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话方言特点(九江方言本字浑)

杨修骏/文 在九江方言中,形容一个东西是整体的,常常用“kún”,如:“裤裆缝合的为kún裆裤”;“那孩子差点把大枣kún地吞下去了”;“那坡太陡,一心慌,害得我连人带车kún地往下滚”,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九江话方言特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九江话方言特点(九江方言本字浑)

九江话方言特点

杨修骏/文

在九江方言中,形容一个东西是整体的,常常用“kún”,如:“裤裆缝合的为kún裆裤”;“那孩子差点把大枣kún地吞下去了”;“那坡太陡,一心慌,害得我连人带车kún地往下滚!”。

那么这个“kún”字怎么写呢?经过仔细考究,我认为是“浑”字。

“浑”:普通话读音为hún,其中释义就有“全,满”之意。传说古代盘古开天辟地就是因为宇宙浑然一体,有如鸡蛋。据《康熙字典》显示,除了hún这个读音,还可以读为gǔn。在现代汉语语音系统中,声母g、k、h三者都属于舌根音,g为舌根不送气清塞音,k为舌根送气清塞音,h为舌根轻擦音。而追究至上古或中古音韵系统,现代汉语声母g来源于见母[k], 群母[g]仄声;k来源于溪母[k‘],群母[g]平声;h来源于晓母[x],匣母[v]。

其实在方言中,拼音中的“h”声母念“k”的,除了这个“浑”,还有其它,如:蛤蟆的“蛤”,方言中就念“ka”;其实在普通话中,也能观察出声母“h、k”的关联,如“会”的读音,《唐韻》、《集韻》记载“黃外切”,又《集韻》、《韻會》记载“古外切”,时至今日,虽然韵母有些变化,但声母继续保留了古代两个读音,今日拼音即“hui”、“kuai”。

因此,方言中表达整体、全面之意的“kun”,本字其实就是“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