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公共场所一定注意观察(进入公共场所这件事必须做)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惠州在全市全面迅速、毫不松懈推行
粤康码公共场所码“一码通行”,
落实最小单元防疫管控措施,
建立起广泛的“场所码”管控体系,
确保一旦发生疫情,
各级各部门能快速反应、精准流调,
实现数字防疫“码”上见效。
什么是“场所码”?
扫“场所码”有何作用?
不扫“场所码”有何后果?……
惠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日前接受采访,
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逛街扫“场所码”,成为市民的必备动作。惠州日报记者谢宝树 摄
“场所码”是为各公共场所生成的专有二维码,也是公共场所的一个独立标识码。通过扫描“场所码”,可以对扫码人员进行信息的自动化登记,同时也会显示扫码人实时的健康码状态,所以“场所码”里面包含了健康码信息,只是由市民打开健康码并能有效与场所信息关联。
市疾控中心表示,必须要强调的是,群众出入各类场所不用再出示健康码,而改为直接扫描“场所码”通行,这能更精准地助力疫情防控。“场所码”会显示进入该重点场所时的位置、名称以及时间等。一旦后面发现了确诊病例,相关部门就能迅速排查可能存在风险的人群,避免疫情扩散。
惠州的建筑工地已实现场所码全覆盖。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摄
我市在公共场所全面实行“场所码”扫码通行。“场所码”主要适用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向公众开放的办事服务机构,商超、农贸市场、餐饮场所、文娱场所、沿街店铺、“两站一场”等各类公共场所,以及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流调就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关口”。市疾控中心表示,行程轨迹的调查是流行病学调查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往往很难让相关人员准确回忆起14天去过哪里、接触过谁。
“‘场所码’的最大价值在于可快速、精准追溯排查,更利于精准防控。”市疾控中心介绍,以往流调排查主要是通过监控排查、凭据排查、支付信息排查、人员关系排查等几种方式。除了利用上述的流调手段外,其余只能通过调取所在地监控来进行查验比对,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流调时间短则数小时,长则一两天甚至更久。如果监控视频有盲区或者损坏,那么往往会有漏查现象,精准性和时效性均难以保证。
“场所码”推广使用后,可以让追溯排查更加快速、精准。市疾控中心解释,在局部发生疫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确诊病例或密接者的扫码记录,快速追溯到其他扫描过该“场所码”的人员,并追溯其行动轨迹,便于相关部门开展精准追溯排查,避免疫情扩散。“防疫部门在追溯和排查病例时,可根据‘场所码’自动登记的个人信息,第一时间精准定位和筛查。”市疾控中心介绍,人员信息的精准性将会大大提高,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缩小排查人员的范围,不仅能及时防止疫情的扩散,还能减少基层排查的工作量并降低对市民正常生活、工作的影响。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时期,必须继续强化公共场所防控,全面加强“场所码”全场景使用。各场所要做到“应建尽建”,做到规范注册并张贴于入口醒目位置。各类场所的经营管理主体必须监督进入人员扫“场所码”,做到“一门一码”“逢进必扫”,专人管理、逐码查验;确保所有进入重点场所人员落实“逢进必扫场所码、查验行程码”等防控措施。
“场所码”的推广使用是实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精准化、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个别场所不设置、个别市民不扫描“场所码”和拒不配合、逃避、妨碍疫情防控工作的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旦造成严重后果,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出入有关公共场所,拒不配合健康信息核查,拒绝配合身份登记规定的;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有关公共场所,拒不配合管理人员的劝导佩戴口罩的,要承担法律后果。
一是行政责任。上述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是刑事责任。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惠州志愿者们开展“全民戴口罩 齐扫场所码”助力疫情防控文明行动。资料图
对未持智能手机或操作智能手机不便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可以通过场所检测员扫群众纸质粤康码、粤康码截图等方式,由场所检测员进行“反向扫码”,由“你扫我”变成“我扫你”;或通过纸质登记表,由场所检测员人工登记后放行。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
让我们都一“码”当先,
进公共场所先扫场所码,
实现数字防疫“码”上见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