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夏侯渊哪个好(夏侯渊和曹操究竟是什么关系)

插播了有长者之风的李典,我们再回来继续讲述曹操的创业团队成员,下面讲的这对儿兄弟可以说是和曹操自小长大,堪称曹操左膀右臂的肱股之臣,就是夏侯兄弟,因为前面在介绍马超和黄忠的时候都反复提到过夏侯渊,那我就先把夏侯渊讲完吧。

夏侯渊(具体出生日期不详),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咱们一看这出生地就知道,妥妥的曹操老乡,有人可能说了,不光是老乡吧,也是曹操家人啊。这个吧,其实夏侯兄弟,不是曹操宗族的家人,夏侯渊的老婆是曹操老婆(丁夫人)的妹妹,就跟孙策和周瑜一样,俩人是连襟的关系。

夏侯渊和夏侯惇兄弟都是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但是俩人并不是亲兄弟,也不是近亲堂兄弟,而是夏侯渊是夏侯惇的族弟(宗族兄弟)。

曹操和夏侯渊哪个好(夏侯渊和曹操究竟是什么关系)(1)

不过这兄弟二人从小就和曹操一起厮混,一起成长,关系非常亲近,和亲兄弟也差不多了,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夏侯兄弟和曹操是宗族亲戚,是一家人,尤其是夏侯渊。

为什么说尤其?原来曹操和夏侯兄弟在年轻一起游荡厮混的时候,曹操闯了祸,被县里的捕快衙役找上门,要收捕曹操。在这关键时刻,夏侯渊站了出来,把所有的事情都抗了下来,说是他一人所为,跟曹操没关系,替曹操顶了包,因此被衙役收捕,下了大狱。

夏侯兄弟虽然祖上是夏侯婴,但是到了他们这一代已经没落,家境很一般,就是平常的老百姓家庭了。可曹操家就不同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曾经通过花钱买官,而且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之首)家里有钱有势。曹操不可能眼看着从小一起玩大的夏侯渊替自己顶罪不管,因此利用家里的关系,上下打点,地方官员也不敢不给曹家这个面子,加上还有钱收,于是很快就把夏侯渊放了。

等到黄巾之乱爆发的时候,兖州和豫州闹得比较凶,夏侯渊家里积蓄不够支撑的,后来连饭都吃不上了,但是尽管如此,夏侯渊并没找曹操救济自己(曹操当时已经离开家乡在朝廷做官,时任骑都尉,正在讨伐黄巾军),更没有找家境同样不好的夏侯惇求助,而是选择放弃了自己的幼子,养活了自己已经亡故的亲弟弟的女儿。从这件事不难看出夏侯渊为人的气节和情义。

到了中平六年(189年)的时候,爆发了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杀,董卓带西凉兵马进京将逃出皇宫避乱的皇帝接回皇宫,从而将中央大权一手独揽。结果大权独揽的董卓恣意妄为,擅自实行废立,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为帝(汉献帝),随后又派李儒把弘农王母子毒死,自称太师,专擅朝政。董卓也想在京城拉拢扶和植支持自己的势力,因此下令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然而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为伍合作,于是改名易姓逃出京师洛阳(今洛阳东),走小路返回家乡。

曹操逃到陈留后,于这年十二月,散尽家财,招募士卒起兵,并且号称行奋武将军同张邈、张超兄弟以及臧洪一起共同举义兵,组织起了讨董联盟,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曹操和夏侯渊哪个好(夏侯渊和曹操究竟是什么关系)(2)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曹操除了自家的宗亲相助外,夏侯渊和夏侯惇兄弟自然也前来加入,和曹操共同举事。曹操让夏侯惇做了自己的司马,任命夏侯渊为別部司马,同时兼任骑都尉。

此后夏侯渊就这么一直跟随曹操转战征伐,先灭黄巾军余部,占据兖州,进攻徐州,随后同吕布争夺兖州,并最终将吕布击败赶跑。夏侯渊就这么一路上是不停的打怪升级,积累军功。终于在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到许县,达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愿望,并将夏侯渊升为陈留太守、后又迁颍川太守。

随后,曹操终于平定了篡夺徐州的吕布,将徐州收入囊中。

时间到了建安五年(200年)八月,袁绍挥军南下与曹操争雄,两军在官渡一带相持。曹操将夏侯渊任命为行督军校尉之职,统军作战。最终在这年十月,曹操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虽然获胜,但是曹操自己的军队损失也十分巨大,因此曹操没有马上追击逃回北方的袁绍,而是就此休战从而休养生息。期间,由夏侯渊负责督运兖州、豫州、徐州等各地的军粮,当时军中粮草十分匮乏,幸亏夏侯渊及时的运输补给,军势这才得以快速恢复重振。

然而就在夏侯渊忙于在各地督运粮草的时候,他在荒年舍弃幼子而抚养的侄女当年正值13、4岁的年纪,在出城拾柴时为张飞所得。张飞知道他是良家之女,因此将其娶为妻。这么看来,夏侯渊与其说是替弟弟养了女儿,结果却是替张飞养了妻子。

就在曹操率军休养生息的时候,建安六年(201年)九月,昌豨突然起兵反叛(这是他第二次反叛,第一次是在刘备杀了徐州刺史車胄占据徐州的时候,昌豨选择了叛曹,投降了刘备)。于是,曹操令夏侯渊与张辽率军前往东海围攻昌豨,然而却久攻不下,数月后粮草耗尽。诸将都认为应当撤军了,唯独张辽看出昌豨有动摇犹豫之心,认为可以说降昌豨,于是亲自单独出使昌豨。昌豨果然投降,随张辽前往拜见曹操。曹操原谅了昌豨,依旧让他返回东海,继续担任东海太守。

曹操和夏侯渊哪个好(夏侯渊和曹操究竟是什么关系)(3)

然而在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昌豨第三次反叛。这一次,曹操改派于禁前往攻打,然而于禁无法攻克昌豨。于是曹操再次派夏侯渊前往支援,与于禁同围攻昌豨,攻陷了他十余座据点。昌豨感到抵挡不住夏侯渊的进攻,因为考虑到与于禁是旧日好友,于是选择去于禁的大营投降,然而于禁却以“围而后降者不赦”的理由将昌豨斩首。夏侯渊率军返回后被升任为典军校尉。

当时因为夏侯渊用兵行军速度极快,经常能出敌不意,因此军中有“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行程可过千”之语流传。

曹操在官渡之战之后,陆续收降了吕布阵营和袁氏集团的精英降将,其中包括徐晃(来自杨奉军团)、张辽(来自吕布阵营)和张郃、髙览(来自袁氏集团)等人,这些降将都踊跃表现,迫切想在曹营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因此曹操便主要任用这些将领为主力北伐。在不再缺乏人才的情况下,曹操便将和自己一同创业起家的亲信将领们留在了大本营留守,以防再有类似叛迎吕布的事件或者其他叛乱出现,这些将领中就包括夏侯兄弟和曹洪等人。

事实证明曹操的做法是相当明智的,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济南、乐安的黄巾军徐和、司马俱等首领率领自己的黄巾军余部侵掠城池,斩杀官吏,济南的王赟等人因此身死。

当时曹操为了彻底剪除袁氏集团的残余势力,决定远征乌丸。于是在大本营留守的夏侯渊这才要率泰山、齐、平原三郡的兵马前往~平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