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中青牛怪被谁收服了(四木禽星捉犀牛)

《红楼梦》,今日大热——因为高考题。

不过,今儿这个话题还真得借助《红楼梦》的一个景点,不是沁芳亭,是栊翠庵。

那位分外矫情的妙玉妙师父,有一件茶具着实了得,叫做“点犀䀉”,特意拿来请林黛玉喝茶。

西游记原著中青牛怪被谁收服了(四木禽星捉犀牛)(1)

呵呵,点犀是啥?和《西游记》的犀牛精有啥关系呢?

有“天线”的犀牛

关于“点犀”,古书中大致的解释是“犀角有粟纹者为上”,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犀牛角的横断面上有白色的粟米粒大小的斑点——,如果这“点”竖着是一条线,而且在朝天长的犀角里一通到角尖,岂不就是“通天”了么?所以有这种“天线”的犀牛,就叫做“通天犀”。古人相信,这条“天线”可以通往神界或者其它神秘所在(比如人心),唐代李商隐有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那么,这条“天线”是怎么形成的呢?传说,它是天上的星星落下时穿过犀角留下的痕迹,仿佛彗星划过天空留下的“轨道”。而更多人倾向于把这条线和月亮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提到一个成语,“犀牛望月”。

西游记原著中青牛怪被谁收服了(四木禽星捉犀牛)(2)

一般人会把这个词理解成一个优美的武功招式,或者某种神秘灵异的场景。月亮在传说中常常是一个能量输出系统,在西方有狼在月圆之夜幻身成人的故事,而中国古人认为,犀牛望月也是在吸取月之精华,朝天的犀角,就是吸取精华的“秘密通道”(也可以叫“管道”)。吸取的能量多了,自然有助于修行。太白金星说金平府的犀牛精“因有天文之象,累年修悟成真,亦能飞云步雾”,就有这个意思。

不过,孙行者对“犀牛望月”一词似乎不以为然。他上天请“四木禽星”帮忙降妖时特别强调说,“那犀不比望月之犀,乃是修行得道,都有千年之寿者。须得四位同去才好,切勿推调,倘一时一位拿他不住,却不又费事了?”

听他的语气,是觉得普通的“望月之犀”本领有限。这话,当然可以理解为望月的犀牛还在修行之中,功力不够,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犀牛望月”这个词,本意是指犀角带给犀牛的一个缺陷。犀牛角是长在犀牛双眼的正前方的,“顶人”自然是方便,可是也带来了麻烦——挡视线,整个把犀牛左右眼的“视力范围”一分为二,如果犀牛正对着月亮来“望”,那就只能看到半个月亮。所以“犀牛望月”这个词,有以偏概全、眼界不宽的意思,并不算一个褒义的成语。

不管怎么说,因为有这么多灵异的传说,犀牛这种动物,在古代被当做瑞兽。当然,作为瑞兽还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数量稀少,一般人很少能见到“活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西汉时期的青铜犀牛酒器,犀牛的造型神态都惟妙惟肖,全身的金银错彩更显得华丽威风,专家都说,制作者应该是见过真犀牛的,所以才会做得那么像。

这头犀牛的原型,也许是西南少数民族或者更南边国家的贡品,因为在西汉时,中原地区的犀牛已经很少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在西汉时期已经不适合犀牛生存了,所以它们种群的南移了,另一方面,也是人为的捕杀量太大了。西汉以前的人猎杀犀牛,主要还不是为了犀牛角,而是为了——犀牛皮。犀牛皮厚重坚固同时柔韧性很好,非常适合做铠甲,金平府对那三只犀牛精的皮就是这样处置的,“叫屠子宰剥犀牛之皮,销熟熏干,制造铠甲”。西汉之前是秦,秦再往前推是战国、春秋,都是战争不断的时期,铠甲的需求量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西汉之后,我国境内的野生犀牛就已经很少了,到1922年,野生犀牛在中国绝迹。

西游记原著中青牛怪被谁收服了(四木禽星捉犀牛)(3)

世界上现存的犀牛一共有五种,亚洲有三种,非洲有两种,都是濒危动物。那么,它们当中有没有《西游记》里犀牛精的原型呢?且看它们的长相,“彩面环睛,二角埩嵘。尖尖四只耳,灵窍闪光明”。“两角”是重点。真实的犀牛有双角也有独角。这个双角是一前一后在长脸的中心线上,前大后小。现存的五种犀牛里边,分布在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是双角,分布在亚洲的三种犀牛之中,只有苏门犀,也叫苏门答腊犀,是双角。根据地理分布来说,犀牛精和苏门犀更接近一些。至于“四只耳”,应该是被吴老先生的艺术化了,既有六耳猕猴,“四耳犀牛”也没啥奇怪。

三个犀牛精的打扮,则和他们的名字,同时也是犀牛角的功能一一对应:“第一个,头顶狐裘花帽暖,一脸昂毛热气腾”——“辟寒”;“第二个,身挂轻纱飞烈焰,四蹄花莹玉玲玲”——“辟暑”;“第三个,威雄声吼如雷振,獠牙尖利赛银针”——“辟尘”。其实它们的名字,在古籍里都能找到踪迹。“辟寒”出自五代时的《开元天宝遗事》:“交趾进犀角,色黄如金。冬月置殿中,暖气如熏。上问使者,曰:‘此辟寒犀也。’”简直是天然的暖炉。“辟暑”出自《白孔六帖》:“(唐)文宗延学士于内殿,李训讲《易》。时方盛暑,上命取辟暑犀以赐。”这个则是随身的风扇。“辟尘”出自南朝祖冲之的《述异记》:“却尘犀,海兽也,其角辟尘,置之于座,尘埃不入。”另一本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也说:“(辟尘犀)为妇人簪梳,尘不着也。”哈哈,天然的吸尘器。

西游记原著中青牛怪被谁收服了(四木禽星捉犀牛)(4)

此外,也有的犀牛角可以“辟水”,金平府的犀牛精们就靠着它们的角分开水路,逃入了西洋大海,只是没想到龙王也帮着孙行者和“四木”,入海反而成了自投罗网。当然,古人更在意的是犀牛角的“辟毒”功效,作用比银筷子、银簪子还强,可解百毒,所以,大家那么喜欢把犀牛角做成酒器、筷子等等。

《西游记》中三个千年犀牛精,就因为它们的角“有贵气”、可以“辟寒”“辟暑”“辟尘”,才被称为“大王”。按照人类的阴暗心理来说,得有多少人惦记着它们的角呢?故事结尾,犀牛精被擒拿之后被宰杀——肉分给金平府的百姓,一共六只犀角,四只给“四木”带回天宫向玉帝交差,一只唐僧师徒带去灵山献给佛祖,一只留在金平府,“留在府堂镇库,以作向后免征灯油之证”。是的,犀角都送给了最“尊贵”的“大人物”。

吹得那么神乎的犀牛角,到底有没有那么多功能呢?实际上,现代医学对于犀牛角的药物学功效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明,顶多也就是清热凉血而已,如今犀角稀少,用水牛角亦可替代。

不信?来简单说说动物的角。一类是“骨角”,最典型的是各种鹿的角。鹿类一般在每年的春天会长出“茸角”,外边绒绒的,里边有丰富的血管,对的,割下来就是中药鹿茸;如果不割,茸角过一段时间就会变硬,最终会变成坚硬的骨头,也就是可以用来打架的鹿角。这些坚硬的鹿角到了秋冬季节就会自动脱落掉,到第二年春天再次长出茸角,一年一次,周而复始。而犀牛的角呢,则是由角质层发育出来,不过是皮肤的衍生物,通俗地说,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趾甲”。犀牛角和水牛角虽然有一些差别,基本的形成物质是差不多的,所以在入药时能够被水牛角替代。

四木禽星

且说这三个犀牛精,在金平府冒充“佛爷”收灯油,足有一千年!在《西游记》中一千年是什么概念呢?有人计算过孙悟空的岁数,从蹦出石头(出生)到第一次被阎王勾魂,看到他在“生死簿”上的寿数是342岁,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准确说,从王莽篡汉到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左右,应该是600多年),打出很多“富余”之后,孙悟空大约是800—1000岁。而犀牛精呢,单是“偷油”的行为就持续了一千年,比孙悟空的年龄还大,还不算它们在此之前还应该修炼过很多年,才能从“望月之犀”变成“犀牛大王”。这么长的时间,“佛爷收油”在金平府已经成了一种传统习俗,只是这千年的时间,在佛祖的地盘假冒佛爷来“偷油”,佛祖真的不知道吗?

西游记原著中青牛怪被谁收服了(四木禽星捉犀牛)(5)

前面黄风怪偷了佛祖灯油,被追杀了好久,一点点油就闹得这样,证明佛祖对灯油是很在乎的,不可能有人冒名顶替“偷”油他还不在意,除非,是偷给他自己的。还有另外一种观点,犀牛精们是为玉帝偷油。这就要说捉拿犀牛精的“四木禽星”。

孙悟空兄弟三人打不过三个犀牛精,上天求帮助。太白金星和他打了个哑迷——需要“四木禽星”去捉才有用。等按照金星的吩咐到了地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你们啊,二十八宿中的“井木犴”“角木蛟”“斗木獬”,还有一位老相识——“奎木狼”。

西游记原著中青牛怪被谁收服了(四木禽星捉犀牛)(6)

我们在“黄袍怪”、“蝎子精”两段里,已经简单介绍过二十八宿。唐人袁天罡给“二十八宿”的每一个星宿搭配了一种动物,这些动物,有的是真实存在的,有的则是传说中的。比如“四木禽星”(“禽”应理解为“擒”),“奎木狼”的“狼”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角木蛟”,“蛟”是一种带角的小龙;斗木獬,“獬”其实就是獬豸,传说中的一种大羊,它只有一个角,这只角会去触邪恶者,象征司法公正。比较费解的是“井木犴”。“犴”(hān),有人解释为“驼鹿”。虽然驼鹿是一种大型的鹿,角也具有杀伤力,可毕竟是食草动物,而《西游记》中说“井木犴”擒住一个犀牛怪下口就咬,瞬间就咬断了喉咙,这似乎不是鹿的风格。当然,还有另一种解释,将“犴”读为“àn”,是一种长得像狐狸的野狗,个人觉得这个比较靠谱。

为什么“四木”可以克制犀牛怪呢?这个和“五行”之说有关。“四木”属木,而牛(包括犀牛)属土,木克土,所以“四木”可以擒拿犀牛。“井木犴”又是“四木”中战斗力最强的,他能上山擒虎,下海擒犀。不过哦也有人质疑井宿的做法——为什么瞬间要咬断了犀牛的喉咙?似乎像是“杀牛灭口”?

有人推测,玉帝身边的“四木禽星”,还有推荐“四木”的太白金星和天师、天王什么的,再有西海龙王父子,其实都熟知犀牛怪们的底细——这油实际上是替玉帝偷的。所以,是玉帝的“传令兵”太白金星、天师,而不是如来的“传令兵”尊者、罗汉或者菩萨,来告知孙悟空犀牛精们的信息。所以,当玉帝下旨让“四木”出差办案,其它“三木”会推脱说只要井木犴一个去就行了——这种事,能躲就躲吧。犀牛精捉了唐僧想吃肉,实际上也“暴露”了自己,最后就只能灭口顶缸了。聪明如孙悟空,到后来也猜到了,所以,会把六只犀牛角中的四只,让“四木”带回去交给玉帝,算是有个交代。至于如来佛为什么允许玉帝在佛家的地盘上“收灯油”,原著没说,我们姑且把它看成是搞平衡吧——你如来不也在道家的地盘南赡部洲广设寺院,收香油钱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