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小村落的传统习俗(福州习俗上的禁)

杨梅不得送亲家杨梅,作为水果的一个品种,盛产于长乐、连江、闽侯、罗源、福清等山地20世纪30年代从实生树中选育名种,以果色紫红、粒大、汁多、味酸中甜、可口,驰名于市长乐的北禅道,包括首占、兰田、青山等地出产最佳这便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其形如水杨,而味似梅”句,诠解果名“杨梅”的依据,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福州小村落的传统习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福州小村落的传统习俗(福州习俗上的禁)

福州小村落的传统习俗

杨梅不得送亲家

杨梅,作为水果的一个品种,盛产于长乐、连江、闽侯、罗源、福清等山地。20世纪30年代从实生树中选育名种,以果色紫红、粒大、汁多、味酸中甜、可口,驰名于市。长乐的北禅道,包括首占、兰田、青山等地出产最佳。这便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其形如水杨,而味似梅”句,诠解果名“杨梅”的依据。

杨梅熟在初夏,自产的也好,购买的也好,一般自给,不馈赠友人,尤其姻亲。为什么?因为杨梅一洗可食,没有果皮可削,民间习惯上当作“没皮”,含有“不要脸”的意思。把杨梅送给人家好像包含取笑或鄙视对方“不要脸”。所以,交往赠送时,不喜选用杨梅。有时,赠者无心,收者有意,引起一场风波,叫做“亲母闹”。指亲家一方赠杨梅,另一方不收,甚至扔掉,表示“决不收受”,彼此之间大闹起来,不欢而散。

《福州百科全书》介绍,福州地区种植杨梅面积约508公顷,年产量约219吨。除了上市供应鲜食,还可罐藏,制作蜜饯等。民间歌谣有唱:“杨梅好吃果没皮,不送亲家最行时。”这大致含有做人的意思。

鞭炮不能断断响

鞭炮,是从爆竹单响式逐渐发展起来的。现可分为五十响、一百响、二百响等相连燃放的鞭炮。民间逢年过节,一般都喜欢燃放鞭炮,连续发响,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不论过年还是过节,福州例俗都要在适当时间点燃鞭炮,毕剥有声,家里人都称为“连连发”,这是大吉大利的喝彩。为了鞭炮的“连连发”,就要做好准备。一是鞭炮要晾干,多让日晒,保持干燥。二是燃放时要点火正着,不要抖手三是鞭炮点燃之后,不可很快摔在地上,定要举高燃放。这样才会鞭炮声声响,达到“连连发”的目的。要是晒不干,潮湿的,响声不响,或响不成声,都成禁忌。人家听了会说:“发不了!”或“室死了。”要是点燃时害怕,举手颤抖,不能对准导火线,随便点着,往往有些点响,有些落地不响,造成不能连声,人家听了会说:“半段发!”或“没全发!”要是点燃之后,太快摔地,或响声中断,或落水变声,人家听了会说:“不像发!”

鞭炮的点燃和鸣放,民间最忌“断断响”,应当“连连发”才好。如遇声响不佳,多要重新再放,人家听了就说:“重发了!”

鞭声响与“发”相连,要求点燃时十分小心,不允许随便应付。

近年,福州市人民政府三令五申,禁止在城区燃放烟花爆竹,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

灶口多喜朝向西

民居厨房砌灶,灶口的朝向,习惯上喜欢选西向。这是为什么?

民谚有释:“灶口朝西有物吃。”所谓“有物吃”指的是灶能为主人煮食,日日餐餐都供应充足。这是人人家家都梦寐以求的。有的地方,灶口忌向南,为什么?据说“灶口朝南没物衔”。这个“没物衔”是最大的禁忌,如果主人煮食,缺食物没米没菜就大失所望了。从习惯和心理上,灶口朝向西的,比朝别的方向好,最忌朝南。但也有的地方,作相反的解释,认为“灶口朝南有物衔”,也是很好的。

灶口的朝向,人境问俗,各种说法和解释,往往不一。这说明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朝向禁忌。不过,朝西的,一般不像朝南的那样多争议。

现在,烧柴草的土灶已经不太多了。煤炭炉灶也逐渐减少了使用煤气灶和液化气灶不断增多。虽然,土灶讲究的灶口朝向,却也影响到现在煤炉的灶口朝向、煤气灶和液化气的灶口朝向。这多少说明了“旧例不可破”的约定俗成的习俗。大家讲究朝向,实际上是避凶求吉,以期生活提高,炉灶餐餐有好食物煮出,合家皆大欢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