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化解孩子和老师的矛盾(你孩子老师教错了书湖阴先生壁)

历史典故化解孩子和老师的矛盾(你孩子老师教错了书湖阴先生壁)(1)

任课老师们在教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璧》的时候,说诗的前两句,写湖阴先生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湖阴先生生活情趣的高雅。诗的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表现湖阴先生的高洁。这样的解读大错而特错。

北宋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十月,王安石二次罢相,出任江南签判,次年被迫隐退江宁,开始了他著书立说,访禅问道的闲居生活。期间,王安石结识了隐居高士湖阴先生。湖阴先生的家,绿水环绕,青山照璧,湖阴先生自耕自种,自给自足,以致自己搭建茅草房子。某日,王安石应邀到湖阴先生家里造访,为答谢湖阴先生,作题壁诗相赠:

茅檐常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的起句茅檐常扫净无苔,是写茅屋前后经常撒扫没有苔藓。

诗的承句花木成畦手自栽。是写主人亲手栽种的花木整齐有序。

诗的转句一水护田将绿绕,是写茅屋前面有一条溪水像护卫一样围绕着绿色庄稼

诗的合句即诗的结句两山排闼送青来,是写茅屋后面的大山像敞开的大门送青给前来造访的客人。

整首诗所描写的是隐居高士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实际表达的是诗人对湖阴先生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反映的是被罢国相的无奈和躺平。

由此我们知道,任课老师们所讲的前两句诗写湖阴先生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湖阴先生生活情趣的高雅,实属无稽之谈;说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表现湖阴先生的高洁,更是驴唇不对马嘴。殊不知湖阴先生家是没有院门的,因此也就无所谓院内院外。

另外,王安石所赠的这首题壁诗还有其二,也能佐证诗人表面上是写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实际上是写被罢国相的诗人自己,与湖阴先生的高雅和高洁没有半毛钱关系。

桑条索漠楝花繁,

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

尚疑身属半山园。

其二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湖阴先生家午休,午梦被黄鹂的叫声所打断,午觉醒来,看到窗外的桑条楝树,闻到了度垣的花香,诗人怀疑自己是在自家的半山园中。我们都知道,王安石给自己座落在钟山的住所取名就叫“半山园”。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您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