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王和债皇(债王覆灭记)
(一)民不聊生
从1975年到2018年的43年间,美国底层90%民众的薪资收入,从国民总收入的67%,骤降到50%;而美国顶层1%的薪资收入,却从国民总收入的9%,飙升到22%。在此过程中,美国顶层的1%从底层的90%那里,总共拿走了超过50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1975年至2018年国民收入趋势”,兰德公司,2020
这还是截止到2018年的数据。
再看看今年美国刚出炉的财富分配数据:
数据来源:“美国家庭财富分配状况”,美联储,2022
截止到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顶层1%的财富,已经占据社会总财富的31.8%;顶层10%的财富(包括顶层1%),已经达到惊人的69.1%!而底层的50%所拥有的全部,却只占区区的2.8%。
我们不禁要问,西方经济学,究竟是在解决人类的分配问题,还是在使之更加恶化?如果美国这个“课代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所交出的答卷,不过是“极速版”的历史周期律,这套劣迹斑斑的理论体系为什么至今仍在我国备受推崇?
这主要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国内的专家和学者依然固执地认为:也许西方经济学并不完美,也许它没能阻止贫富的分化,但它毕竟在总体上为西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成功。因此,我们还是应该在经济模式和金融制度上尽可能地向西方看齐,方才有可能取得更多的进步。
西方真的成功了吗?在货币市场的基石——国债(中央政府债),都已经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危机的当下,西方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根基都开始动摇,又何谈成功呢?如果所谓的成功,就是像超新星一样在爆发之后毁灭,这样的作业,我们应该抄吗?
也许有人觉得,流动性危机并不是多严重的事情。毕竟西方经历过那么多次金融危机,结果都能转危为安。这次有什么理由例外呢?这是对西方货币运行方式一窍不通的体现。下面就让我们通过透视西方整个经济的循环模式,来看一看为什么这次流动性危机对西方来说,很可能是灭顶之灾。
(二)债务陷阱
西方近几十年的繁荣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呢?
答案是廉价的信用。而信用扩张的另一面则是社会总负债的膨胀。用白话说,就是繁荣是拿钱堆出来的,而所有的钱都是大家一起“借”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债务经济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要发展经济,就需要全社会不停地借钱。要不停地借钱,就要有源源不断的资产来做抵押。在增长周期中,这不是问题,因为资产遍地都是。可到了衰退周期,问题就来了。首先,虽然增长消失了,可家庭、企业、和政府等社会各部门所负担的利息却不会减少。这样一来,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债务违约。那些消失掉的资产,它们所对应的债务就成了坏账。这些坏账如果被大量出清(正式按照违约处理),很多银行就会倒闭,大量的储蓄就会遭殃。一句话,在债务经济的发展模式下,衰退就意味着巨大的反噬。
因此,每当衰退来临时,西方普选制度下的决策者,都会选择不惜一切代价尽快走出衰退,或者直接跳过衰退。但如果不改变发展模式,能做到这些的唯一办法就是继续扩大债务规模。而要“负债前行”就要拿出抵押品。可是产业早已严重空心化的西方,还能拿出什么像样的抵押品来继续这个游戏呢?
答案是:增发国债。
国债在货币市场这个源头上,一直以来都充当着西方流动性放大和枢纽的有效抵押品。银行的准备金不足,需要向同行或央行拆借?没问题,拿国债来做抵押就借给你。养老基金还存在缺口,需要进行多样化投资?没问题,拿国债来做抵押就给你杠杆。可以不夸张地说,国债就是西方货币市场、乃至于资本市场得以正常运转的地基。半个世纪以来,这个地基曾经也很牢固,因为国债的发行总量曾经一直稳定可控。而曾经强大的产能,则是西方总体债务水平曾经稳定可控的终极原因和坚实后盾。
曾经,曾经,曾经……那现在呢?
众所周知,过去的二十年,是生产力由西向东搬家的二十年。
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正是西方产能严重外流的过程。虽然还把持着一些高精尖技术,可在贸易总量上,英美则很早就开始了连年不断的巨额逆差。而德日在今年,居然也破天荒地开始了逆差。
贸易逆差会导致国际收支上的失衡,而这种失衡实质上体现的是整个经济体的亏损。要保证贸易的延续就必须设法用顺差填平亏损,让国际收支回归账面上的平衡。在创造不出更多出口来制造贸易顺差的情况下,变卖资产——也就是制造金融顺差,就成了在账面上填平亏损的唯一手段。那么既然要让外资进来,金融市场就要扩容。作为地基的国债就要增发,政府的债务规模就要被动膨胀。这便是为什么丧失了大量产能的西方,国债总量一定会失控的底层逻辑。
总量失控的国债,还是金融市场那个曾经牢固的地基吗?
21世纪20年代正在逐渐用事实来为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三)地动山摇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作为美债市场标杆的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已经上涨了3%。这就意味着在这一年,所有在市场上流通的美国10年期国债的市值,都已经蒸发了30%。
债券收益率代表市值的反向波动,而年份期限则是债券自带的杠杆。10年债券收益率涨3%,即市值下跌3%x10=30%
这当然不是个案。今年年初以来,全球(以西方为主)的各类长短期政府债券的总市值,也已经下跌了20%以上(来源: 彭博社)。
试想,当地基的价值蒸发了近两、三成之多,建立在地基之上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前不久,工业革命的鼻祖大英帝国,就用金融市场上股、债、汇三杀的一场真人大戏,为我们做了一场心惊肉跳的预演。
让我们先来用十分简化的方式,演绎一下国债在货币市场中放大社会总资金和总负债的过程:
假设国债的抵押率为80%。那么市场上每一轮的交易或周转,都能创造出相当于此一轮抵押品80%的货币供给。六轮下来,最初每100英镑的国债,可以演变成366英镑的资产,并在过程中创造出291英镑的货币。
在常态下,国债的价格会有所波动。但相对于企业债、房贷、股票、衍生品等其他资产来说,国债的波动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国债如果像过去一年这样,一反常态地在短时间内跌了三成呢?
同样的六轮周转,最初价值100英镑的国债便仅仅创造了119英镑。也就是说,抵押品下跌三成,同样场景下的货币放大功能就会缩水六成之多。这无疑是在对资本市场上的流动性釜底抽薪。这也是西方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都在衰退,和资本市场在不断阴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正是在此作用下,大到政府养老基金、小到散户,所有以国债为抵押而融资和交易的实体,都会由于账面上资产估值的急剧缩水,迅速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它们轻则需要追加保证金,重则被逼得爆仓,从而不得不被动卖出大批国债来去杠杆。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几十年不遇的通胀,英国央行在几轮加息见不到效果之后,刚好决定开始缩表——这也是要向市场抛售国债。
而上一届那位在任仅仅六周的英国首相,因为想要雄心勃勃地大干一场,正准备大发国债刺激经济——同样是要向市场发售国债。
央行、政府、养老基金都在卖,国债市场顷刻间就塌方了。这就是流动性危机的由头。很快,这场火就蔓延到了股市和汇市,于是就有了投资人一起用脚投票,一起逃离英国所造成的股、债、汇三杀。如果不是英国央行在第一时间识趣地站出来,果断停止了缩表,而反转为阔表,国债市场就有可能迅速内爆。如果货币市场的地基塌了,就意味着一切需要依靠货币流通来维持的基础民生和社会秩序的终结——这是不堪设想的。
可惜英国目前的举措,只能起到拖延时间的作用。对于这个无法扭转贸易逆差的国家来说,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国债这个曾经牢固的金融地基,如今会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呢?难道只是因为发行总量扩大了吗?
(四)垃圾海啸
有句老话,叫做“量变到质变”。
我们知道,贸易逆差是整个经济体的亏损。而用金融顺差填平亏损,从而导致国债规模被动膨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贸易逆差带来的亏损,转变成为政府亏损的过程。
衰退又何尝不是经济体的另一种亏损呢?西方为了跳过衰退而“负债前行”的举措之一,不也是通过增发国债,来印钞填平相当一部分的亏损吗?所以实质上,衰退造成的大部分亏损,也被转变成了政府的亏损。
由此可见,西方国债不仅仅是发生了总量膨胀的“量变”。因为贸易逆差和经济衰退的亏损实质上都被转嫁给了政府,所以国债其实已经发生了“质变”:它从制造业强国的国库券,演变成为装满各种亏损的垃圾桶。
可是,这就意味着是政府用一己之力扛下了这些亏损吗?让我们来打开大家的账本(资产负债表)仔细看看。对于总汇之后的货币市场来说,国债是资产,货币是负债——资债相抵,没有问题。可对政府来说,国债是负债,而国债的背后还有没有资产抵押呢?
图为截止到2021年底的美国政府财务报表。总净头寸即是没有任何资产抵押的裸债。数据来源:美国财政部
没有——西方国债原来就是不折不扣的裸债。就是说,政府看似财大气粗,其实自身根本没有能力为这些巨额的亏损买单。
在一连串的顺藤摸瓜过后我们终于发现,原来真正为所有亏损买单的,是普天之下的债券投资者。
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这31万亿美元的亏损——也就是国债,究竟都是谁在帮忙买单呢?
首先是美国民众。
全民社保:6.83万亿美元各类基金:3.26万亿美元各类银行:1.75万亿美元地方政府:1.45万亿美元养老基金:1.32万亿美元保险公司:3.75千亿美元
(数据来源:美国财政部)
然后是海外。海外央行、机构、和散户直接持有的美债有7.75万亿美元。但是,海外客户也持有很多美国基金、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股份,而这些机构又都持有大量美债。所以保守估计,海外直接加间接接盘的美债总数应该接近或超过10万亿美元。
然而,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亏损就开始了爆炸式的增长。美国国债的总量,开始远远超出了以上所有这些接盘侠所能承受的总量。
图为美国国债总量自1965年至今的走势。数据来源:美联储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亏损市场化”的路走不通了。一边是源源不断的亏损,一边是再多一口也吃不下的市场。继续喂,就会全吐出来。国债就会崩盘,货币市场的地基就会崩塌,用货币所维持着的一切秩序就会终结。连衰退都忍受不了的西方决策层,怎么可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任期呢?
这就轮到美联储出场了。08年危机以来,美联储的账本从将近9千亿美元一度膨胀到将近9万亿美元。这其中,至今还有超过5.5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这也就是许多人误以为西方央行——尤其是美联储,都人手一台核动力印钞机的原因:如果债卖不动了就可以卖给央行,那还有什么问题是央行的印钞机不能解决的呢?
有:就是通胀。
(五)临危受命
在常态下,美西方依靠进口廉价商品维持物价稳定。而在疫情和各种地缘危机的双重冲击下,西方脆弱的供应链出现了结构性的紊乱。可是由于产能早已经输给东方大国,西方已经不具备独立修复供应链的能力了。这是其一。
西方的劳动力本来就昂贵。对疫情的束手无策,又使得相当一部分人丧失劳动能力。疫情带来的人口流动限制,也减少了相对廉价的新移民的补充。这样一来,劳动力短缺便成为另一个长期而难解的结构性问题了。这是其二。
无的放矢的印钞本身就很容易导致通胀。在供应链紊乱和劳动力短缺这两大原因的双重作用下,西方不仅迎来了几十年不遇的高通胀,而且通胀还呈现出螺旋势头——也就是不可逆转地走向恶性通胀的势头。
要知道,对于“发达国家”这个标准来讲,物价稳定是及格线。如果不能把衣食住行这些基础民生的价格控制在一个能被普通民众接受的范围之内的话,西方所代表的一切优越性就不复存在了。西方许多联邦国家也就要走上分裂和亡国之路了。这又是一个欧美决策层所无法接受的结果。
这才有了整个西方阵营针对东方大国的一连串在贸易、地缘等领域歇斯底里的攻势。因为他们心里也清楚,想要夺回一些产能,还是要在世界工厂身上下手。只可惜,这些努力至今都收效甚微。
可是通胀的火,却已经烧到了眉梢。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下,以美联储为首的央行们,才接到了“不惜一切代价扑灭通胀”的任务。
面对着这个火灾现场,鲍威尔十分清楚,供应链紊乱和劳动力短缺都是出现在经济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只要商品和劳动力的供给跟不上,哪怕是正常的需求都会让通胀的火势继续螺旋上升。
西方央行只有两个工具:利率和货币供给。这些工具对于经济供给侧的问题是无能为力的。它们唯一可能做得到的,就是浇灭需求。于是,临危受命的鲍威尔,准备用尽快制造一场衰退的办法,做出最后一搏。
这才是美联储疯狂加息的真实目的。
(六)四面楚歌
毁掉经济真的能阻止通胀螺旋吗?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已经看到,加息和缩表所导致的国债流动性危机,正在动摇西方货币体系的根基。
央行们本来是在一边维持着零利率、一边阔表,好为政府的亏损买单,可是出了个十万火急的通胀问题。好吧,我们改成加息缩表、摧毁经济,好来扑灭通胀,可是又冒出一个百万火急的国债流动性问题。
英国央行连忙发了个朋友圈:亲们,我先不砸盘了,咱们和好如初吧!红心 抱抱
美国这边由于美联储已经开始缩表了,而且毕竟作为西方央行的总舵主,不能这么快就缴械投降。所以出面的是财政部。
耶伦在直播里说:姐再去开个信用卡,然后把去年的消费贷先还上……哦不,姐的意思是,先发一批短期国债,然后用这个钱回购一批长期国债,老铁们喜欢不?再刷几个火箭呗?
前边是通胀螺旋的三昧真火,后边是地基坍塌般的流动性危机,央行们正在小心翼翼地走着钢丝,另一个危机又来了。
央行们突然发现,自己的烂账要盖不住了。
大家知道,国债跌得让养老基金都被逼仓了——那央行呢?央行到底吃了几碗粉?央行的账怎么可能还是平的呢?央行敢不敢切开…不是…打开账本让大家伙都看看?
又是英国,第一个就吓瘫了。
(【彭博】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英国财政部本财年将向英国央行划拨逾110亿英镑,旨在弥补因债券购买行动而蒙受的预期损失。据彭博计算,英格兰银行的全年损失最早可能在明年突破200亿英镑。而目前英格兰银行手上的8380亿国债的全部浮亏,已经超过2000亿英镑)
英国财政部沉重地说:英格兰银行先是为了国家的繁荣买下了这些国债,现在又要为了帮人民战胜通胀再准备卖了这些国债。可是这些国债……这些国债如今已经跌成狗了(擦了擦眼泪),卖不出当初的价钱了。所以,对于英格兰银行潜在的巨大损失,国家是无论如何不能坐视不管的!喏,这是第一期的110亿。
看到这一幕,很多膜拜西方的小伙伴们已经彻底凌乱了——啥?央行还能亏损?央行不是能随便印钞吗?怎么亏损还得财政部拿真金白银一样的现金来填?
他们盲目地以为西方的央行都是无所不能的,都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可是他们并不理解央行有限的特权,都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
作为西方“最终贷款人”的央行,只能创造流动性,并不能创造财富。而它创造流动性的特权,来源于市场对它的信任。作为银行的银行,央行对普通银行有着一整套的规章和制度要求。而资产和负债之间必须要时刻平账,是所有这些要求中的根本与核心。换句话说,如果央行自己做不到资债相抵,它就很可能会信誉破产。“最终贷款人”信誉破产,对依靠市场信心来运转的西方货币体系,会是什么后果呢?大概谁也不想体察。
这时有人说,不对呀,不同于英格兰银行,你看美联储好几个月前就开始缩表了,人家到现在也没说自己亏损了呀。
美联储的确是在缩表,可是它并没有开始“割肉”。
要知道,债券即便跌成狗,但是如果攥到到期,还是可以拿回面值上的本金的。所以,美联储只要停止阔表,就可以用坐等一笔笔债券到期的办法达到既不产生亏损,又在实质上减持美债的目的。这其实跟英国财政部直接拨款给英格兰银行的做法异曲同工,只不过更为隐蔽。
当然不要忘了,美联储的减持也是造成国债流动性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它能这样做,并不是意味着它可以高枕无忧,而只是意味着它要走的钢丝更险、更抖。
通胀之火还没扑灭,灭火的代价已经堆积如山了。
别急,还没完。
(七)害人害己
只要不是不问世事,就一定听说过“美联储加息是损人利己”的说法。损人是一定的,全世界的流动性都受影响,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美国加息真能利己吗?
首先,美国政府是地球上欠美元债最多的实体——没有之一。美元利息每上涨1%,美国政府的利息支出就会增加3000亿美元。利息从0%涨到4%,对美国政府来说就意味着利息支出会增加超过10000亿美元。即斯里兰卡等国之后,下一个倒下的政府还不一定是谁。
其次,加息的半年多来,整个西半球的股市和债市都一片翠绿。全球的精英们,到底把钱都藏在哪了?
图为美国货币基金参与美联储隔夜逆回购的规模走势
原来,因为美元利息高,美国本土的土豪、和全世界的土豪都把钱存在美国的货币基金了。这些货币基金一看,我王老五哪见过这么多钱啊?这我要是想给客户付得起利息,得把钱存美联储账上吃利息才行啊。
于是为了要扑灭通胀之火,美联储破天荒地多出了一笔额外的利息负担。有人专门算了一笔账,在加息后的利率水平下,美联储每天要为隔夜逆回购支付的利息高达3亿美元。
蓝线是美联储隔夜逆回购总规模占美国GDP比例,红线是美联储每日需要支付的隔夜逆回购利息
假以时日,这又是一笔可观的亏损。而它的背后,不会有任何资产的支撑。不要忘了,能做到平账是央行信誉的根本。任何原因导致的资不抵债对央行来说都会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否则英国财政部是不会吓到对浮亏不打自招的。
如果没能赶在这些问题被市场聚焦之前彻底打败通胀,美联储恐怕真的要被全世界追问到底吃了几碗粉了。
(八)无力回天
有人说,既然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国债太高引起的,那能不能干脆给政府减免债务呢?好,让我们来逐个问问那些债主同不同意。
美国政府对美国全民社保的负债,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府部门对另一个政府部门的亏欠。社保部门也许长时间都不需要出售国债,但是它也根本不可能放弃这笔利息收入,否则自己的财政就会崩溃。地方政府虽然和联邦不是一家人,但它们不能为联邦政府减债的道理,与社保部门不能为联邦政府减债的道理是相通的。
对基金、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全球散户这些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来说,美债不仅是实打实的资产,而且还必须时刻以市价标价。更进一步讲,市价本身,就是它们买卖美债的结果——它们就是市场。美国政府不仅不能指望市场为自己减债,反而还会使出浑身解数哄好市场这个体量最大的融资群体,否则它的资金链就断裂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外国央行也是债券市场的一部分。要求某个具体的外国央行为自己减债,第一绝不会有人同意,第二很可能会把市场吓死。所以此路不通。
如果找个理由对某个外国央行定点赖债呢?先不说市场会怎么反应,这样做真的有效吗?对小国赖债效果微不足道。对大国赖债,就等同于和这个大国自断贸易往来。像美国这样靠着巨额贸易逆差维持生计的国家,敢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断绝贸易往来吗?
最后剩下的,就是自家的央行。美联储能为美国政府减债吗?如果直接减,让国债从账上消失,就等同于主动让美联储资不抵债。试想,连国债潜在的浮亏这种被动原因导致的资不抵债,都让英国财政部如临大敌,为什么?就是因为资不抵债的下一步,就是破产。主动让央行资不抵债的做法,无异于直接宣布央行破产。这样做的后果,还用多说吗?那如果将数目等同的资产和负债一起消除呢?美联储的负债,都是其他机构的资产。追根溯源,这些其实就是大家在银行和货币市场中的存款。试问有谁,会同意为了给美国政府减债,而放弃自己的存款呢?
其实以上所有这些出路,如果行得通,它们早就做了。事实就是,谁也无法给西方政府减债,因为债务的本质是亏损,亏损只能用盈利来偿还。否则,就是烧成灰也一样挥之不去。今天的局面,不论是谁,都无力回天。
大家看到没,这就是当代西方“经济成功”的真实全貌:
国民经济的运转依靠货币体系,货币体系的地基是国债。国债却因为产能的流失,从货真价实的国库券沦落成藏匿亏损的垃圾桶。而这一桶一桶的垃圾,则必须时刻都有世界各地的人掏钱来买。投资人买不动了央行来买,可央行一买买出了个通胀死局。为了保命央行又开始卖,可一卖又卖出了个流动性死局。两头的死局逼着央行开始走钢丝。可是等在钢丝一侧的是卖债亏损,另一侧的是逆回购利息亏损。两个亏损之间还拉了个横幅,上面写着“央行资不抵债死局”。
大家说,这个作业我们抄吗?
(九)历史真相
面对着西方这张满目疮痍的成绩单,一些深陷西方经济学思维模式的人们依旧不以为然。他们会说:发展和衰退是经济社会的自然现象。西方由于曾经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经历一些衰退实属正常。经济周期是无法避免的。西方在近代能长期保持全球经济的主导权,足以证明它们经济模式的先进性。要打赢西方,还是要学习它们,然后在它们先进的基础之上,发展得更先进。
为什么会有周期?
其实自古以来就有周期,只不过区别在于周期的长短。在我国古代,最大的生产资料和财富是土地。彼时的经济增长——垦荒的速度,通常赶不上对已有可耕种土地兼并的速度。等耕地都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的时候,经济就运转不下去了,一个周期也就结束了。但尽管如此,足以改朝换代的周期,往往也是以百年为单位的。这是土地本位下的周期率。
到了西方的工业时代,主要生产资料变成了工厂、和自然资源等物,而这个时代财富的载体和媒质,是比土地更容易流通和转手的金银。于是,在较古代大为提高的生产力的作用下,资本兼并比土地兼并更加高效,周期发生的频率也更快了。这是金银本位下的周期率。
也就是说,我国古代王朝更替这种级别的事件,在工业革命以来的资本主义西方变得更司空见惯了。
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为什么看上去一直在线性地发展?而且似乎一直没有被周期所击溃,也一直没有丢失经济主导权?
首先,西方内部的兼并一刻也没停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大英帝国、纳粹德国,这些国家不是坐过第一把交椅,就是当过种子选手。只不过黄雀在后的美国成了一连串兼并的最终胜利者,并且在胜出之后建立了一套治理体系。但这并不代表西方对周期是免疫的——今天美国日趋严峻的贫富差异就是铁证。
更重要的是,近代史中写满了西方对亚非拉的殖民掠夺。可以说如果没有昔日简单粗暴的殖民掠夺,和今天美元体系下这种忽悠全世界买垃圾的金融掠夺,西方真的不见得能蒙混到今天。
(十)展望未来
归根结底,日不落帝国是曾经靠着什么才能殖民全球的?
答案是强大而健全的产能。
美利坚又是如何曾经让世人相信,美债比金子还值钱的?
答案是强大而健全的产能。
苏联又是因为从来不具备什么,才在大国博弈中败北的?
答案是强大而健全的产能。
敲黑板了:一个国家赢得全球经济主导权的基本条件,是强大而健全的产能。
当今世界,具备全产业链的生产大国只有一个。所以,不管过程如何曲折、如何来回往复,未来将属于谁,是不言而喻的。
要尽可能地减少曲折,避免来回往复,就要尽量少在西方失败的道路上打转。
债务经济模式,是即金银本位之后信用货币本位下的产物。美元在脱离了黄金的束缚之后,把人类带向了可以凭空创造信用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下,信用从金本位下的天然稀缺,反转成为过剩——这就把资本兼并的成本变成了白菜价。于是,周期变得更加频繁了。而在债务的巨大反噬下,周期也变得更加暴力了。
这才是美国在冷战后还不断穷兵黩武的一大原因。
只不过,此次西方的掠夺手段已经走到了尽头。东方大国用强大的体量和优越的体制,接管了西方的产能;并且用外汇管制和强大的国防,阻止了西方各方面的反扑。广大第三世界,也在东方大国的榜样和启发之下,从待宰的羔羊逐渐成长为一个个反霸的火种和根据地。
因此,就像从来没有凑齐过全产业链的苏联一样,丢失了全产业链的美国的结局,也不会有太多悬念。
西方的决策层没能保护好产能这个立国之本。西方的经济学精英和金融操盘手们,也根本从没想过要去经世济民。他们最擅长的,不过是如何用“术”上的精益求精,来掩盖他们在“道”上的荒诞。在这方面他们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在把全社会的财富积累都变成了即将一文不值的垃圾之后,西方人民竟然还在满心期盼着退休后悠闲的生活。殊不知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一场噩梦。对此,东方大国也无能为力,只能遥祝他们自求多福了。
未来是属于东方大国的。她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闭着眼睛跟着西方继续深入债务经济,而是要尽快设法走出这个雷区。然而债务经济这个雷区的特点就是,每增加一个排雷装置(需求),就会埋下一颗新雷(债务)。
问题不能在产生问题的框架内得到解决。要走出债务经济的雷区,就必须能做到在这两个前提下扩大需求:
- 不增加总债务
- 确保物价稳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熵增和反噬很小的情况下继续发展,从而最终跳出历史周期律,并朝着一个千年盛世的方向前进。要实现这些就必须要有新时代的理论创新。这也将是《天下货币2-货币与国家》(暂定名)一书的使命。
写在最后
相信大家通过本文也可以看到,货币体系是宏观经济的基础设施,而宏观经济又是微观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大国间博弈的底层逻辑。再往下推,微观经济则是每个人工作、事业、和衣食住行的基础设施;大国间的博弈,则是一个城市、地区、乃至国家的兴衰和存亡的底层逻辑。
因此,对货币体系深入和正确了解,不仅是准确分析一切经济活动和政治博弈的前提,也是个人和家庭在大变局下做出明智选择的前提。而货币体系的顶层设计,更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成败。
西方几百年的霸权,经过不断的兼并和进化,都集中到了美国这个债王的身上。而这个债王,终于要在我们这一代覆灭。我们也深知,在这个由西方主导了一两百年的世界上,对于西方霸权将会跌下神坛的预判,大多数人都会表示要“眼见为实”。
很好。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全文完)
————————
内容创作:阎岩理论指导:马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