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山经(山海经之伊水洛水)

山海经之伊水、洛水

山海经·中山经(山海经之伊水洛水)(1)

大禹昆仑

字数 997 · 阅读 619

2019-02-07 11:47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9年1月15日

山海经北山经首经与西山经首经中各记载了一条河:

北山经首经: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其鸟多窝,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西山经首经: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下,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

北山经首经中记载的伊水、西山经首经中记载的洛水到底指的是什么?根据我破解的山海经“以形命名”的规律,要想破解“伊水、洛水”须先破解其外形特征。“伊水、洛水”的外形特征取自“伊、洛”二字的金文象形图形。“伊、洛”二字的金文象形图形如下:

山海经·中山经(山海经之伊水洛水)(2)

图片发自简书App

山海经·中山经(山海经之伊水洛水)(3)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二字金文象形图形分析后得到如下图示:

山海经·中山经(山海经之伊水洛水)(4)

图片发自简书App

山海经·中山经(山海经之伊水洛水)(5)

图片发自简书App

北山经首经与西山经首经的地理范围我已破解定位在非洲大陆,见我的《破解定位山海经之四》等系列文章。根据上述破解的“伊、洛”二字的金文象形图形,在非洲大陆寻找符合特征的河流。经过搜索、比对、分析,最终找到了这个“伊水、洛水”,它们就是“白尼罗河”与“青尼罗河”。

山海经·中山经(山海经之伊水洛水)(6)

图片发自简书App

山海经·中山经(山海经之伊水洛水)(7)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两图为伊水。洛水见下图:

山海经·中山经(山海经之伊水洛水)(8)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可以看出来河流图案就是“伊、洛”二字的原型。但在这里必须指出来的是,这个“洛”字图形中出现了错误,那就是“洛”字中的青尼罗河位置应在“丹”的左侧,见下图:

山海经·中山经(山海经之伊水洛水)(9)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而原山海经抄译者由于粗心,把阿特巴拉河当成了青尼罗河,画在了“丹”的右侧,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洛”字金文象形图形。如下图:

山海经·中山经(山海经之伊水洛水)(10)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下面是尼罗河的介绍:

埃及尼罗河是由阿特巴拉河、白尼罗河、青尼罗河三条河流汇流而成(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1]白尼罗河发源于布隆迪高地是尼罗河的主要补给二者在喀土穆汇合)。

埃及尼罗河下游主要是由白尼罗河与青尼罗河组成,合称尼罗河。而尼罗古音又通伊洛,尼罗河即为伊洛河。伊字是开始、源头的意思,伊水自南向北,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南苏丹、苏丹和埃及,最终汇入地中海。而洛水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流经东非大裂谷、苏丹与伊水在苏丹喀土穆汇合而成尼罗河。

最后,从上述破解的“伊水、洛水”来看,很明显最初的创造者或抄译者是根据“伊水、洛水”地图图形创作的“伊、洛”二字金文象形图形。可以肯定的是,这两字并不是从“古埃及象形图形文字”中转化而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日记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