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的判断依据(应无必要继续争论了)

我看不少群里还在争论危险源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可以终结争论了。

根据ISO的在线浏览平台OBP,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标准中,有130个标准使用了危险源(hazard)一词,其中60%以上的含义是the potential source of harm即损害的潜在来源,这是hazard的基本含义,已经确定无疑,其他含义都使用很少(5%以下)。这是ISO说的,不是某个人说的。ISO的权威性以及为什么具有权威性,人们是不会不知道的。上述中,损害是人的伤害与疾病、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见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5)。

但是,只有基本含义不能识别hazard,原因是,理论上任何事物都是引起harm的潜在因素。因此必须要有hazard的具体含义,才能做危险识别、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

hazard的具体含义,依据事故致因理论(模型)的不同而不同,没有统一含义,没必要再争论,没必要要求统一含义、统一理解,统一的含义或者统一的理解并不存在。每个模型都有自己的具体含义。当然这个结论的前提是,危险源=事故原因,这个已经得到证明了(安全,2021(7))。

hazard翻译为危险源,在当前法规标准等适用要求被修改前,也没必要再质疑了,国家标准GB/T45001-2020已经写明了,那就算是确定了。认为不妥的,可以下次修改时提建议,建议若不得到采纳,就只能维持原有的,被采纳了,就会改变。

那到现在,还有必要继续争论危险源的含义么?

危险源的判断依据(应无必要继续争论了)(1)

它,到底是个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