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育肥饲料排行榜(牛羊催肥饲料添加剂)
肉牛业作为节粮型畜牧业,在调整农业结构,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人畜争粮的压力、丰富人们膳食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做好肉牛的营养搭配和饲养管理意义重大。
牛催肥简单方法,育肥肉牛各个阶段饲料配方,怎么喂长得快又肥?下面祺茂堂生物科技小编就来具体说明。
犊牛出生7-10d可随母牛牵至室外或运动场内自由运动30分钟
一、犊牛期
犊牛出生后1h内要吃上初乳,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犊牛吃不到初乳或母牛乳汁不足,则需用人工乳代替。人工乳应根据犊牛营养需要配制,喂时充分搅拌均匀,加热至38~40度饲喂每天4~5次。
犊牛出生7-10d可随母牛牵至室外或运动场内自由运动30分钟,1个月后增加至1-2小时,以后逐渐延长。犊牛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卫生,冬季注意保暖,夏季要注意通风防署。犊牛每天要供给洁净的水让其自由饮用。
从2~3月龄开始对犊牛进行早期补料。补料时在母牛圈外单独设置犊牛补料栏或补料槽,每天补料1~2次,补喂1次时可在下午或黄昏进行。
补喂2次时,可早晚各喂1次。喂时将混合精料与水1:1混合成湿稠料。
一般2月龄时开始试喂混合料,3月龄每头牛喂0.2-0.3kg;4月龄0.3-0.8 kg;5月龄0.8~1.2kg;6月龄1.2-1.5kg。补料期间应同时供给牧牛柔软、质量好的粗料,让其自由采食,混合精料根据犊牛营养需要配制。
早期补料参考配方:玉米面47%,麸皮13%,豆饼20%,草粉(或玉米秸秆)16%,壮骨肽1%,预混料3-4%。
二、肉牛育肥期
肉牛育肥一般分为青年牛育肥、架子牛育肥和高档肉牛育肥。育肥时间:青年牛6-8个月;架子牛2~3个月;最长不超过4个月;优质高档肉牛育肥8~10个月。
1、育肥牛的选择
青年牛育肥 一般选择断奶后的杂交肉牛或地方良种肉牛,体重150-200kg,架子牛育肥选择体重350kg以上、未经育肥的当地黄牛公牛或杂交公牛。
饲喂草料要提前准备好精料在饲喂前1小时浸泡,避免饲喂干料
2、隔离观察牛购进后应
在隔离牛舍内进行隔离观察时间10-15天,观察每头牛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和粪尿情况,进行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的检疫。
牛体消毒进场后,用0.3%~0.5%过氧乙酸(或0.2%次氯酸钠或2%戊二醛溶液等)对牛体逐头消毒1次。驱虫进场后5天,再次进行驱虫。
编号与分群观察期满的牛应转入育肥牛舍,转入前要进行分群,编号。分群时年龄相差要小,将体重相差不超过30kg,相同品种的杂交牛分成一群,3岁以上的牛合并饲喂。
饲喂草料要提前准备好精料在饲喂前1小时浸泡,避免饲喂干料,以防瘤胃膨胀。粗料要少喂勤添,饲喂次数为每天2~3次,饲喂顺序为混合精料-糟渣类饲料-粗铜料,肉牛喂至9成饱即可。
(1)有肥期混合精料参考配方:玉米70%-75%,豆饼、棉籽饼、花生饼等15% -20%,预混料4%-5%、小苏打0.5%-1.0%,壮骨肽1%,,每100 kg体重饲喂混合精料0.8-1.2kg。
粗料以当地产量丰富的精渣和秸秆为主,如酒糟.青贮玉米秸、氨化麦秸等。
(2)白酒糟育肥肉牛参考配方,配方1(体重200kg左右):玉米面65%,扶皮8%,豆饼5%,棉籽饼15%,小苏打1%,壮骨肽1%,预混料4%-5%,喂量占体重0.8%-1.0%,粗料以白酒糟为主,限量3-5kg,辅以青贮玉米秸、氨化麦秸等。
配方2(体重400kg以上):玉米面69.5%,棉籽饼24%,预混料4%-5%,壮骨肽1%,小苏打0.5-1.0%,喂量占体重0.8%-1.0%,粗饲料以白酒糟为主,喂量在8-10kg,辅以青贮玉米秸、氨化麦秸等。
三、优质高档肉牛育肥
育肥牛选择年龄1.0-1.5岁,体重400kg以上的地方良种阉牛或杂交阉牛。
以保持健康和增膘为目的,采用长绳拴系运动或运动场密集自由运动
育肥期一般为8-10个月,分为增重和肉质改善期。前期为增重期(4 -6个月),后期为肉质改善期(2-4个月)。
饲料及饲喂方法:
(1)增重期参考配方:玉米面72%,豆饼8%,棉籽饼15%,肽壮乐1%,预混料4%~5%,每70-80kg体重喂1kg混合精料,约占日粮的60.7%-70%,辅料以青贮玉米秸或氨化麦秸、玉米秸为主,约占日粮的30%-40%。
(2)肉质改善期参考配方:玉米面82%,豆饼12%,肽壮乐1%,油脂1%,预混料4%-5%,小苏打0.5%,每60-70kg体重喂Ikg混合精料,约占H粮的70%-80%,粗饲料与增重期相同,约占日粮的20%-30%。
四、饲养管理
育肥开始后,精饲料量由少到多,7-10天达到规定喂量,粗饲料不能轻易更换,育肥牛喂至8-9成饱,采取先料后草的饲喂方法,日喂3次,喂后放入室外运动栏内饮水,做到室内牛体及环境卫生。
(1)管理应细致。以保持健康和增膘为目的,采用长绳拴系运动或运动场密集自由运动。每天上、下午各刷拭牛体1次。牛舍每日清理2次,每月消毒1次,出栏后空圈彻底消毒。高温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饲养人员应固定,注意观察,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技术人员处理。对生长速度慢或异常的牛应剔除。
(2)每月称重1次,每次连续2天早晨空腹进行,两天称重结果的平均数为该次的实际体重。根据体重调整精粗饲料的喂量。
(3)肥度评定。高度肥育的牛,背腰宽平,骨结节不明显,阴囊充盈,充满脂肪,肋下手抓脂肪厚度大,后档向两大腿伸展(俗称开档),体重达600-650kg可以开始出栏前集中催肥,每公斤健肥宝拌料1000-1500斤,连用两个月。
首先要提供良好的环境, 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宽敞干燥、阳光充足、温度和相对湿度适宜
(4)出栏。肉牛有肥宜采用全进全出的方法,根据品种的不同,当肉牛达到700- 800kg体重,平均日增重效益低于饲料成本时尽快出栏。
(5)屠宰加工。按照我国(鲜、冻分制牛肉GB/T17238- 1998)和(无公害食品牛肉NY 5044- -2001)标准肉牛屠宰.肉块分割或根据出口要求工艺进行加工。
三、奶牛育肥的方法
1、犊牛阶段的饲养管理
奶牛繁殖生产的母犊牛用于培育产奶、一部分公犊牛用于培育种公牛外, 其他公犊牛则用于育肥。犊牛阶段是指从出生到6月龄这一阶段, 按照月龄和断奶情况可以分为哺乳犊牛 (一般为0~3月龄) , 断奶后犊牛 (一般为3~6月龄) 。对其进行饲养管理时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科学的饲养管理。
初生犊牛的护理
做好初生犊牛的接产工作, 首先要提供良好的环境, 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宽敞干燥、阳光充足、温度和相对湿度适宜。在接产前要做好消毒工作, 犊牛在出生后要及时的将其口鼻中的黏液清除, 然后人为的诱导其呼吸。用干净的毛巾将犊牛身上的黏液擦净。
实施断脐, 先将脐带内的污物挤出, 然后在距离肚脐5cm处打脐带结或者用夹子夹住切脐, 用7%的碘酒进行消毒。
犊牛在出生后要及时的吃上初乳, 以使其获得被动免疫, 增强免疫力。一般犊牛在出生后1h内就要保证其吃上初乳, 可以让其自行吃奶, 规模化养殖场多采取人工饲喂的方式, 饲喂量为犊牛体重的10%, 可用胃管灌服, 初乳的温度要控制在38℃, 在12h后按照此量再饲喂1次。
为使犊牛获得充足的营养, 还可适当的补充一些维生素, 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 犊牛在出生后要进行打耳号、去角、登录谱系的操作, 以便于日后的管理。
去角一般在2周内进行, 可采用苛性钠或者电烙铁的方法进行, 在去角处理时如果遇到蚊蝇较多的季节应在伤口处涂上药膏防蚊蝇。
开胃灵(成分黄岑、山楂、茯苓、党参、健曲等)
犊牛早期补饲
犊牛在1周龄时即可训练其采食饲料的能力, 可促进犊牛胃肠功能的发育, 为犊牛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 还可让其及早的适应除牛奶以外的饲料, 对断奶有利。
在1周龄时可以在犊牛栏的草架上添加优质的干草, 让其自由采食, 在10~15日龄时训练犊牛采食精饲料, 在开始时将粗饲料调制成粥样, 可加入适量的牛奶诱食, 或者将精饲料直接的涂抹在犊牛的口鼻处, 让其逐渐的适应。
犊牛在20日龄时可饲喂青绿多汁饲料, 在60日龄时开始饲喂青贮饲料, 在饲喂青贮料时要逐渐的增加, 最初每天饲喂100~150g, 随着犊牛的生长不断的增加饲喂量, 同时提供充足的饮水。在哺乳期结束后犊牛的体重达到155~170kg。
犊牛在哺乳期要与母牛分栏饲养, 饲养管理时要定点、定量、定质, 同时还要保持犊牛适量的运动量, 可将犊牛赶到运动场内运动, 接受阳光照射, 促进健康。
另外, 还要保证犊牛的休息时间。犊牛约在3月龄时, 当精料的采食量达到1~1.5kg时即可以实施断奶。断奶要逐渐的进行, 以减轻断奶应激。犊牛在断奶后要按品种、月龄、体重来进行合理分群, 将年龄、体重相近的犊牛分为一群, 可避免出现以大欺小、争食打斗的现象发生, 便于管理。
犊牛在断奶后即可转入育肥舍进行育肥, 用于育肥犊牛的圈舍一般要求地势高燥, 背风向阳、通风换气良好、采光良好、冬暖夏凉。犊牛在转入育肥舍前要将圈舍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 对于圈舍内地面以及墙壁要使用10%~20%生石灰进行喷洒消毒。
中药育肥方案
开胃灵。我们还应该给牛羊健胃促消化,提高牛羊的消化吸收能力。我们可以给牛羊拌料:开胃灵(成分黄岑、山楂、茯苓、党参、健曲等),开胃灵具有良好的健脾开胃之功效,对于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育肥牛羊食欲不振、生长迟缓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增加采食量、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育肥出栏。
以上内容由济南祺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欢迎您留言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