是黑色的。不仅如此,包拯还是一个不苟言笑的典型代表,据说,那时候人们就将包拯笑和黄河水清放在一起说,意思就是要包拯笑与要黄河水清是一个道理,基本不可能。而不苟言笑的人,我们都会说这个人“黑着脸”,所以包拯大概也就这样黑着脸了。但黑脸归黑脸,老百姓对包拯那是相当的爱戴,他们把他叫做“包青天”。
应该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加上剧本和舞台的需要,黑脸加月牙就成了包拯这个曾经的白面书生的标准配置了。
阎罗王的脸也是黑的。(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二、包拯也是名门之后,先祖曾经拯救过楚国
包拯是被宋仁宗年间的名臣,生于999年,殁于1062年,字希仁,是现在的安徽合肥(古称庐州)人士。包拯作为合肥的一张名片,至今还有包氏宗祠存在于合肥城内,与后世清末李鸿章的故居形成鲜明对比。包公这里我们能想到的是“正大光明、清正廉洁”,而李中堂那里我们想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宰相合肥天下瘦”了。
合肥的李鸿章宅邸。(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包拯其实也是名门之后,他的先祖就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申包胥。
公元前506年,楚国被急于报仇的伍子胥率领吴国军队灭国,就连楚平王的尸首都被伍子胥刨出来鞭了尸,而在位的楚昭王则出逃到了随国(应该是今天湖北随县一带),整个楚国一片凄风冷雨。
在这样的情况下,包拯的先祖申包胥历经千难万险逃了出来,然后跑到北方的秦国朝堂哭诉,请求他们派兵帮助击败伍子胥,重建楚国。可秦国那个时代实力也不怎么样,自己手头都紧,哪有那么多的军队派出来帮助别国复国啊,所以当时在位的秦哀公怎么也不答应。
伍子胥灭楚之战。(本文由头条号作者泊东原创)
不答应怎么办呢?申包胥就跟后来的孟姜女一样,他站在秦国的城墙外连续放声大哭了七天七夜(故事里说他滴水未进,这个就有点假了),最后终于感动了秦哀公。据传,备受申包胥感动的秦哀公亲赋名诗《无衣》,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拯救楚国。
伍子胥领导的吴军虽然勇猛,但在秦楚两国的夹击之下,最终还是在一片混乱中退了兵,楚国由此复国,楚昭王重新坐稳了王位。一切就绪之后,楚昭王想要封赏立了大功的申包胥,但申包胥坚辞不受,他带着一家老小就此隐居山林,过起了无忧无虑的太平日子。
从此,申包胥被列为中国历史上的忠贤典范,供后人凭吊。而我们后来敬仰的包拯,据说就是申包胥的后裔,这在包氏家谱里应该都是可以查到的。
影视剧中的申包胥形象。(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三、包拯虽然也断过案,但他并没有当过什么开封府尹,他的主要才华其实也不是断案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中国古代的官员来说,断案是一项基本技能,也就是说,不论这个人要当什么样的官,这个“治狱”就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功课,最重要的也是“治狱”和“钱粮”两项,你看后世清朝的郑板桥,他是一个文人,但他当县官也经常要断案。这也是中国古代老百姓逢官就要下跪称“青天大老爷”的最大原因,因为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一个不会断案的官员,就肯定不是一个称职的官员。
包拯确实也是断过案的,他当天长县知县和权知开封府时,就曾断过一些案子,断得那叫一个简洁明了、思路清晰,而且还不畏权贵、敢于动真碰硬,因此取得了任所百姓的一致认可。
金超群版包拯在断案。(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但是,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些个神奇案件,基本上都跟真实历史上的包拯没有太大的关系,只不过是后人为了戏剧效果,将一些传奇的侦探故事强加在包拯身上,用于塑造这么一个形象而已。
包拯最大的才华其实是肃正纲纪、力荐人才、发展生产、巩固国防等方面。他担任过监察御史,专门负责弹劾权贵宗亲,曾因此获得“包弹”之美誉;他还为朝廷推荐过范仲淹提拔的杨纮、王鼎、王绰等三位贤臣,实在是为君王分忧的表率;他还担任过京东转运使(跟刘强东没关系哈),曾经大力鼓励有能力者开炉冶铁,发展生产,他还疏通过“惠民河”,可以说仁宗朝的富裕程度跟他有一些关系;另外,他还在国防建设上屡有创新建议,是一个很有见地的人才。
包拯的为政要领这里面应该都有。(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包拯不可能担任开封府尹,看过宋史的都知道,北宋的开封府尹基本上都是皇室宗亲和重臣担任,有一些还是有权继承皇位的人担任的,比如宋朝初年,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就曾经以晋王身份兼任开封府尹。而包拯作为一个臣子,他最高的职位都只是枢密副使、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根本不可能担任开封府尹。
那他的开封府尹的职务是怎么来的呢?那是当年包拯任过权知开封府这样一个职务,“权知”是什么意思呢?即暂时代替掌管的意思,即不算正式任命。还有,人们传说他是龙图阁大学士的说法也是错误的,他只是龙图阁直学士,这是一个从三品的闲职,享受待遇的意思,与大学士差了不少级别,这也是他另一个绰号“包龙图”的由来。
赵光义,他担任过开封府尹,身份是晋王,然后成了皇帝。(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四、说一些题外话,关于那些有的和没的
虽然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形象都和真实历史中的包拯有很大区别,但包拯的确是我国传统知识分子和官僚阶层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刚正不阿,他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理念,还有他说的“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等千古诤语,都曾激励过后世无数士大夫和普通知识分子,他也是数千年儒家文化圈打造出来的一个正面、积极、为民且公义的形象,宋仁宗在其去世后,还为他辍朝一日,赐谥号“忠肃”,并且追封他为礼部尚书(之前只是礼部侍郎,副尚书),因此,他确实值得后人世世代代敬仰。
影视剧里的仁宗和包拯。(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但是,有一点我却是不太赞同的,那就是中国人几千年以来的那种“对青天大老爷极度渴望”的可悲心理。怎么说呢?法治始终是大于人治的,期盼出现青天大老爷,也就是寄希望于贤人治国理政,但贤人的标准是什么,谁来推选,推选出来的人如果不贤良那又怎么办?这些问题我相信没有人能够解答,说到底,这样的一种期盼只能把成功的几率交给运气,而现实情况是,贤人出现的几率无疑要比小人出现的几率要小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之人治社会,却始终也走不出那个怪圈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话实说,这种心理有些可怜,更有些可悲。
包拯是值得褒奖的,也值得后人带着敬仰的心情去祭奠,他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中国古典士大夫,有着高洁的品质和优良的从政能力。但是,我希望我们世世代代都不要再无休无止地期盼一个个青天大老爷次第出现,而是要把“青天大老爷”这个人替换成一项项可以依据的法律和制度,让法律和制度来替换包青天,要依法治国而不是依人治国,从而永久地实现公平正义等基本理念,而我们普通人也就可以不用再双膝跪地,高呼“青天大老爷”了。
愿包拯安息!愿青天不再来!愿与诸君共飨!#大有学问#
我们不需要青天大老爷,我们需要法律以及公平正义。(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