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跟狮子哪个是百兽之王(17000年前狮子老虎先后来到南亚次大陆)

狮子与老虎是经常被拿来比较的两种动物,它们同属于猫科豹属,也都有着“百兽之王”的称号。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狮子和老虎双方都有着数量庞大的喜好者,一直以来都想证明自己喜欢的一方强于另一方。

单纯的“机械斗兽”和理论分析很难令人信服,那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野外的狮子与老虎有没有爆发过战斗呢?

老虎跟狮子哪个是百兽之王(17000年前狮子老虎先后来到南亚次大陆)(1)

狮虎争斗合成图

印度狮虎分布格局现状

印度是世界唯一一个同时拥有野生狮子和老虎的国家,因此许多人认为在印度,狮子和老虎是能够见面的,也就为双方大战提供了原始条件。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虽然印度同时拥有狮子和老虎,但二者的生境不同,彼此分离,它们之间早已不再存有交集了

印度的野生狮子叫亚洲狮,曾广泛分布于南亚次大陆和西亚等地区,但可惜的是,在后来遭到了大量捕杀,一度濒临灭绝。

后来印度意识到狮子的重要性,从灭绝的边缘将它们拉了回来,亚洲狮就一只居住在古吉拉特邦的吉尔森林里面了。

老虎跟狮子哪个是百兽之王(17000年前狮子老虎先后来到南亚次大陆)(2)

亚洲狮所在地位置图

印度是一个老虎大国,国内有着数量丰富的孟加拉虎,数量大概有3000只,就分布在印度大多数邦里面。但巧的是,狮子所在的古吉拉特邦,却没有一只老虎。

印度虽然有50个自然保护区生存着老虎,但却没有一个是在古吉拉特邦境内的。对于古吉拉特邦来说,确切证明有虎生存的证据,还是在30多年以前

当时人们在当斯县发现了孟加拉虎的生活踪迹,据专家估计,数量约为13只。不过到了1992年再次进行老虎普查时,古吉拉特邦还有老虎生存的概率已经为零了。

老虎跟狮子哪个是百兽之王(17000年前狮子老虎先后来到南亚次大陆)(3)

印度50个有老虎分布的保护区

古吉拉特邦再次发现老虎,是在2012年,不过并不是一直生活在这里的,而是一只“旅行虎”,从隔壁邦过来到此一游的。

当时森林部门在马西萨格尔县发下了一只老虎的身影,于是进行了溯源调查,发现从中央邦、马哈拉施特拉邦或者拉贾斯坦邦过来的概率极大。

这只老虎进入古吉拉特邦之后,一路游荡,但从未踏足过吉尔森林,距离吉尔森林最近的一次是在卢纳瓦德-桑特拉普布尔森林,但也有500公里远,这是近几十年来野生老虎与野生狮子距离最近的一次

老虎跟狮子哪个是百兽之王(17000年前狮子老虎先后来到南亚次大陆)(4)

北非狮子东渡进入欧亚

印度的狮子来源于非洲,现代狮起源于非洲东部地区,由于彼时地球上一些超大型的远古猛兽已经相继走向没落,所以现代狮出现之后,几乎没有敌手,很快便占据了非洲大部分除热带雨林和沙漠之外的大部分地区。

随着时间推移,狮子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高,非洲的狮子急需扩展新的栖息地。

终于在4.5万年前,北非的一些狮子率先出发,沿着生态廊道一路进军南欧,接着向东进入亚洲,最远达到了南亚次大陆。

老虎跟狮子哪个是百兽之王(17000年前狮子老虎先后来到南亚次大陆)(5)

现代狮栖息地扩散趋势图

狮子是群居动物,且主要在草原等开阔地带上活动,进入亚洲之后,受限于高山、森林等天然屏障,无法进入亚洲内陆地区,止步于此。

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绝,虽然没有让生活在亚洲的狮子形成新的物种,但它们的差异已经变得很大,成了新的亚种种群,于是亚洲的狮子也就被称为亚洲狮

与非洲狮相比,亚洲狮的体型相对更小一些,雄狮身上的鬃毛也更短,甚至无法遮盖住耳朵。这个阶段,代表着狮子家族的鼎盛,分布范围除了非洲之外,一度扩大到南欧、西亚、南亚。

老虎跟狮子哪个是百兽之王(17000年前狮子老虎先后来到南亚次大陆)(6)

东亚老虎兵分多路扩散

关于现代虎的起源,国际上的说法并不统一,主流观点认为它们起源于东亚地区,即当初华南虎生活的地方。

这种假说,在2005年的时候得到了间接的支持。当时一些科学家利用DNA测序的方式,证明了在现代虎里面,华南虎是最古老的一支。另外,在1920年的时候,人们也发现了华南虎的骨骼跟中华古虎的化石更为接近。

现代虎出现之后,机缘也跟狮子一样,没有多少强大的竞争对手,所以种群得以迅速增长。

老虎跟狮子哪个是百兽之王(17000年前狮子老虎先后来到南亚次大陆)(7)

老虎栖息地的扩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沿着南方和西南方向进入了东南亚及南亚次大陆一带;二是沿着我国西北方向进入西亚及西南亚一带。

老虎是典型的低海拔林栖型物种,它们主要生活在森林里面,受限于雪山、大海、草原等天然屏障,最终没能走出亚洲。长期的地理隔绝,也让现代虎分化为9个亚种。

可能很多人存在疑问,老虎虽然是游泳高手,但是它真的有能力渡过海峡,进入东南亚的岛屿吗?其实有这种问题的人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用现代的世界观去看待远古时的问题。

彼时的地球环境与现代差别很大,岛屿与大陆之间仅隔小小的海沟,甚至还有大陆桥相连,对于深谙水性的老虎来说,渡过去根本不成问题。

老虎跟狮子哪个是百兽之王(17000年前狮子老虎先后来到南亚次大陆)(8)

古今环境模拟示意图

只是后来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陆桥被淹没,海沟变海峡,岛上的老虎就被困在了岛上。

这也解释了为何东南亚的一些老虎,明明相隔很近,却会分化出诸多亚种的原因,因为那里素来有着“一岛一气候,岛岛不相同”的说法。

狮虎齐聚南亚次大陆

从狮子、老虎的扩散方向和时间节点来看,非洲的狮子进入南亚次大陆的时间节点大约是距今2万年前,老虎进入南亚次大陆的时间节点大约是1.7万年前。

从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狮子和老虎都在西亚、南亚次大陆等一带存在大量的同域分布现象。

老虎跟狮子哪个是百兽之王(17000年前狮子老虎先后来到南亚次大陆)(9)

狮虎同域分布图

在大范围上看,狮子与老虎的栖息地存在较大的重叠,理论上它们是能够见面的,而且见面的机会还很大。

雄峙一方,互不侵犯

狮子是大型的捕食者,老虎也是大型的捕食者,二者的食性相似,且都位于食物链顶端,所以人们理所应当地认为在同域分布下,它们会存在较强的种间竞争关系。

就拿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东北虎与灰狼来说,它们之间就曾斗得你死我活。

灰狼的种群发展一直受到东北虎的抑制,只有在20世纪里面,东北虎因中俄两国都曾大肆捕杀过,导致种群发展波动十分明显,当地的灰狼才有过一段蓬勃发展的时机。但是后来随着俄国老虎恢复,灰狼数量又下降到非常低的一个水平线上。

老虎跟狮子哪个是百兽之王(17000年前狮子老虎先后来到南亚次大陆)(10)

东北虎和狼的数量变化趋势图

本以为同域分布下的狮子和老虎,会像东北虎和灰狼一样,争斗得你死我活,但是真相却超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从已经掌握的化石证据及考古资料来看,生活在南亚次大陆上的狮子和老虎,竟然做到了和平共处,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不仅没有爆发大战,甚至连小规模的争斗似乎都没有,这是何故呢?

仔细想想,不难看出,狮子雄踞草原,是草原之王,而老虎霸占森林,是森林之王,二者的虽然看起来栖息地是重叠的,但彼此的微生境却是分离的。

老虎跟狮子哪个是百兽之王(17000年前狮子老虎先后来到南亚次大陆)(11)

森林无法养活狮群

狮子是猫科动物里面唯一群居的,尤其是雌狮,非常合群,一生之中绝大多数的时光都是与姐妹们生活在一起的。

虽然表面上看,雄狮是狮群的首领,拥有绝对的权力,但实际上雌狮才是狮群的主导,它们负责界定领地,繁育后代,捕获食物等等。

雄狮在入主狮群之前,一直是流浪状态,没有自己的领地,只有入主狮群之后,才能获得该狮群的一切资源。

亚洲狮的雄狮虽然比非洲雄狮更倾向于单独行动,偶尔也会进入森林边缘地区探索,但归根结底是雌狮们在哪里生存,基本上哪里才是狮子的主要活动地带。

老虎跟狮子哪个是百兽之王(17000年前狮子老虎先后来到南亚次大陆)(12)

生活在森林里面的动物,大多体型较小,而且倾向于大度或者小群活动,原因就是森林难以承载大型兽群。

然而狮子却是成群活动的,因此食量巨大,必须有大型兽群存在的地区,才能养活它们。而且狮子习惯于追逐围猎,林木密布的环境下,追逐围猎的方式难以发挥优势

总而言之,森林地带无法养活狮群,我们观察亚洲狮的生活的地方,即便在森林里,也都是林中的开阔地带。南亚次大陆素有“小非洲”之称,草原才是狮子的主场。

老虎跟狮子哪个是百兽之王(17000年前狮子老虎先后来到南亚次大陆)(13)

开阔地老虎生存无力

相对而言,老虎则在开阔地带上显得生存无力。它们营独居生活,采取伏击的方式狩猎,在森林地区,植被茂密,遮蔽物众多,能够有利于它们潜伏起来,捕获猎物。

可一旦老虎进入开阔地带,缺乏遮蔽物,会很快地就暴露在猎物面前,不善追逐的它们,是难以捕获擅长奔跑的有蹄类的。

我们观察老虎栖息地的扩散方向和最终范围,发现都是森林地区,这也是为何狮子能来到亚洲,老虎却没法沿着狮子走过的老路到达非洲的缘故,因为它们不敢涉足开阔地带。

老虎跟狮子哪个是百兽之王(17000年前狮子老虎先后来到南亚次大陆)(14)

狮子不会贸然进入森林,老虎也不会来到开阔地带,只有森林与草原的边缘接壤地带,才是二者领地的交集处。

但原始地球环境下,猎物众多,生存资源丰富,无论是狮子还是老虎,基本上都比较少涉足领地边缘地区,二者见面的机会自然就没那么高。

加上双方势均力敌,出于谨慎的态度,也不会贸然起争端,这也难以爆发大战了。

关注我,交一个懂动物的朋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