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1)

1986年6月18日,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家族大聚会,分散在全世界各地的200多个荣氏后人相聚于此。

邓小平亲自接见了荣氏家族代表,表扬荣氏家族为民族工业做出的贡献。荣氏家族之所以能得到如此殊荣,关键人物就是荣毅仁。而他背后的荣氏家族,更是一个传奇。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2)

家族始兴 实业救国

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和伯父荣宗敬是民国时期知名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兄弟两人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实业。

他们的财富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除了老本行外,连金融期货和火柴烟酒上都能看到荣家的招牌。抗日战争打响后,荣氏更是挺身而出支援抗日,捐出几万包面粉和衣服。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3)

解放战争以前,荣氏是上海滩的首富,和蒋来往密切。等到蒋节节败退之际,荣家作为大资本家也慌了神。当时的"民国十大资本家"中,有九家都离开了中国,荣家的大部分家族成员也逃往世界各地。但荣家的核心人物——荣德生却留了下来。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4)

荣德生拒绝迁厂撤资,希望能够继续留在中国振兴民族实业。他保留下来的工厂机器,都成为了新中国的宝贵财富。上海解放时,荣德生正在无锡老家看厂,家人们纷纷出逃,家中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在四子荣毅仁身上。

别人都走,但是荣毅仁却始终和父亲是一条战线。他之所以如此坚定,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他曾看到人民解放军晚上在大马路上睡觉,也不去打扰群众百姓。荣毅仁想到贪婪蛮横的国民党政府,更加相信共产党,能承载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5)

拒绝出逃 红色资本

父辈已老,长兄出逃,而立之年的荣毅仁扛起来家族大旗,他决定和父亲一起留下来。1954年,荣毅仁深思熟虑后,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将家族企业——申新纺织进行改制,实施公私合营。

大多数股东都不支持,担心自己的财产被全部充公。但荣毅仁却说:"社会主义是大势所趋,必须得改。"就这样,荣家积攒了半个世纪的家产,全部归国家所有。当年,申新集团成立,荣毅仁担任总经理。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6)

荣毅仁的远见卓识超过了家族的大多前辈,他毫不吝啬地奉献出家产,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荣毅仁捐助了7架飞机和大量军用物资,可谓是不遗余力。在陈毅的支持和推荐下,1957年荣毅仁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向政界迈出第一步。两年后,在邓小平的推荐下,荣毅仁被调职为纺织部副部长,赴京工作。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7)

荣毅仁从小在上海长大,突然进京还是有些不适应。但他知道这是党中央对他的信任和重视。赴京上任后,周总理曾经亲自接见荣毅仁,并对他说:

"北京住不惯的话,可以半年在北京,半年在上海。国家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纺织部的工作你最合适不过了。"

荣毅仁听了这番话,心中更是感动,忙说:

"在北京工作就住在北京,没有什么不习惯的。"

就此,他才在北京扎下了根。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8)

此时邓小平虽然和荣毅仁的直接交往不多,但他在心里认定荣毅仁是个能担大任的人才。 动荡时期,荣毅仁虽然也遭到迫害,但他的爱国之心没有丝毫褪色。

1978年,荣毅仁恢复工作,邓小平二次点名,推荐荣毅仁担任政协副主席,两人的交往由此频繁了起来。尤其是改革开放,更是带给了荣毅仁机会。他身上的灰尘被拂去,整个人都熠熠生辉。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9)

老骥伏枥 委以重任

改革开放刚刚揭开序幕之时,邓小平找到荣毅仁等五位原工商业者,邀请共进午餐。见面会谈时,邓小平亲切地安慰他们这么多年受苦了,心中有委屈是当然的。荣毅仁回答道:"我坚信,党是不会抛下我们的。"

这句话是他的肺腑之言,也是他多年不曾抛弃的信仰。不仅是荣毅仁,胡厥文等其他四位老人也是这样想的。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10)

邓小平知道他们几人既有爱国的赤子之心,又有出色的商业管理头脑,在改革开放中一定能够担当重任。邓小平看重工商业者对发展经济的思路和看法,这次见面也主要是要请他们谈一谈这个问题。

谈及此事,邓小平说道:

"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但我们耽误太久了,必须要搞快点。但又不能再犯当年的错误。我了解你们几个人,希望你们都能加入到经济建设中来。钱和人都要用起来,国家要富起来啊。"

大家听到这一番话,纷纷坦诚发言,献策献力。邓小平的话给了他们信心,五位老人敞开心扉,都希望能有机会一展宏图。邓小平深知他们既有经商的智慧,又有管理的经验,更是委以重任,希望他们能"多搞建设",引进外资和人才。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11)

邓小平更是特地点名荣毅仁:

"你主持的工作由你全权负责,处理错了也不怪你。你认为合理就接受,不合理就拒绝。从商业角度出发管理经济,排除所谓的行政干扰。"

荣毅仁知道,邓小平是为了落实政企分开的思路,给自己的工作扫清障碍,他激动地说道:

"我一定认真完成您交给我的工作。"

邓小平还亲切地嘱咐道:

"但是你们也不能搞官僚主义啊。"在场的人也全都笑了出来。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12)

63岁的荣毅仁重新被委以重任,登上更宽广的舞台。当年10月,国务院直属投资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荣毅仁担任董事长。在他的带领和政府的支持下,这家公司所向披靡,发展成如今的中信集团,成为金融领域的世界巨头。

邓小平再见到他时,总会亲切地称他"荣老板"。而荣毅仁家中的客厅中,则挂着邓小平亲手为他写下的匾额:戒欺室。从商者,最忌讳偷奸耍滑,投机倒把。荣毅仁也将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13)

家族团聚 载入历史

邓小平了解到荣氏家族有400多位旅居海外的亲属,从事核能、电子、面粉、纺织等多个行业。他们大多是解放初期因害怕出逃的,但也有赤诚的爱国之心。邓小平也希望荣氏家族能回国团聚一次。

这也是党和国家的态度,不记旧仇,而是用心吸引海外人才回流。1986年6月,在荣毅仁的召集下,荣氏家族200多位亲属回到北京团聚,他们来自巴西、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多个国家,举办了一场载入历史的家族大团圆。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14)

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亲自接见了荣氏家族代表,包括荣毅仁的二哥荣尔仁。荣尔仁在巴西开办了面粉和纺织工厂,也是一位出色的商人。

82岁邓小平亲切地对荣尔仁说:"你79岁,比我小3岁,但你精神很好。"荣尔仁也笑着说道:"您的精神更好。"

随后,邓小平问道:"你抽烟吗?"

荣尔仁本来还有些拘谨,听到此话,彻底放松了下来,说道:"我不吸烟,我不会。"

邓小平开着玩笑说道:"不会抽烟?你是个好人。"在场的亲属和工作人员全都笑了起来。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15)

邓小平给予了荣氏家族很高的评价:

"你们家族就像宋朝的杨家将,从历史角度来说,荣家是有功的。你们为国家工业发展做了贡献。尤其是毅仁,他这么多年都做得很好。"

在场的人听了,心里都有一股暖流经过。他们在外漂泊多年,本来就眷恋祖国,今日能够听到如此表扬,更是抑制不住眼泪流下。邓小平还邀请他们经常回国看一看,了解我们的国家是如何发展和进步的。

作为家族大家长的荣毅仁,将邓小平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副自己和邓小平握手的照片,以此激励自己不要辜负这位老人的信任。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16)

1993年,77岁的荣毅仁被推选为国家副主席,再一次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人物。自晚清以来,再也没有这样一位企业家能够登上如此政治高峰。同时在商界和政界叱诧风云的荣毅仁,成为了荣氏家族的骄傲。

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17)

2005年,荣毅仁与世长辞,享年89岁。从鲜衣怒马的富家子弟,成长为久负盛名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跌宕起伏的一生永远镌刻在中国的历史中。

属于他的时代虽然结束了,但荣氏家族还在继续,后辈还在创造属于他们的故事。

历史上,很少有家族可以延续百年的辉煌,但荣氏做到了。后代枝繁叶茂,百年依旧鼎盛,荣氏家族的身影仍投射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