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空难初步结果(东航失事半年祭)

当后人回顾多灾多难的2022年,3月21日,一定是最灰暗的一天。

这一天,在广西发生的东航客机事故,造成了132人遇难,不仅终结了中国民航史上最长的安全飞行记录,也让许多人陷入了对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先来,陷入对生命无常的失落和惶恐中。

东航空难初步结果(东航失事半年祭)(1)

时间慢慢走过,马上东航失事已经过去半年,这段时间,我们又遭遇了许许多多的无常,对飞机失事的冲击感,可能已经退却。但是对遇难者家属,对依然关注这一事件的网友们来说,期望靠时间来冲淡一切的念头,并不起作用,反而会因为日积月累的思念和情愫,久久不能忘怀。

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可以轻易地实现古人难以企及的日行千里,但是“空难”最终还是会把人打回原形:

我们终究是肉体凡胎,终究抵不过自身的局限。

面对一场空难,我们几乎不可能幸存下来,也来不及做任何的告别。

最近,我打开半个世纪前,1971年秘鲁空难的唯一幸存者、当年17岁的少女朱莉安的个人传记《她的空难和她》

东航空难初步结果(东航失事半年祭)(2)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视角。

因为一场机毁人亡的空难,唯一的幸存者往往是非常小的小孩,或者就不可能有人有人幸存,她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

作为一个幸存者,“又活了一次”的她又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在东航事件半年之后,以这篇文章凭吊逝者,告慰还活着的人们。

一、活着,是侥幸,也是一种万分之一的概率

首先,我先来解答,朱莉安是怎么活下来的。

朱莉安是德国人,其父母是德国科学家,在二战之后,由于德国不容易找工作,他们夫妇两人便申请了国外的野外科考工作,来到了秘鲁,在热带雨林中做科研。

朱莉安受到父母的影响,也对科考,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生活非常感兴趣。在耳濡目染中,她也熟悉许多我们常人完全不懂得如何在热带雨林地区活下去的生存技能。

圣诞节,是西方一家团聚的日子。朱莉安的母亲和朱莉安便想着乘坐飞机,到父亲所在的地方一起过节。

东航空难初步结果(东航失事半年祭)(3)

就是这架飞机出事了。

当时的秘鲁经济比较差,航空公司的飞机质量也不佳,他们所乘坐的飞机所在的公司,之前已经掉落好几架飞机了,但是因为航班安排等问题,同时也是抱着“应该不会那么凑巧”的心态,他们和其他的乘客还是登上了飞机,准备一起过圣诞,却没有想到,这次的旅行会成为他们人生的终点。

因为天气不良,闪电很多,他们的飞机可能是在高空被雷击中了,然后飞机解体,坠楼在亚马逊的原始丛林中。

东航飞机失事告诉人们,其实飞机失事与飞机碎片的散落地可能是一个非常广袤的范围,并不是在哪里看到飞机落下,飞机上的物体和人就在这个地方存在。

朱莉安也是如此。

她掉在了亚马逊的某处原始丛林中。

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昏迷,她苏醒了过来。

身边没有其他人。

从理论上推断,朱莉安能活下来,那么这架飞机在这个时间点,应该也有其他人可能存活。

这是第二度的人生。

但是,不要太高兴,接下去的日子更艰难。

东航空难初步结果(东航失事半年祭)(4)

热带雨林,并不是我们逛的森林公园那么安宁祥和,其实到处都是危机,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丢掉好不容易捡回来的命。

什么植物,是可以食用的,什么是有毒的,一吃毙命?

什么水可以饮用,什么水是不能碰的?

在看起来都差不多的广袤丛林中,如何才能不怎么兜圈子,走出这片迷雾森林?

这些都是摆在朱莉安面前的巨大挑战。

这也是这部《她的空难和她》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平心而论,假如朱莉安不是丛林科考科学家的女儿,假如朱莉安不是本人就比较喜欢这些,那么她大概率即便幸存下来,也存活不了多久,依然会成为“死亡”名单上的一个人。

在亚马逊森林中,过一种原始生活,避开野兽,避开微生物的侵袭,让自己在十几天内还能行走,直到走到水源地,被人发现……

这里每一步都不能行差踏错,否则就是万劫不复啊。

因此,朱莉安的奇迹,是很难复制的。

她的幸存,在某种程度上,给了人们空难之后依然可以幸存的希望。

但随着人们解析她的故事,就会发现旋即带来是失望:

她的幸存,与其说是奇迹,不如说是一种万分之一概率的巧合,在一个体力尚好的年纪,在一个幸存状态下没有太大受伤的状态,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家庭的传承。

东航空难初步结果(东航失事半年祭)(5)

谁又能有这份幸运呢?

二、活着的人们,更不容易

空难,对于遇难者来说,可能是一瞬。

也可能是苦苦等待他人救援,但是坚持不到那一刻的绝望。

无论如何,他们的苦难终结在那一刻。

更艰难的,属于活着的人们。

《她的空难和她》作为一部幸存者的个人记录,除了描述了她幸存的过程,也关注了这个群体:

东航空难初步结果(东航失事半年祭)(6)

活着的人们。

朱莉安的父亲,在这场空难中,属于不幸中最为幸运的人,因为本来他以为会失去两个亲人,没想到女儿能够幸免。但是,他终身都没有走出丧妻的哀痛,反而因为女儿的幸免,让他一度认定,其实妻子可能还活着,只是没有找到的执念中。

而更多其他“活着的人”,也因为朱莉安的事迹,通过她这个“希望”,久久不能放下,他们也认为自己的亲人应该也活着,只是还在广袤的热带雨林中。

这让我想到了曾经的马航370。

至今都有许多遇难者家属认为他们的亲人还活着,在某个小岛上……

是呀,谁能接受自己的亲人就这样烟消云散,与天地间融为一体了呢?

只要有一线希望,谁不希望他们是活着呢?

时间虽然在流逝,但是他们的时间好像就停滞在了那一刻。

东航空难初步结果(东航失事半年祭)(7)

朱莉安也是如此,作为幸存者的时候,她才17岁。但是空难幸存者的这个身份,伴随她的一生,即便她后来结婚、成家,也成为了有名的博士,人们对她的记忆,依然是那个幸存者。

坊间也有许多关于她如何走出丛林的传闻。

作为读者,我能感受到她的不堪其扰,感到到她其实也不太想回忆那种痛苦的心情,但是作为公众人物——很多时候,我们也没有权利选择不成为这样的人物,她不得不面对这些。

即便活了下来,她的生活,也不太可能恢复到过去了。

尊重,不去打扰,说起来容易,但是要做到太难了。

这或许也是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能不能做到,关心但不打扰他们呢?

除非她们有需要,请勿主动献爱心,特别是打听细节,这对他们来说,可能也是一种伤害。

东航空难初步结果(东航失事半年祭)(8)

三、航空安全背后的人性考验

一次次的空难,再次提醒人们,人类科技的局限性,我们切不可过于自傲。

纪录片《波音飞机大调查》中,展示了现代科技企业是如何因为私欲膨胀,最终导致一桩桩悲剧的全过程,发人深省。

而秘鲁的这桩飞机失事事件,虽然有自然原因,但是这家飞机公司差劲的飞行记录,其实更早就提醒人们,航空安全是一件大事,容不得片刻的侥幸。

东航空难初步结果(东航失事半年祭)(9)

《她的空难和她》之所以会被人们所关注,离不开沃纳·赫尔佐格导演为此拍摄的灾难纪录片《希望的翅膀》,而他之所以对这个题材感兴趣,是因为他差点也登上了这架飞机,也是因为阴差阳错,没有登机,才侥幸逃生。

作为另一种“幸存者”,他的这部纪录片和朱莉安的这本书配合“食用”,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启示:

对人类来说,航空业给我们带来的希望,人类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地迁徙,可以去南极去北极,可以说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视野。

对此,我们依然要深深感激。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渺小,看到生命的脆弱,不可太过自傲。

对于安全,要万分重视,事实上,大多数的空难,归根究底还是人祸——无论是技术设计问题,还是人员操作问题,都能从中找到踪迹。

我们也要从一次次的灾难中,真正汲取教训,航空业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次次类似这样的悲剧,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天的生活。

东航空难初步结果(东航失事半年祭)(10)

如朱莉安,她重获新生后,继承了父母的职业梦想,后来考取博士,也成为了一个考察丛林的资深科学家,她在延续母亲被无情中断的梦想,在延续父亲被悲伤困扰的人生。

她没有过分地利用这场灾难,她也没有沉浸在灾难带来的痛苦中,相反,她选择把余生过好。

上天也好,自己的努力也罢,给了她难得的第二次生命,因此,她选择好好利用每一天,加倍努力,带着父母的梦想,带着全飞机其他人未完成的梦想,好好活下去。

东航空难初步结果(东航失事半年祭)(11)

我们也要,好好地活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